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诠释(哥本哈根诠释为什么叫哥本哈根)「终于解决」

哥本哈根诠释(哥本哈根诠释为什么叫哥本哈根)「终于解决」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0月4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张淼)著名物理学家费曼曾说,世界上没有人真正理解量子力学。量子力学理论中描述的一些现象不仅对普通人来说听起来很头疼,对许多物理学家来说也是如此…

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0月4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张淼)著名物理学家费曼曾说,世界上没有人真正理解量子力学。量子力学理论中描述的一些现象不仅对普通人来说听起来很头疼,对许多物理学家来说也是如此。

“三位科学家都利用纠缠量子态进行了突破性的实验。在量子纠缠中,两个粒子即使分开也像一个整体。他们的成就为基于量子信息的新技术扫清了道路。”这是诺贝尔奖官网公告中对三位科学家科研成果的描述。

1935年,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联合发表论文,提出量子力学还不完整,应该存在某种未被发现的理论,即某种“隐藏变量”,可以完整地解释物理系统所有可观测测量的演化行为,以避免任何不确定性或随机性。

三位物理学家设计了一个关于量子纠缠的思想实验来证明这个观点。这篇论文中的讨论后来被称为“EPR悖论”(三个人的首字母缩写)。

在狭义相对论中,物体只能被邻近区域的事件直接影响,而不能以超过光速的方式被遥远区域的事件间接影响,即“定域化”。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总是让人无法接受。为此他曾说“上帝不掷骰子”,他也认为不应该有“鬼魅般的距离效应”。

20世纪60年代,物理学家约翰·贝尔在EPR佯谬的基础上,提出了贝尔不等式,并设计了一个思维实验,使EPR佯谬有了被实验验证的可能。论文发表后,几十年来,物理学家们想出了很多种实验来检验贝尔不等式,包括今天的三位获奖者。

验证贝尔不等式需要很高的实验条件,所以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陆续开始验证。美国理论和实验物理学家约翰·克劳瑟(John crowther)进行了第一次尝试,但他的实验仍然存在一些漏洞。1982年,Alan Aspe首次证明了贝尔不等式。作为团队领导,他与法国奥赛理论与应用光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一起进行了这项实验。实验结果违反了贝尔不等式,说明隐变量不存在,量子力学是“非定域的”。

1997年,由安东·塞林格领导的因斯布鲁克大学研究组首次完成了量子隐形传态的实验验证。第二年,他们让光子相隔400米飞行。这个实验使得将量子态从一个粒子转移到远处的粒子成为可能。量子隐形传态又称量子隐形传态或量子隐形传态,是一种利用分散的量子纠缠和一些物理信息的转换将量子态传输到任意距离的技术。

人类对未知的探索是无止境的,量子力学充满了说不出的美。如今,许多基于量子力学的研究成果已经能够在应用领域发挥一定的作用,比如快速发展的量子计算机和量子加密通信技术。

“越来越清楚的是,一种新的量子技术正在出现。我们可以看到,获奖者在纠缠态方面的工作极其重要,甚至涵盖了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的解释,”诺贝尔物理委员会主席安德斯·希尔贝克(Anders Hirbec)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2015.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6月 19日 08:51
下一篇 2023年 6月 19日 09:4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