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 经典心理学的语录摘录 推荐度:
- 心理学自我评价 推荐度:
- 心理学与生活学习心得 推荐度:
-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推荐度:
-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集锦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1
0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02.心理过程:
(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2)情绪、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
03.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0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0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0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0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08.需要的种类:
(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
(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0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11.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1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13.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1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1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1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1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2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2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2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2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24.思维的种类:
(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5.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
(2)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26.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27.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28.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
(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
(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
(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29.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30.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亢又称心向。
31.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
32.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33.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面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34.想象的种类:
(1)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
(2)在有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35.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
(1)广阔性与深刻性。
(2)独立性与批判性。
(3)逻辑性。
(4)灵活性和敏捷性。
(5)创造性。
36.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况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37.记忆的分类:
(1)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
(2)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38、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
39.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0.联想的种类与规律:接近性联想(空间、时间上的接近)、相似性联想(性质上相似)、对比律(性质上、特点上形成对比)、因果律(因果关系)。
41.良好的记忆品质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指能否及时地从记忆中提取出所需的知识,是提取的应用特性)。
42.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43.知识为活动提供定向依据,而技能控制活动的执行。
44.高原现象:在操作技能练习到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的暂停顿现象。
45.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程度,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46.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
47.超常儿童:智商在130以上;低常儿童:智商在70以下。
48.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是与社会性
49.相联系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恐惧;情绪按强度的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
50.克服内外困难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征。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2
1、效度是指:测验能测量到所要测量的对象的程度。这一定义包含着两层含义:测验测量什么?测验对测量目标的测量精确度和真实性是多少?
2、效度的公式为:rxy=SV2/SX2它是与测量目标有关的真实分数方差与总方差的比率。其中rxy是常用的效度表示法;SV2是“有关的真实方差”,也就是由测验所要测量的心理变量引起的方差,也叫有效方差;SX2是总方差。
3、信度和效度的差别是:两者所涉及的误差不同:信度仅考虑偶然的随机误差占测验总变异的比例,效度则还包括与测验无关的但稳定的测量误差。
(1)信度是效度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2)效度是受信度制约的。
4、效度的性质:效度的真实含义是指测验结果的效度,也就是测验结果的准确程度。
(1)效度具有相对性。
(2)效度具有连续性。测验的有效性只有程度上的差别。
(3)效度也不是直接就可以测量到的,它是从已有的证据推理而来的。
5、效度的种类:内容效度、构思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
6、效标关联效度是指:测验总分数与外在标20、准(效标)之间的相关程度,反映的是用测验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境下行为的表现如何的有效性程度。由于外在标准成了考察测验有效性的参照标准,因此简称为效标。
7、阿斯丁把效标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理论描述水平的“观念效标”;
二是操作定义水平的“效标测量”。
(1)观念效标是效标的理论定义,效标测量是效标的操作定义,效标测量必须能真正反映观念效标。
(2)效标测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客观性。为此因做到:
1避免偏见影响效标测量,特别是以等级评定为效标4测量时,评分者的主观偏见会有很大影响。
2防止效标污染,即指个人的效标因评定者知道个体的测验分数(也叫预测源分数)而受到影响。
8、常用的效标:学业成就、临床诊断、实际工作表现、特殊训练成绩、效标团体比较、先前有效的测验、等级评定。
9、同时效度:它的效标资料是和测验分数差不多同时搜集的。一般情况下,它可以代替预测效度。
10、预测效度的效标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才获得的,预测效度反映的是从测验分数预测任何效标情境或一段时间后被试的行为表现的程度。
11、构思效度就是:心理测验对某一理论概念或特质测量的程度。因此,研究构思效度就是要搞清楚:测验测量的是什么构思(概念或特质)?测验分数的变异中有多少来自于测验的理论构思?构思效度是没有单一指标的,它是由各方面证据累积起来作出评价的。院
12、确定构思效度的基本步骤:建立理论框架、根据理论框架推演出有关测验成绩的假设、用逻辑或实证的方法来证明假设。
13、确定构思效度的方法:测验内部的方法、测验间的方法、效标效度的研究、实验和观察法验证。
(1)测验内方法:这类方法是通过研究测验内部结构来界定理论构思,从而为构思效度提供证据。
(2)确定方法是:分析测验的内容效度和测验的内部一致性分析。测验的内部一致性可以由分半信度、α系数、KR20或KR21等指标来衡量,它们考察的是测验题目是否同质,分测验与总测验是否一致或同质,这些都可以证明测验所测量的构思是否合理,因而构成了证实构思效度高低的证据。
(3)有时分析被试对题目的反应特点也可以作为构思效度的证据。
(4)测验间的方法:通过分析几个测验间的相关关系,找出其共同之处,进行推断这些测验测量的特质是什么,也可以确定这些测验构思效度如何。最简单的方法是计算两种测验之间得分的相关。区分效度是构思效度的又一个证据。因素分析法也是建立构思效度的常用方法。
(5)实验法和观察法证实:观察实验前和实验后分数的差异也是验证构思效度的方法之一。
14、内容效度是指: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总体取样的适当性程度。因为这种效度主要是考察测验的内容,因此叫内容效度。
(1)要想使测验的内容效度高,必须又两个条件:内容的范围或行为总体必须界定名确;测验题目应该是所界定的内容范围的代表性样本。
(2)内容效度的确定方法:专家判断、经验判断、统计分析法。
15、表面效度是指:一个测验看起来好象是测量所要测的东西的程度。换句话说,当那些未经过训练的被试或测验应用者认为某测验是有效的测验时,该测验就有表面效度。
16、效度的指标是指:效标关联效度和构思效度的的指标。效度指标一般有:效度系数、统计推断参数、预期表等。
17、效度系数:它是最常用的效度指标,尤其是效标关联效度。它是以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来表示的。效度系数的实际意义常以决定性系数来表示,表达式是rx2y,效度系数的平方就是决定性系数,测验正确预测或解释的效标的方差占总方差的比例。
18、效度的其他指标:一些描述不同团体的差异的统计指标(参数)也可以作为效度的指标,比如:t考验、F考验、重叠百分比等。
19、效度的影响因素:测验本身的因素、测验施测的样本的性质、效标的性质等。
(1)对于测验本身因素又可分为:测验题目的质量、测验的长度、测验实施中的干扰、被试的因素等。
(2)样本的性质:
影响之一是:不同的团体对同一测验的反应可能会不一样,因被试的背景不同,对测验的题目可能采取完全不同的方法来回答。
影响之二是:同一个测验,效度团体的性质不同,效度也会有很大差别。效度团体的性质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智力水平、动机、职业等有关的特点,这些性质特点使测验对不同的团体具有不同的预测能力。故称为干涉变量。
影响之三是:样本团体的异质性。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样本同质性越高,效度越低。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3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心理学(psychology)
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学问。
Psyche + logos = psychology
灵魂 词语、语言 心理学
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mind),心理学是对心灵的研究,或称心灵哲学(Philosophy of mind)。直到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J.F.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心理的实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发展的。
“魂不附体”现象
《红楼梦》里写道:“凤姐吓得魂不附体,不觉大声地‘咳’了一声,却是一只大狗。”在一些地区,当小孩受到惊吓时,便点燃一堆火,拿着孩子的衣服,边烤边为孩子“喊魂”。人真的有灵魂附体吗?心理-灵魂有道理吗?
1、脑是心理的器官
从物种发展史也可看出,心理现象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神经系统的发展而发展的。
从个体发育过程来看,人的心理是随着脑的发育而逐渐发展的。
从临床研究成果来看,人的某种心理活动与大脑皮层的相应部位密不可分割。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心理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是脑的反射活动。如果没有客观刺激,也就不可能引起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以及相应的心理活动。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的产物,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现实是人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
3、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种反映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按其反映的内容来说是客观的,因为它反映的是外界事物和现象,是由外界事物决定的,同时又是通过脑的神经过程实现的,并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但是,它又是主观的,因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总是由一定的个人或主体进行的,是通过主体已有的主观世界为中介,进行加工折射而产生的,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4、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的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唯一途径
人的心理不是自发产生的,只有作为心理源泉的客观现实和作为反映器官的脑二者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正常的心理,而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实现的。
人类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类社会环境中、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个有健全大脑的人,如果脱离了人类社会环境是不可能发展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机能的。
例:印度狼孩
第二节 心理科学的发展
一、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有很短的历史,但却有一个漫长的过去。
现代心理学是在1879年建立的。这一年,W.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从此宣告脱离哲学而成为独立的科学。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心理学派别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心理学中派别林立的时期。在心理学独立之初,心理学家们在建构理论体系时存在着尖锐的分歧。
构造主义
机能主义
行为主义
格式塔心理学
精神分析学派
构造心理学
structural psychology
19世纪末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以后出现于欧美的第一个心理学派。
代表人物:W.冯特和E.B.铁钦纳
研究对象:意识经验
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研究任务: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规律。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机能心理学
functional psychology
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于美国的心理学派。它代表当时美国心理学的主流
先驱人物:W.詹姆斯
代表人物:杜威、 安吉尔、卡尔
研究对象: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研究方法:内省法、客观观察法、实验法、文化产物分析法
研究任务:动物心理、儿童心理、教育心理、变态心理、差异心理等领域。
行为主义心理学
behavioristic psychology
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
创建人:J.B.华生
研究对象:行为
——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方法:摈弃内省,主张采用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
研究任务: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S-R)
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
巴甫洛夫(1849~1936)
苏联生理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1849年 9月26日生于梁赞,1936年 2月27日卒于列宁格勒。1870年在圣彼得堡大学学习动物生理学,1875年转入军事医学院学习,188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单纯给狗听铃声,狗不分泌唾液,铃声是无关刺激物,此时对唾液分泌没有影响!
给狗听铃声并喂食(食物是强化物),狗分泌唾液。
给狗吃食物,分泌唾液,这是非条件反射。
铃声和食物多次结合,狗只要听到铃声,就分泌唾液,形成条件反射。
新行为主义
neo-behaviorism
20世纪3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后期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
代表人物:E.托尔曼、C.赫尔和B.F.斯金纳
新行为主义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早期行为主义无视有机体的内部过程,引起了不少人的非难和反对。另一方面原因是由于操作主义哲学思潮对新行为主义者的影响。 行为主义心理学
behavioristic psychology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B.F.斯金纳(1904~1990)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1904年3月20日生于宾夕法尼亚洲的萨斯奎纳,1990年8月18日卒于波士顿。1931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两种条件反射形式的比较
区别:经典性条件反射是通过训练将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联系起来建立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通过训练将奖赏与“随意”反应联系起来建立条件的。
联系:都是建立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后都必须用无条件刺激物加以强化才能巩固,否则便会消退。
条件刺激
用奖赏对特定“随意”
反应进行强化
格式塔心理学
Gestalt Psychology
在美国出现行为主义的同时,德国也涌现出另一个心理学派别——格式塔心理学。 创使人: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基本主张: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心物同型论:在人与自然的网络中,物质的物理活动机制与人体的生理活动机制,与人的大脑的心理活动机制之间存在着同一性的关系。
精神分析
psychoanalysis
奥地利医生西格蒙特.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创建的治疗神经症的一种方法(精神分析疗法),也是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在医疗实践中建立的一套心理学理论,通过释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的潜在动机,使其精神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
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三个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意识指个人目前意识到的一切。
——前意识指虽非目前意识到的但可以通过回忆而变为意识内容的。
——潜意识则指被压抑而不能通过回忆再召唤到意识中的一切;这通常是不为社会规范所容的欲望。
Fruid的人格结构理论
自我
(现实原则)
超我
(至善原则)
本我
(快乐原则)
弗洛伊德的后期理论
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
——性本能和自我本能联成一体,称为生存本能。
——死亡本能不是表现为一种求死的欲望,而是表现为一种求杀的欲望。当它向外表现时,它就成为破坏、损害、征服的动力,它是仇恨的动机,表现为侵略的倾向。 人格结构理论:人格是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组成。
回顾与反思
总之,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派心理学在研究对象、研究领域和方法以及对心理现象的理解等方面都存在尖锐的分歧。一方面,它对心理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学派的理论基础是形形色色的现代哲学,学派间的争论表现了他们在哲学思想上的混乱。此外,心理学家们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使他们爱用一种片面性去反对另一种片面性,也加剧了各派间的争论,使刚刚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心理学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危机。
三、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后,学派纷争的局面并没有持续很长的时间。大约从20世纪30年代以后,各派间就出现了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的新局面,新的心理学思潮相继产生。这种思潮不是以学派的形式出现,而是作为一种范式、一种潮流、一种发展方向去影响心理学的各个领域。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
生理心理学的观点引导心理学家在基因、大脑、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中寻找行为的原因。 一般假设:心理现象与社会现象能够最终依据生物化学过程加以理解。如:他们可能会用你脑细胞中确切的物理过程来解释你是如何阅读这句话中的词语的。
研究方法:局部切除法、电刺激法、脑电图法和生物化学方法等。
行为主义的研究
20世纪5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的研究在某些应用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程序学习:将学习材料分解成一些小的片断,并按顺序一步步学习,对学习结果予以强化,成功地学会了一个片断之后,再继续学习下一个片断。(计算机教学)
——行为治疗:应用于具有心理障碍的儿童或成人的临床环境,帮助其改变或消除不需要的行为或不适应的行为,代之以需要的或适应性行为。(系统脱敏)
——生物反馈:通过训练让个体自行控制自己的身体过程。
心理分析的研究
20世纪30年代以后,一批后弗洛伊德主义者,如A.弗洛伊德、克莱恩、艾里克森等,将精神分析的理论用于动机和人格的研究,更关心儿童和青少年人格的正常发展,强调意识和自我的重要性,不再只重视无意识的研究。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心理学的认知革命是作为对行为主义的局限的另一个挑战而出现的。认知观点的中心是人的思维以及所有的认识过程——注意、思考、记忆和理解。(S-O-R)
现代认知心理学除了应用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外,还发展了自己特有的一些研究方法:反应时记录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等。
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在21世纪,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有望成为心理学发展的主流。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作为与心理动力学和行为主义模型并驾齐驱的一种理论而出现的,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其观点是,人类主要任务是使自身的潜能得到不断发展。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马斯洛通过对各种人物的观察和对一些人物传记的研究,把人类行为的动力从理论上加以系统整理,提出了需要层次说,认为人类的需要是有层次的,只有低级需要得到满足,然后才会进一步追求较高层次的需要;人在同一时间内存在的多种需要,有主导性需要和辅助性需要,人的行为是由主导性需要所决定的;人的需要很难得到全部满足;人类的需要与个体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4
一、心理学考试科目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包括: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六个科目的考试内容,共一张试卷,300分。
1.普通心理学是整个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它涉及到心理学的各个分支,是认识整个心理学的基础。具体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意识和注意力等;第二部分是行为调节和控制,包括动机、情绪情感;第三部分是人的心理性,包括能力、心理等。近几年,能力、情绪情感曾重复出题,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格外注意。
2.发展心理学复习过程中应将其看作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断不可分开孤立的复习此门课程,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考生在复习过程中除将这些阶段联系起来之外,同时还要看到每个阶段的年齡特征,而后者一般也是考试的重点。
3.教育心理学所占分数不多,对于其复习,考生可将其分为三个部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学习理论,学习的动机和学习的迁移。同时每一部分又可以分列出一个提纲,主要有理论学派、主要观点和对教学的启示。
4.实验心理学的大致内容可以归纳为:实验变量、实验设计、反应时、信号检测论、传统心理物理法等。
5.统计心理学需要广大考生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大体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描述统计和推论性数据的计算,建设考生在复习些门课时更注重理论知识的复习。
6.心理测量学以前考的学校不多,但现在统考会考,因此还是要认真复习,心理测量学主要包括基本概念,信度效度的分析,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测验的制作过程。此外,考生最好记几个有代表性的量表。
二、推荐心理学参考书目
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杨治良:《实验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心理测量学——戴海崎等主编:《心理与教育测量》,暨南大学出版社
心理统计学——张厚粲主编:《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复习指南
马上进入六月,是专业课复习的基础复习阶段,这一段时间考生除了梳理学科知识框架、知识结构、培养对心理学深入研究的兴趣之外,还要做的工作就是步入学科基础复习,需要对学科内容有一定的把握,建构心理学学科视野。这段时间考生不妨多看一些心理学相关的杂志、期刊,不懂也没有关系,主要是培养一种心理学研究意识,训练自己一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用心理学的思维和方法来思考一些问题。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5
第一节 绪论
心理学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undt W,1832—1920)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
1977年美国医生恩格尔在美国的《科学》杂志上著文“需要新的医学模式”,批评了生物医学模式的“还原论”和“心身二元论”,并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心身统一的观点:一个完整的个体应包括心、身即精神与躯体两个部分,两者相互影响。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心、身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反应的。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研究人的疾病和健康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研究方法:按研究涉及的手段可以分为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相关法与实验法。
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观察、测量和记录个体行为的一种研究方法,也是科学研究中最广、成效最大的一种方法。它最常被用于实验室中,但也可用于临床研究中。该法的主要特点是在控制的条件下,实验者系统地操纵或改变一个或几个变量,观察、测量和记录对其他变量的影响。
第二节 心理卫生
一、 心理卫生概述
心理卫生(mental health),也称心理健康,是指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调节 能力。
二、 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标准
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人际和谐、社会适应、人格完整。
三、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
(一) 儿童阶段的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
1优生优育,有条件进行胎教。
2抓住“关键期”,促进心理发展。
3为儿童提供充满关爱的生活环境。
4端正家长的养育态度,创建健康的社会环境。
(二) 青少年阶段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
1重视青春期发育和性教育。
2帮助青少年度过“危机期”,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3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4尊重他人,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 中年人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
1担负好自身角色,保持家庭稳定和幸福。
2量力而行,避免过多压力和超负荷工作。
3矫正不良行为,培养健康行为。
(四)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
1老有所养,老有所为。
2保持乐观精神,适当参加各种活动。
3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第三节 心身疾病
一、 心理应激与应对
应对心理应激的方法
1调整对刺激事件的认识态度。
2提高自身应对能力。
3学会放松和自我调节 。
4取得社会支持和安慰,利用各种有效的应对资源。
二、 心身疾病的概述
心身疾病是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心身疾病的诊断标准
1有明确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病理学改变。
2有明确的心理社会因素,并且与上述改变构成因果关系。
3排除神经症、精神病和理化、生物学因素引起的疾病。
三、 心理社会因素与心身疾病
例如一个研究发现,一年中,LCU超过300的人中第二年有75%的人曾感到严重不适、抑郁或有心脑病发作;而低于150的人中只有33%的人有类似情况。
第四节 心理评估
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包括:
1调查法
2观察法
3会谈法
4作品分析法
5心理测验法心理测验是在实验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测量工具。
二、 心理测验的分类
据统计,已经出版的心理测验有5000多种,而且在不断增加。
(一) 按测验的目的分类
1智力测验
2人格测验
3特殊能力测验
4诊断性测验
(二) 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
1文字测验
2非文字测验
(三) 按测验方法分类
1问卷法测验多采用问题方式。
2操作法让被试实际操作。
3投射法测验材料没有明确的结构和固定的意义,如一些意义不明的图片、一片模糊的墨迹或一句不完整的句子等。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随意做出回答,借以诱导出被试的经验、情绪或内心冲突,如洛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TAT)等。
(四) 按测验的组织方式分类
1个别测验每个主试每次只可以测试一个被试,如韦氏智力量表。
2团体测验每个主试可以同时测试多个被试,某些智力测验可以以团体为单位进行。
三、 应用心理测验的一般原则
标准化原则、保密原则、客观性原则
四、 信度、效度和常模
(一) 信度
信度(reliability)主要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包括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内容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信度主要考虑随机偶然误差的影响。
(二) 效度
效度(validity)是测验可以测量到所要测量的对象的程度。反映的是测验结果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三) 常模
五、 常用的心理测验
(一) 智力测验
1智力的一般概念和智力单位
目前各种智力测验多用离差智商来衡量智力。离差智商的公式如下:
IQ=100+15(X-M)/S
X表示被试的智力测验成绩,M表示被试所在年龄组的测验平均成绩,S表示被试所在年龄组测验成绩的标准差。
2常用智力测验
(1)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韦克斯勒先后编制了三个相互衔接的智力量表,分别是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适用于16~74岁;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适用于6~16岁;韦氏学龄前及小学生儿童智力量表(WPPSI),适用于4~6岁半。
韦氏智力量表的得分分布是以100为平均值、15为标准差的正态分布,得分在70~130分为正常,得分高于130分为智力超常,低于70分为智力缺陷。
(2) 比奈(BinetSimon)智力量表:是第一个智力量表,自1905年发表以来,经过了多次修订。
(二) 人格测验
1客观性测验
(1)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由艾森克教授编制,目前在国际上应用十分广泛,分为成人和青少年两种形式。EPQ包含三个维度4个分量表,共90余个题目。EPQ中所包含的三个人格维度分别为:内外倾(E)、神经质(N)和精神质(P),分别用三个分量表测量。
(2) 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ersonality factorquestionnaire,16PF)
(3)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
2投射测验投射测验可唤醒被试的内心世界或人格的不同表现形式,从而在反应中表现出这种内在需要和状态。
投射技术包括有多种形式和结构,如:联想和构造法(语句完成法、逆境对话测验等)、墨迹测验(罗夏墨迹测验)、图画故事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等,但最常用的是罗夏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
六、 临床评定量表
常用的自评量表
症状自评量表(self reporting inventory)又名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因其包含90个题目而得名。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 Scale,SAS)
第五节 心理治疗
一、 心理治疗概述
心理治疗的过程具有以下的特点:自主性、学习性、实效性。
二、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
(一) 精神分析学派
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它在心理治疗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将心理活动解剖为三个层次。
(1) 意识(consciousness):是当前注意到的感知外界的各种刺激心理活动。意识活动是遵循“现实原则”来行事的,即合乎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的各种观念才能进入意识界。
(2) 前意识(preconsciousness):即当前未曾注意到,但一经他人提醒或自己集中注意、努力回忆即可进入意识的心理活动,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
(3) 潜意识(unconsciousness):又译成无意识,是不能被人意识到的。正常人的大部分心理活动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大部分的日常行为是受潜意识驱动的。
2精神结构学说弗洛伊德将人从精神功能上分为三个部分,即原我、自我及超我。
原我:无意识的最深层,是生来即有的。原我的内容除带有原始的、人类共有的特性外,还具有个体的特征。原我是不顾及“现实标准”的,它只能通过自我间接地表现出来。
自我:是意识状态下的自己。自我的功能主要有检查现实、适应环境、区分主观与客观的界线、控制情感及本能活动以及对体验进行综合判断。
超我:是在后天教育中形成的,具有自我控制与道德监察的功能。超我也具有良心的含义,过强的超我易导致自责或过失感。
3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强调幼年阶段不利的心理发展或挫折对人格特征及成年后心理疾病形成有重要影响。从婴儿到成年性本能可以分为不同阶段。
(1) 婴儿期(口欲望):婴儿通过吸吮获取营养,满足本能欲望。
(2) 幼儿期(肛欲期):此时的儿童在学习控制自己的排便,并由此接触到一些新的体验,例如自主与克制、占有与给出,也包括干净及条理性等体验。
(3) 学前期(崇拜性器期):此期的儿童发现了自己和别人的性标志,并感受到父亲和母亲有一个共同的成年人的生活区域。
(4) 青少年(潜伏期):儿童的注意力从自己的身体转移到外界——学习和游戏。儿童的性本能大大降低,进入一个“性的沉寂”时期。
(5) 成年(生殖期):开始对异性、社交活动、婚姻和成家以及职业感兴趣。这一阶段中是通过亲吻、爱抚以及性交等活动来满足潜伏期阶段中的性冲动。这一阶段会一直延续到更年期,直到生命的终结。
(二) 行为主义学派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受巴甫洛夫经典的条件反射学说的启发,在1913年发表《行为主义者眼光中的心理学》,创立了行为主义的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钠进行了著名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不同。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人或动物必须寻找出一个适宜的反应(如按压杠杆),这个习得的反应可以带来某种结果(如得到食物)。在经典的条件反射中没有这样的效果出现(如唾液的分泌不会导致食物的出现)。这种条件反射之所以被称为“操作性的”,正是强调了其行为的操作性会导致某种结果的产生。
(三) 人本主义学派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创建了人本主义疗法,被称为现代心理治疗中的“第三种势力”。罗杰斯的理论基础主要有:
1实现的趋势它假定人类和所有的生物,不论是植物或动物,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不断发展、增长和延续其机体的趋势。
2自我概念这个自我形象是通过自身与环境,特别是与其他人对他的评价相互作用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3充分体验它是对宏观事物和可以意识的机体内部过程的态度。人本主义理论的核心在于人人都有其独立的价值与尊严,人人都必须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向。
三、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
(一) 精神分析的治疗
1自由联想
2梦的分析弗洛伊德认为“梦乃是做梦者潜意识冲突欲望的象征”
(二) 行为主义的治疗
(1) 系统脱敏法
(2) 冲击疗法
(3) 厌恶疗法
(三) 人本主义疗法
人本主义治疗的特点
(1) 以人为中心。
(2) 把心理治疗看成一个转变过程。
(3) 非指令性治疗的技巧。
(四) 其他疗法
1催眠疗法
2认知疗法
四、心理治疗的原则
(一) 治疗关系的建立原则
1单向性
2系统性
3正式性
4时限性
(二) 心理治疗的原则
1真诚原则。
2保密原则。
3“中立”原则。
4回避原则。
五、临床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的方式:门诊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的手段
(1) 宣泄
(2) 领悟
(3) 强化自我控制
(4) 增强自信心是心理“通”的最高表现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6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晕轮效应愈来愈多地被应用在企业管理上,其对组织管理的负面影响主要是体现在各种组织决策上。
晕轮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这就好象刮风天气前夜月亮周围出现的圆环(月晕),其实呢,圆环不过是月亮光的扩大化而已。据此,桑戴克为这一心理现象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称“晕轮效应”,也称作“光环作用”。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相关文章: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02-15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02-15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02-15
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点02-16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02-15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02-15
心理学知识点02-13
学前心理学知识点05-27
简单心理学知识点05-28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55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