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曲谱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_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词曲

中国曲谱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_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词曲这件事发生在很多年前,一个日本电视制片人邀请中国演员录制一个节目。 在日本这里,每天中午,公司都会准备盒饭让大家一起吃。一开始没有问题,但是三天后,中方表示不满:“为什么我们每天都吃冷饭?我们来日本…

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这件事发生在很多年前,一个日本电视制片人邀请中国演员录制一个节目。

在日本这里,每天中午,公司都会准备盒饭让大家一起吃。一开始没有问题,但是三天后,中方表示不满:“为什么我们每天都吃冷饭?我们来日本不是为了冷遇。”

日本便当精致美味,现在也深受中国人的喜爱。(刘德有提供)日本便当精致可口,现在深受中国人喜爱。(刘德友提供)

虽然在东京街头,偶尔可以在招牌上看到一些“热盒饭”之类的广告,但总体来说,冷盒饭在日本是最常见的。但是在中国,人们一般不吃冷食。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吃盒饭,但中国的盒饭依然火爆。所以演员觉得自己是奔着日本去的,受到冷遇,也不是没有道理。虽然主办方解释说日本工人也吃同样的盒饭,但演员们并不理解。最后,中国大使馆文化参赞提出建议,每顿午饭都要配一碗鸡蛋汤,这件事就“圆满”解决了。

中国人和日本人都来自东方,以为可以很容易的相互理解,但是生活习惯的不同和密切相关的文化差异会造成巨大的误解,这是必须注意的。

再举个例子。

众所周知,日本表演歌曲《北国之春》在中国深受喜爱,广为传唱。由于歌曲旋律优美,歌词传入中国后不久就被翻译了好几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是我朋友翻译的,是目前传唱最广的版本。不幸的是,由于两国的文化差异,这个版本的歌词存在误译。因为没人注意到错误,朋友翻译的歌词早已被大家认可,一直唱到现在。

刊登在日本报纸上的《北国之春》曲谱。(刘德有提供)日本报纸上刊登的《北国之春》的配乐。(刘德友提供)

问题中的歌词是“每一季都会分12364;ではからなぃだろとぃたぉふく”

国内的人一提到“北国”二字,往往会想到这样的场景。在北风吹来的寒冷冬天,母亲担心住在大城市的儿子是否受冻瑟瑟发抖。歌词的译者出生在东北,所以他会更加想象。60多年前的冬天,我从大连搬到了北京。刚到北京没多久,就收到了老家寄来的第一个小包裹。打开一看,是一件东北特色的黑色棉袄,妈妈做的新棉。根据我的经验,同样来自东北的翻译在这里出现误译是可以理解的。

问题是为什么会被曲解为送棉衣。如果你深入思考,你会发现它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唐代诗人孟郊(751-814)写过一首著名的诗《游子吟》,对此影响很大。

母亲用手中的针线,为长途跋涉的儿子赶制衣服。

出发前,缝了一针,怕儿子回来晚了衣服破损。

谁敢说像弱者这样孝顺的孩子,能像春天的阳光一样回报母亲的爱?

孟郊的诗歌不仅被中国人民广泛阅读,而且诗歌中包含的感情,父母对子女的爱之心,深深植根于所有人的心中,是公众的共同感受。写到这里,不禁想起以前在日本听到的一首歌谣“我妈连夜赶着去上班,给我织手套,冷风冷冷的吹,她就一直补……”。从这首歌谣中,我也能感受到父母对子女的爱,这种爱可谓是世间共有的情感。尽管如此,就像孟郊的诗里写的那样,时刻关注天气变化,担心孩子穿得怎么样,这可能是中国独有的特色。

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北方的春天》整体上是一首歌颂春天的歌。南风向北吹,山上玉兰花开,春天终于来了。“棉袄”什么的显然与这种情况相矛盾。从日语语感的角度来看,歌词中的“妈妈送的小包裹”是什么?这个问题我问过我的日本朋友。他们回答我:“大概是樱花饼、蛋糕之类的大城市没有的时令食品吧。”所以,这是符合逻辑的。歌词翻译中的误解是由于两国的文化差异。这也是“跨文化”导致的一个很大误解的例子。

有一次,我建议朋友不妨纠正一下这个错误,他并不热心,说“歌词早就定好了,现在纠正已经来不及了。”想“立公约”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经过这件事,我也意识到,一旦大家认可了,再改就不容易了。这将比“大革命”更困难。

零零碎碎讲了很多文化差异,引发我想到另一件事。哈佛大学名誉教授伊里耶(akira iriye)曾在《外交论坛》发表题为《文化与外交》的论文。文章比较辛辣,这里就引用一下。

“日中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经常被广泛宣传。这是一个例子。(日本)很多有识之士把这个问题归结为国防和贸易问题,认为中国行政当局只谈过去的战争,是为了得到日本更多的援助。中国政府总是告诉日本教科书应该如何描述战争,这是对日本内政的干涉。所有这些观点都忽视了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因素。对于中国人来说,19世纪以后的历史是屈辱的历史,这种认识是中国建国的基础。如果对此没有任何感觉,日中关系无论多长时间都不会发展。”

“文化元素”指的是什么?

是19世纪以后的中国近代史,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欺凌的屈辱历史。伊里耶(Akira iriye)强调,在思考中国所走的道路时,绝不能忽视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因素”。我觉得这真是一针见血的真知灼见。

刘德友:

1931年生于大连,日本文化专家、记者、翻译家。

1952年任《人民中国》翻译编辑。

从1955年到1964年,他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人做过翻译。

1964年至1978年,在日本担任《光明日报》和新华社记者15年。

1986年至1996年,他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

作品:《时间之旅》(Time Flows)、《二战后日本人的新探索》(The New Exploration of Japanese after The World War II)

译作:祷文(祷文,有吉佐和子),番薯粥(芋头粥,芥川龙之介),突然静音(无心,大江健三郎),残影(残影,野田宏)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40123.html
(0)
上一篇 2022年 12月 13日 07:40
下一篇 2022年 12月 13日 08: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