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作者:金金标,田甜,刘斌(浙江庶人学院科研与社会合作部)
应用型大学是以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为重点,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地方高校,应以应用研究为主。自2013年广东、安徽等省率先启动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高校以来,据校友会不完全统计,已有300多所试点示范应用型高校入选。这些应用型大学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但在转型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自身定位摇摆不定、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学生毕业预估不足、政策支持不完善的历史惯性等一系列障碍。要消除这些障碍,最重要的是坚定不移地走产教融合之路,让应用型院校更加“应用”和接地气。
占领制高点: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理论研究。从现状来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产教融合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看,与职业教育起步较早的美国、德国、英国相比,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探索水平仍处于较低的校企合作水平。因此,我们应该抓住新《职业教育法》实施的契机,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理论研究,克服障碍,寻找系统的突破口。当前,深化产教融合,应采用“五位一体”的合作培养机制,包括政府引导管理、行业参与指导、企业与学校双主体教育、中介组织深化指导。高校必须认识到企业的主体地位是协同创新,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类型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灵活选择产教融合的创新模式和后续实施机制。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在产教融合中的主导地位,在把握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根据自身产业环境的特点,明确技术创新的根本任务,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政府必须明确自己的主导地位,支持和保障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形成和运行。行业必须明确自己的导向作用,为校企融合提供行业帮助。各类中介组织应为整合过程提供各类资金支持、教育培训、管理咨询等服务。总之,要实现产教有效融合,高校、企业、政府、行业、中介组织必须明确自身角色,做到知识协同、组织协同、战略协同,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寻找支撑点: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和保障机制。是政府政策的领导者。首先,政府要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给应用型大学、企业、社会组织更多的成长空间空,逐步形成共治的局面。其次,要完善深化产教融合的激励机制。政府要加大对深化产教融合的支持力度,完善政策激励的配套机制,积极改善校企合作的发展环境。如德国联邦政府制定了《企业基本法》、《培训条例》等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界定了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院校、行业组织、政府部门的责权利;美国政府颁布了《劳动力资源创新与机会法案》,为社区学院产教融合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根据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各级财税部门要把深化产教融合作为结构性减税政策”,要出台产教融合的部门规章制度,完善企业参与教育办学的相关政策措施, 不断完善产教融合制度,为产教融合的重要参与者提供制度保障。 第三,应加强财政支持。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支持产教融合项目,特别是对一些产教融合企业的重大项目。政府应积极引导金融机构采取特殊的服务方式,使行业企业获得多元化的融资收益,服务于企业的产教融合建设项目。最后,全面开展产教融合试点,同时培育产教融合企业。各级政府部门要牵头组织国家级和省级产教融合试点建设,积极支持各地区、行业组织和辖区企业推进产教融合试点建设,同时培育一定规模的产教融合企业。
抓住切入点:促进高校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对接。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把行业人才需求作为专业设置的指南针。它是专业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和实施基础。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适销对路”的专业设置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企业的良好沟通与合作至关重要。德国以“职业分析与分类”为标准,澳大利亚以“职业能力”为专业设置标准,是其服务于市场和企业的外在表现。一方面,突出行业导向作用,推动学科专业建设适应地方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立足行业企业实际需求设置专业,在深入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判断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和产业升级的基本趋势,全面把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总体态势。另一方面,不断强化校企参与的主体地位。通过专业群的动态调整和专业结构的优化,不断加强高校专业建设与行业的沟通,提升专业建设质量,满足行业需求,从而增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社会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
立足目标: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积极转变办学理念。政策保障、校企联动,最终都离不开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因此,教师队伍建设是深化产教融合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首先,学校要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做到双管齐下。不仅要聘请企业专家到学校授课,还要不定期派遣教师到行业企业学习先进的应用技术。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通过在职培训、高端培训、岗位认知实践等多种方式培养“双师双能”教师。同时,要聘请企业优秀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管理和教育过程,为专业建设和学院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学校教学与社会就业的融合。在制度考核上,应用型院校对应用型教师的晋升应有多元选择,改变教师的评价体系,突出实际应用能力,适当放宽科研和学术要求。其次,学校要积极转变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一是加强行业特色和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二是不断总结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推进校企联盟,促进与产业园区的对接;第三,有条件的可以在校内外建立教学工厂(虚拟工厂),使之成为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推手。建立教学工厂(虚拟工厂)不仅可以弥补学生实训资源的不足,还可以为企业储备人才资源。
构建突破点:完善评价体系,促进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发展逻辑与产业需求变化在共同发展中寻求共赢的过程。应用型本科教育深化产教融合,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强调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衔接,课程内容在教育活动中符合行业标准。基于此,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机制应以新《职业教育法》和《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为基础,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进一步推进产教协同教育。关键是要逐步完善一套“标准制定——实施过程——监控结果——反馈评估”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首先,重塑由国家职业标准、行业就业标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组成的标准链,是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其次,在实施过程中,各多元主体在相互交叉渗透时需要相应的组织结构和制度供给,以促进跨界异构资源、知识和信息的共享和整合,从而促进相互共生、共同成长。再次,确保过程监控贯穿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重置由质量监控点、评估主体和预期目标构成的目标链是监控评估的有效路径。最后,根据学校、社会、行业、企业的数据需求,重构信息平台,收集信息流,对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完善反馈评估,确保产教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是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应用型大学治理现代评价体系构建研究”(2021GH040)和浙江省庶人大学基本业务费项目“国内产业完善和壮大的法律保障体系研究”(2021XZ014)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杂志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27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