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奎老师谈“力比多”与“攻击性”
学生的问题:弗洛伊德基本上用[力比多]和[攻击性]这两个词定义了人类的[本能]是什么。请告诉我们它们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在课堂上说这是弗洛伊德的伟大定义和发现?
01
奎老师回答:这两个字很有意思。一个是【力比多】,代表快感本能、生命本能和性本能,另一个是【攻击性】,倾向于攻击性本能和攻击倾向。通常,这两个词是绑定在一起的,不会分开。
我们拿一个最基本的事件来分析一下:
清朝入关是影响中国近代发展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满族人在东北三省、长白山、大兴安岭都留得不错。ta们为什么要攻入山海关,占领北京?
10日,扬州嘉定三土实行“留发不发,留发不发”政策。那剃掉中间的辫子,“定中原”呢?
这是弗洛伊德所说的“力比多”和“攻击性”的融合。
【力比多】和【攻击性】是分不开的,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他们两个同时出现:
如果我想吃到更美味的食物,我需要释放更多的【攻击性】来“弯弓射大鹰”。射鹰的过程是攻击和释放,吃雕肉是【力比多】满足。
所以满族人在长白山或者兴安岭都能吃到这些东西,但是“丁琪媛中原”之后,“满汉全席”出现了,八大菜系都有了。当[攻击性]被释放时,[力比多]同时出现。
人要活在这个世界上,需要具备这两种本能。这两种本能使人永生不死,以便更好地扩张自己的领地。概括起来就是【力比多】和【攻击性】两个概念。
02
精神分析还有一个词叫“压抑”。所谓“压抑”不仅仅是两种本能中的一种。“攻击性”被压抑,力比多出不来,反之亦然;
【压抑】就是两者都被压抑。
这一期我们说的【固着】就像一个鸡蛋状态和冬眠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力比多】和【攻击性】都出不来;
两个中的一个可以出来
另一个就在不远处。
我们是一个“民以食为天”的国家。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用“炊烟袅袅”来形容做饭时的烟火味;
厨房能体现一个家庭生生不息的感觉,也是“力比多”和“侵略性”完美融合的地方:杀鸡杀鹅、烹羊煮牛、砻米、蒸饭、煮粥,都是侵略性的过程。发作后色、香、味沁人心脾,原汤融于原食,越喝越有感觉。这些也是“力比多”
所以中国的厨房文化结合了两个部分:力比多和攻击性,这也说明了弗洛伊德的本能概念。
有人说,中国人是一个“饭量固定”的民族,“力比多”和“攻击性”是用来吃的。有一定道理,但也要看到,我们中国人是可以在一顿大餐之后写诗的。这是食欲满足后“情欲期”创造的升华,酒桌上谈生意、买卖的酒桌文化也处于“俄狄浦斯期”
我用“厨房的故事”把【力比多】和【攻击性】说清楚了吗?学生们明白吗?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26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