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辛丑花牛]
作者:智娜(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隐喻是语言修辞的手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牛”的隐喻意义既不同又相似,反映了不同国家的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生活、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的异同。
语言中的隐喻源于人们的生活经验,导致思维联想。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英语中有很多与“牛”相关的词汇,因为畜牧业是英国农业的主导产业,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英语中的Cow和bull分别指成年母牛和公牛;牛是指阉割过的公牛,性情相对温顺。还有其他词如heifer(未出生的小母牛)、calf(小牛)、黄牛(复数形式的牛的集合名词)等等。
这些词除了基本意义外,还用来表达隐喻的情感和意义。例如,英语中有许多带有bull的习语,它们的用法往往与鲁莽、愚蠢、侵略性和胡说八道等含义有关。Abullinachinashop(瓷器店里的公牛)指的是行为粗鲁莽撞,惹事生非的人;Likeabullatthegate(像门口的公牛)形容事情激烈、仓促、缺乏计划。此外,aloadofbull(一车公牛)和acock-and-bullstory(公鸡和公牛的故事)都指谎言和废话。Cow和ox在一些成语中也有“笨拙”的隐喻意义。
在认知语言学家看来,隐喻是由人类的主观经验引发的,其形成动因可以是人类的感官经验,也可以是长期积累的生活和文化经验。不同的语言隐喻受到文化环境的制约,在表达上关联的东西会有所不同。
相对于英语中牛的这些略带负面的隐喻,中国人赋予了牛很多美好而积极的情感,这源于牛在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历史文献和考古证据表明,早在大约7000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开始人工饲养和驯化野生水牛用于农耕。中国人对牛的隐喻表达往往以努力、勤奋、勤奋为特征。鲁迅用“甘为孺子牛”比喻像牛一样有崇高献身精神的人。
尽管隐喻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但不同国家对同一事物有着共同的理解和体验。正如认知语言学家克沃斯所说,“无处不在的基本经验产生了无处不在的基本隐喻。”
例如,英语和汉语都有将牛与引申含义联系起来的表达,如高大、强壮、有力和自信。英语asstrongasabull(壮如牛)用来形容一个人体格强壮或身体大;牛市是指股票市场稳步上升的趋势。汉语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如“牛高马达”、“九牛二虎”、“牛市”、“牛人”等。
英语和汉语都有将“牛”与固执、倔强联系在一起的隐喻意义。例如,英语中的bull-headeded和汉语中的“bull-head”都是用来描述人的固执。两种语言也都有将牛与“慢”联系在一起的隐喻,如英语中的“untilthecowscomehome”,表示做事情需要很长时间;中文里有“老牛拉车”这样的表达来形容速度慢,工作效率低。这些相似的表达反映了隐喻的跨文化性质和对世界的共同认知和经验。
语言中的隐喻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汉英两种语言中“牛”的思维联想和表达不仅反映了各自的文化特征,也体现了世界文化的相似性。
《光明日报》(2021年02月21日05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40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