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2019年起,上海市农科院与海宁洪欣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结缘,将新培育的“胡桑2号”菌种送给姚胜良,使他的桑黄产量更上一层楼。今年,在他的80多个大棚和5个食用菌智能仓中,培育出“胡桑2号”桑黄菌棒约70万袋,产值上千万元。
“森林黄金”桑黄的药用价值被发现。
桑树是一种大型稀有真菌。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在中国已有两千年左右的历史。因长在桑上,子实体黄褐色而得名。
早在秦汉时期,《神农本草》就记载:“桑耳黑,宿妇漏红白汁,血疾积,致阴痛。阴阳无子。五、黑木耳,益气不饥,淡而强,生谷”。
现代桑黄的研究始于日本。长崎新岛的居民很少患癌症,因为他们吃了岛上大量存在的桑黄。1968年,日本学者发表了一篇桑黄抗癌效果极佳的文章。在后续研究中,还发现桑黄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肝纤维化、降血糖、抗氧化和抗炎等功能。因其突出的药用价值,被称为“森林黄金”。
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进入中国大量购买野生桑黄,导致野生桑黄灭绝。1998年,安徽大别山出现了仿野生桑黄的人工栽培。近年来,桑黄在中国的种植规模一直以每年10倍的速度发展。段木仿野生桑黄的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吉林省和安徽省,桑黄的袋栽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和江苏省。
先进的育种技术,筛选出优质的原生桑黄。
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使得桑黄对优良种源的需求更加迫切。上海市农科院研究员杨燕告诉记者,2006年,上海市农科院开始培育桑黄新品种。他们发现桑黄菌株非常容易退化,为了获得具有高药用价值的桑黄,需要培育具有高活性成分的桑黄品种。
获悉上海农科院培育出桑黄新品种,与上海农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浙江海宁洪欣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迅速引进了这一优良品种。“胡桑2号”很快进入浙江海宁的洪欣生物厂。在农科院科技专家的指导下,洪欣生物桑黄种植基地污染率降低到5%以下,出菌率提高到80%以上,每菌棒桑黄产量达到40克以上。
“药食同源”推动桑黄走进千家万户
虽然桑葚的“知名度”不如灵芝、猴头菇、竹荪,但由于其疗效显著,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和企业家的重视。
近年来,桑黄被批准进入各省市的中药饮片加工标准,这意味着它可以作为中药饮片在当地进入市场。市农科院也在与相关机构合作,深入研究桑黄抑制不同类型肿瘤、缓解癌症患者晚期疼痛的功效。我相信这些将极大地促进桑黄产业的发展。
上海市农科院院长蔡有明表示,目前,欧美、日韩等国家的健康产业发展迅速。美国保健食品年销售额约80亿美元,日本约35亿美元。但是在中国,药食同源的观念从古代神农本草书籍就已经深入人心。桑黄是“药食同源”农业创新发展的典型案例。
除桑黄栽培技术、品种选育、桑黄黄酮规模化制备技术、固体发酵等专利外,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还开发了桑黄超细粉、桑黄虫草保健茶、桑黄精华胶囊等产品。为今后桑黄的深加工和产业化发展积蓄力量。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25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