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原文(揠苗助长文言文注释)「建议收藏」

揠苗助长原文(揠苗助长文言文注释)「建议收藏」在家呆了两天,看综艺节目。在中国台湾省的一个综艺节目中,我注意到著名节目主持人吴宗宪说了一句成语“鼓励幼苗”,我当时就懵了:难道吴宗宪错了?这个成语不应该是“鼓励幼苗”吗? 经过一番求证,发现其实是…

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在家呆了两天,看综艺节目。在中国台湾省的一个综艺节目中,我注意到著名节目主持人吴宗宪说了一句成语“鼓励幼苗”,我当时就懵了:难道吴宗宪错了?这个成语不应该是“鼓励幼苗”吗?

经过一番求证,发现其实是我错了。我们曾经在小学语文课本上学过这个成语:“插苗助长”,正确的写法是“推苗助长”。

成语“揠苗助长”出自经典古书《孟子·公孙丑上》。原文说:“宋朝有人因自己苗不长而尴尬,回来后却说:“我今天病了!帮助幼苗生长!“他的儿子倾向于看它,但幼苗正在死亡。”

这段话的意思是,春秋时期,有一个宋国人,他希望自己地里的秧苗长得快一些。他每天都去地里看它们,但每次都很失望。有一天,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于是他去地里一棵一棵地育苗。一天下来,他很累,但很满足。回到家,他对家人说:“我累死了。我帮助幼苗长高了。”儿子听了,急忙跑到田里查看,发现秧苗都死了。

所以孟子表达了一些感慨:“天下不是不帮苗人,而是长辈少。觉得放弃没用的人,不栽苗的人;扶长辈,扶小苗。不是没用,而是有害。”

也就是说,世界上很少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幼苗长得更快。因为觉得苗长得没用而放弃的人,就像不除草的懒人。帮助它成长的人,像这个鼓励幼苗的人,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幼苗。

孟子借用这个故事向他的学生们说明,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会使事情变得更糟,好事也会变成坏事。

之后就产生了一个成语——“苗子鼓励”。2000多年来,大家都在用“拔苗助长”这个成语,却没有“拔苗助长”这个成语。据记载,最早使用“拔苗助长”这个成语的人是现代作家郭沫若先生。

1959年,郭沫若通过北京出版社出版了文学理论文集《公鸡集》。它收录了36篇文艺随笔,其中一篇题为《学术与文艺发展问题》,其中说:“命令主义符合中国一个古老的寓言,叫做‘插苗助长’。结果连根拔起的秧苗不仅没长出来,反而枯萎了……”

在这里,郭沫若把“鼓励苗”简化为“鼓励苗”,以表达他对“命令主义”的批判。两者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拔苗助长”比“推苗助长”笔画少,更容易识别。所以后来在开展扫盲运动时,我们把“促苗”改成了“拔苗助长”。从此,“促进幼苗生长”从小学课本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促进幼苗生长”。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大陆广泛使用“拔根育苗”,但中国台湾省地区没有经历这样的变化,一直使用“拔根育苗”。因此,来自中国和台湾省的艺术家,如吴宗宪,会在综艺节目中开口“鼓励幼苗”。

对了,这几天我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里搜索“吴宗宪”,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台省综艺视频,非常适合春节期间看:

但最迟在90年代后,大陆将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拔苗助长”改回“拔苗助长”。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上用的是“鼓励年轻人成长”的正确拼法。但是很多童书并没有改,依然用“锄苗助长”。

比如2010年,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双语童书《小海豚中国典故亲子丛书》,沿用了“拔苗助长”的说法。

【参考文献:孟子、公孙丑商、郭沫若:学术与文学艺术发展问题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24749.html
(0)
上一篇 2022年 11月 20日 08:51
下一篇 2022年 11月 20日 09:1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