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浅析《三国演义》中周瑜的炮灰英雄形象
说起周瑜,我们是不是会想到很多和周瑜有关的词汇:不顾大局,心胸狭隘,气死人,只想独树一帜,不想百花齐放,生离死别,甚至因为要设计西蜀,骗荆州而赔了夫人又折兵……但在明清以前,周瑜的形象不是这样,而是一个胸怀宽广的人。不信你看北宋文学大师苏东坡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本书,里面你非常佩服周瑜的文笔:
念叨赤壁怀旧
宋寿司
滔滔江水向东流去,那些昔日的英雄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老营西,人说是三国之战,赤壁之战。
石头乱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气势磅礴的河山气如画,多少豪杰豪杰一次涌现。
回想周瑜的春风时代,年轻貌美的乔刚刚嫁给他,他英气十足。
手拿羽扇的一个白色人影迎面而来,谈笑间,敌人的战船烧成了灰烬。
我今天神游在战场上,我感受着一颗感受的心,过早地生出了白发。
人生如梦,洒一杯酒向江上明月致敬。
这首词中,我们豪放词作的代表苏轼先生,面对滚滚东去的江水,想到了被历史淹没的英雄们。在众多扑面而来的英雄中,第一个跃入他眼帘的不是睿智近妖的诸葛亮,也不是才华横溢的曹孟德,更不是呼天抢地、承袭祖业之利、在江南捍卫孙权的刘备,而是“羽扇、纶巾、谈笑风生”,有人说这里“纶巾、羽扇”的人,就是指诸葛孔明。如果没有“萧出嫁”,今天的理解没有错。但既然有这句话,戴“羽毛缎带围巾”的人就只能是周瑜,因为大家都知道乔的两个女儿嫁给了孙策,小乔嫁给了周瑜。可见周瑜的形象在苏东坡眼中还是正面的。
陈寿说三国时周瑜的“伟大气质”,刘备评价周瑜的“大度”,蒋干评价周瑜的“大度”。从这些优美的文字中,我们也可以想象,周瑜的形象绝不是那个牢骚满腹“生瑜,生何生亮”,处处找茬,想除掉比自己强的诸葛亮的。
事实上,三国时,周瑜出身名门,学识非凡,志向远大,果断果断,从不马虎。他帮助孙策平定吴越,建立江东基础,独霸一方;临终前,孙策在给继任者孙权的遗言中提到:“内政不可定,问张昭;外交未定,问周瑜。”孙策被杀后,吴栋人民陷入恐慌。是他高瞻远瞩,沉着冷静主持大局,安排孙策的事务,快刀斩乱麻。按孙策遗言,立孙权为盟主。让处于持续恐惧中的吴栋迅速冷静下来,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给吴栋一个稳定的生存环境。
不仅历史学家陈寿,而且北宋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司马光都对周瑜评价很高。刘备,鲁迅,蒋干等。都说周瑜气度不凡。那么,是什么让周瑜的形象从高端神坛跌落到低端的小家子气和无情尘埃?仔细看看出处应该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的出现是孙刘联盟的关键。虽然他以雷霆之势做出了联盟的决定,表现出非凡的气魄和刚毅的性格,但在那之后,周瑜的形象却一落千丈。自从他发现诸葛亮的智谋和计策各领先一步,就一直被诸葛亮为难,似乎想先杀了诸葛亮再速战速决,于是在斗智斗勇中有了草。
罗贯中为什么这么抹黑周瑜?主要是出于作品的需要,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以其扶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塑造了刘备的善良慷慨,诸葛亮的聪明机智,以及他的高远学识。为了提升诸葛亮的品味和高端,只有把周瑜塑造成小家子气、目光短浅,才能凸显诸葛亮的远大眼光、过人度、足智多谋、优越感。你为什么选择周瑜?因为周瑜的实力强大到可以和诸葛亮抗衡,诸葛亮只有打败周瑜,胜利才有存在感。如果让诸葛亮和一个普通人物竞争,诸葛亮是出类拔萃不了的。毕竟周瑜是罗贯中塑造诸葛亮荣耀与骄傲过程中的炮灰牺牲品。这也算是周瑜没有遇到人吧。
但是,既然是言情,自然不是历史。我们没有必要去批判和纠正《三国演义》中的歪曲,但也没有必要用《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作为准绳去影响对历史人物的真实评价。
无论《三国演义》是真是假,它都以一种特殊的文学魅力,把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强有力地推向人们的脑海,比如通俗易懂、人物丰满、描写生动等。所以《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并不是真正的周瑜,但却在影响着真正的周瑜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形象。以至于有些人看到周瑜的正面形象时感到惊讶和不解,认为他们篡改了周瑜的形象。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7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