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本报记者王伟
2021年2月,凤凰卫视发布内部通知,任命孙雨生为凤凰卫视执行副总裁,向CEO负责。负责凤凰卫视节目策划、节目风格、节目内容、节目制作、协调频道管理。作为首届韬奋新闻奖的获得者,1960年6月出生的孙玉生是吉林敦化人。在他来到凤凰城之前,他最被世人所知,他曾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工作了30多年,担任过副主任、副总编辑和新闻中心主任等职务。
在此期间,由孙雨生策划创办的《东方时空》节目,以其“贴近群众、走进生活”的立意和“新闻鲜活、板块杂志节目”的特色,不仅是央视历史上第一档早间节目,也是mainland China电视新闻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金杯银杯都不如人民的口碑受欢迎。”当时有观众评价说,看完东方时间空“就像刚从南方的早市上捡了一条扑腾的活鱼和一捆青菜。”
去年5月,孙雨生《十年》再版座谈会上,老同事白、敬一丹、水均益都在。“有时候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一个人对了,一群人就对了。”白对老领导的评价果然名不虚传。
为人低调沉稳,说话慢条斯理,做事效率高,几乎是熟悉孙雨生的朋友们的一致评价。而“改革”是梳理他个人简历时可以清晰辨认的关键词。这位曾经为广大电视观众献上《一条飘飘的活鱼》这样的早间节目的新闻元老,是如何在临近退休之际,转战曾经“轰轰烈烈”的凤凰卫视的?无疑相当吸引眼球。
2022年新年伊始,全新改版的凤凰卫视以新面貌、新定位、新格局呈现在全球华人面前。凤凰卫视中文频道、资讯频道、香港频道、凤凰网沿着特色定位、矩阵培育、标杆服务的创新方向努力,完成了本体性、系统性、深层次改革的顶层设计。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对此评价说,“这是中国媒体在全球媒体格局深刻变化和‘从东方崛起到西方’过程中的一次新崛起……一方面,整个凤凰卫视更加突出立足香港,凸显港澳台的独特定位;另一方面,各子平台也重新定位,突出垂直发展路径。”
说到数据,全面改版四周以来,中国电视台收视率不断攀升。在第一周,整体收视率增长了13%,人均观看时间增长了25%。至于这次改版的“重头戏”,香港电视也实现了香港两个付费平台收视率的零突破——去年NOWTV和有线电视的收视率基本无法监测数据,改版一周后,这两个付费平台的收视率已经可以看到了。
今年1月18日,该报记者受邀来到北京凤凰中心,对远在凤凰卫视总部办公室的凤凰卫视执行董事、常务副执行总裁兼总编辑、凤凰新媒体董事长孙宇生做了一次在线采访。那天恰逢邓小平1992年南方视察讲话30周年。采访的话题,自然是由孙雨生当年参与的一系列电视纪录片《广东行》(1993年1月1日开播)首先讨论的。交谈中,孙玉生说,即使在那时,他对广东也不陌生。
《广东行》:“深圳与河南的对比”
“在做《广东行》之前,我是央视新闻采访部的记者,去广东采访植树造林,做系列报道。这让我意想不到:绿色文明和经济文明其实是密切相关的。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相对发达。政府财力充裕后,出钱购买树苗,免费提供给农民。农民承包荒山,绿化荒山的收益交给农民。这大大调动了他们植树的积极性。许多人不知道广东的植树造林曾走在全国的前列。我做林业记者期间,来过广东,去过很多地方,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
“1992年,我们继小平南巡之后拍摄了《广东行》,一次新的思想解放,于是央视决定做一个系列节目,展示广东的改革开放。这个主题是用什么方式表达的?当时摄制组内部发生了争执。是以政治评论的方式吗?还是用纪实的方式表达?两种技术,两种创意。后来我决定用纪录片的方式拍摄这部纪录片,播出后反响非常好。”
在孙雨生看来,总共12集的《广东行》充分体现了电视媒体的优势。“正是这种形式表现出来的现场感和真实感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我们应该通过这种方式改变我们沉闷的、新闻简报式的传统新闻节目。”这就诞生了1993年五一推出的《东方时间空》栏目的风格。“这是一个如何更好地表达电视节目内容和主题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不缺好的创意,缺的是好的表达方式。纪录片电视节目要从东部时间空开始。”
当时的《广东之行》是以南北为视野。现在在香港工作,物理空的交流让孙雨生有了南来北往的视角,“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感觉油然而生。
去年底,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新施政报告中正式提出发展“北部都市区”。在香港生活了半年的孙玉生注意到了这个关乎香港未来发展的大构想。“报告提出几天后,我去实地侦察了一下。北方都市圈其实就是深圳南边的这个区域。改革开放前,有一次“香港大逃亡”,内地人偷渡深圳河,越过铁丝网进入香港。那是我第一次从香港这边向北看——广东是对外开放的前沿,尤其是《粤游》拍摄的时候,深圳离香港很近。站在深圳河北边上,可以想象南方的灯火辉煌。那时候内地人来香港旅游是一种奢侈。”
孙雨生回忆说,在《粤游》拍摄期间,摄制组只能在深圳沙头角中英街体验香港的繁华,因为无法进入香港。“据说那条小街在高峰时一天能接待10万人。我对香港附近有许多卖电器的商店印象深刻。各种产品琳琅满目,我很羡慕。”
“现在向北看一江之隔的深圳,感觉深圳很繁华,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但是深圳南边很荒凉,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有些房子也是低层。这是一件很感性的事情。40年,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了大都市,GDP早已超过香港。应该有人专门研究一下深圳北部的反差变化。造成这种翻天覆地的对比和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也是一个特别节目的好话题,具有社会学和政治经济学意义。”主编自问自答,不知不觉把这次采访变成了选题会。
用我们自己的信号直播香港回归
1991年海湾战争,CNN通过战场24小时直播一举成名。直播也成为了20世纪的最后十年。即使在互联网时代,实时新闻呈现的也是最直观的形式。作为新中国新闻报道史上的难忘记忆之一: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长时间的现场报道早已载入史册。可以说,这也是中国电视机构第一次成为在世界重大事件报道中向世界提供主要信号的电视媒体。而孙玉胜与香港有过一段“亲密接触”。
“1997年香港回归,我仍然记忆犹新。当时我负责回归直播的节目内容,时任播出中心主任的丁文华负责技术。回归前一年多,我们经常往返内地和香港,为97直播做准备。”孙玉生回忆说,“那时候还是港英政府。以前进出不像现在这么方便。更不方便的是交接仪式当天用的是谁的信号?”
“30号晚上午夜之前是英国控制,之后是中国控制,其实是一秒钟的事情,但是电视设备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按理说,主权收回后,信号应该是我们生产的,英国会用我们的信号。在那之前,我们必须使用他们的信号。但电视转播不是这么简单,镜头有语言,也有立场。当时通过相关部门的协商协调,决定两家公司同时在现场。政权零点交接前后,央视在现场,BBC也在现场。座位基本平衡,各播各的信号。”孙玉生说。
“对我们来说,对中国电视台来说,这是我们第一次做这么大规模的直播,当时定的是72小时,这72小时里有好几个活动。在整个三天的香港回归直播过程中,有经验——有开拓,有记录历史,有教训,有很多值得总结。两年后澳门回归,我们的直播已经很成熟了,应该说是天衣无缝。中国大型电视直播的开始从零变成了72小时,这是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
孙雨生回忆,最直接的教训就是不知道直播需要设置控制阀。“因为所有的活动都不能完全按照既定的日程进行,所以有时候开始时间会提前,尤其是结束时间往往变化很大。究竟是什么调节了这种差异?应该是工作室规定的,所以工作室只有一个主持人是不够的。必须有一个客人,变动大的时候要用两个客人。通过和主持人、嘉宾聊天,让不可控的时间变得可控,这是我们在那次直播中很棒的体验。”
自从参与策划了97回归的直播,香港特首五年换届后,孙玉胜基本都是现场发直播信号。令他感慨的是,今年3月连任特首,7月上任,电视人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最初,我是现场信号的制作人。现在作为凤凰的总编辑,我是央视直播信号的用户。”
2011年,孙雨生在央视主持建立全球新闻报道网络。亚太中心站位于香港。“从那以后,我来过香港很多次,对香港并不陌生。从去年开始来凤凰,来了10个月,比我想象的要快。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未来大部分时间我会在香港,会有一点在北京。”
媒体融合时代的“重建港台”
去年年初,来自上海的孙雨生和许巍来到凤凰卫视。“徐现在是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主持凤凰卫视集团的全面工作。我是主编,负责群里的内容。”说起来,两人都是广电行业的同行。此外,他们以前在工作中也有过交集。“2010年,徐先生负责上海世博会的宣传和管理工作。当时我是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兼新闻中心主任,负责世博会的报道。最忙的时候,央视在世博园区派驻了200多人的报道团队,在世博园区设立了演播室。那时候经常和许见面,没想到现在一起来到凤凰。我们的合作非常默契。”
“凤凰转型首先强调立足香港。作为一家国际化的华文媒体,我们在香港并没有下多大功夫。在香港过去的舆论生态中,凤凰的影响力应该说等于零,香港公众也不把凤凰当本地媒体。”
孙雨生举例说,凤凰卫视“三网一网”中设置了香港卫视(其余为中文电视台、资讯电视台、凤凰卫视)。“香港电视一直在两个有线付费用户平台上传播。我们的频道本身是免费的,但香港居民在家看有线电视要付费,所以覆盖面本身就变小了。而且台湾在香港设立10年以来,投入一直不足。我们来的时候,十几个员工在维护这个渠道。所以既然立足香港,就要加强服务本地观众的意识,考虑哪里能满足本地观众的需求。”
“立足香港”,加强粤语的传播是此次改版的重中之重。凤凰卫视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设有60个记者站,拥有香港媒体独一无二的全球新闻报道网络。改版后的香港电视台充分利用这一独特优势,以香港早报、午间快报、环球新闻报道为主要频道,每天播出一小时的新闻节目,以粤语向香港观众提供香港、内地及全球重大新闻和本地民生新闻。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基本上重建了港台。”孙玉胜在论文中告诉记者,“新修订的HKTV与过去有很大不同。首先,我们增加了新闻节目的数量,基本上是原来的三倍。本来只有两条新闻,每条半小时。现在有三条新闻,每条一小时。然后是香港电视台,10年来从来没有播过电视剧和综艺节目。我们这次做了针对性的补充,尤其是电视剧。香港电视台每天播出两部电视剧,每部电视剧播出两集,相当于每天四部电视剧。加上重播,应该是大剂量了。”
据介绍,改版后的香港卫视从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引进了200多部(近5000集)内地电视台和视频网站的头部剧和综艺节目。,涵盖港台当红艺人以及悬疑、情感、美食、爱慕等深受港人喜爱的题材。这些大剂量、高质量的影视综艺娱乐内容,无疑成为香港同类媒体中独一无二的稀缺资源。满足香港人的真实需求,“服务和再服务”是这次港台改版的另一个卖点。为港、大湾区投资者提供实时财经资讯的养生类节目《要健康》、风水类节目《天、星、气象之谜》、《金股璀璨》等新节目将陆续登场。
“电视剧和综艺属于娱乐节目。我觉得娱乐是电视本来的属性。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在内地还是香港,娱乐节目的收视率都很高。”让孙雨生大松一口气的是,原来香港卫视在当地基本没有收视数据,改版一周后才开始有数据。“虽然目前数据很少,但已经开始改变了。据我预测,香港电视重建后,未来香港电视收视数据的变化不会很慢,因为这是一个符合香港观众需求的缺口,已经被我们填补了。”
根据香港本地电视行业的规定,获得免费电视牌照的前提条件是节目语言既要有英文频道,也要有中文频道。“这应该是回归前港英政府的统治。在统一25年后还会继续下去,这是不可理解的。除了无形中提高了申请免费电视牌照的门槛,英语并不是香港的官方语言。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现在是媒体融合的时代。”孙雨生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考虑传统电视媒体的传播渠道显然是不明智的。在离开北京之前,他一直在中央电视台负责新媒体部门。“央视新闻是我创办的。前年有了5G之后,我创办了中央视频的视频客户端,在内地比较早。”
谈到媒体融合,孙玉胜提到了近年来启发他的一本书。《在线》,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写的,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我到现在都没见过王健,那时候他还不是院士。在网上看了之后,我也向已经是院士的丁文华推荐,让王健成为院士。王建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不知道丁文华有没有投他。”
“我在网上看得很仔细。书中提到一个概念:大数据不是‘大’,而是在线。在谷歌地图中,数据早就有了,没有一个是属于谷歌的,但是这些数据可以在线导航。这启发了我,大数据只有上线后才会成为新的资源。其实和我们的电视直播很像,就是零时差,同步。电视直播成为最受欢迎的媒体,与其零时差有很大关系。直播的魅力因同步而充满悬念和未知,尤其是直播过程中,尤其是突发场景的直播,因为观众想看的是场景。所以,当重大事件发生时,现场报道可以成就一个媒体,最早的就是CNN。凤凰卫视之前直播做的很好。吴小莉在人民大会堂问总理,可以说是一个著名的问题。”孙玉生说。
“由于5G的快速推进,在线视频直播的形式也在快速发展。武汉一关,火神山和雷神山两个医院要十天才能建好。能实现吗?悬念很多,而这也是网络直播最大的优势,所以我要求刚刚上线的中央视频,迅速给两个工地架设摄像头,24小时回传视频信号进行网络直播。没有解释,只有白噪音,中央视频的日活数据直线上升,最后翻了好几倍。在世界传播史上,‘慢直播’走进房间,开始涉足重大新闻事件。”孙玉胜补充道。
回到凤凰卫视改版,筹备新媒体的时候,孙雨生多次召开内部策划会议,有推出“港V”的动议。“本来打算叫香港视频,香港同事说视频这个概念其实挺内陆的。香港不这么表达,我就放弃了。视频的英文是video,香港V的名字就是以此为基础的,还打着‘胜利’的口号。港V还在筹备阶段。我们上线后,会用港V来传播香港电视的内容。当然不是简单的处理。要把港v变成粤语客户端和新媒体平台,只有港视的内容肯定是不够的。它本身将有很多原创性,特别是它将通过国际社交媒体扩大粤语传播的广度和强度。”
在谈到未来香港凤凰卫视的传播策略时,孙宇生提出,以传播粤语为主的香港卫视和香港V暂时不考虑进入内地。“我们面对的是香港观众。现在很多传统媒体的转型都是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嫁接。这一次,我们想把香港电视‘装’进香港V,让香港V和香港电视一体化运作。一定是新媒体的思维方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方式。这是我们下一个结构的重点。”
服务香港,“粤语新闻人才,我们欢迎你”
台湾暂时不会考虑进入中国大陆,但粤港澳“大湾区”的博弈已经纳入凤凰卫视的整体考虑。“全大湾区都讲粤语,我们会把大湾区作为重要的采访资源,通过我们的渠道和平台,把大湾区的新闻和故事讲给香港观众听。”孙玉胜对此深有体会。“现在粤港两地确实密不可分,两地人员往来非常频繁。很多凤凰员工如果没有疫情就住在深圳,去香港上班比在北京从郊区到市中心要快很多。这两年很多内地员工都回去了,我们现在面临人手不足的困难。”
谈及香港本地的媒体环境,孙玉胜也有明显的紧迫感。“以前我们来做特区政府过渡的直播,都是和香港媒体打交道,所以我也有一些香港媒体的朋友。这一次,我能真切地感受到,虽然香港只是一个720万人口的城市——在内地,有很多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但这里的媒体高度发达和饱和,竞争非常激烈。”虽然我还是坚持十几年前的个人判断,“媒体已经发展到视听阶段,视频是最高的传播形式。一百多年没变,以后也不会变。渠道、终端、呈现方式有什么变化。”同时,孙雨生也承认,据他所知,香港做视频的媒体还没有盈利,“都面临着困难的局面。”
孙雨生在《十年》一书中,结合自己的《新闻改革十年探索》,专门探讨了如何为电视构建良性的“舆论生态”空。他认为,无论在哪个地区,媒体都是生态分布的,各有各的立场、风格和生活方式,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在追求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最大化。“在此基础上,有一点应该是共同的,那就是媒体的社会责任。无论媒体如何变化,这都应该保持不变。”
在孙雨生看来,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应该是多元化的。“但这里似乎缺少一个像凤凰卫视这样的媒体。香港媒体虽然多,但国际媒体不多,基本都是本地媒体。无论是传统的报纸,还是后来的广播电视,都是以本地为主,有本地的受众,有本地的新闻素材。据我所知,香港本地英文媒体《南华早报》是国际化的,但中国媒体,尤其是电视领域的媒体,很难说是国际化的。”
“凤凰卫视这几年在全球建立了60个记者站,是国际化的媒体。我们有很多原创的国际新闻,而不是一般的地方媒体,都是其他世界通讯社播出的国际新闻。但是凤凰的本地化过去做得并不好。我们正计划在重要的海外新闻站派驻粤语记者,以提高对重大事件的粤语原创新闻报道能力。同时,还将加大对香港本地新闻的报道力度,使香港电视台不仅成为以粤语发布国际国内重要新闻的权威渠道,还能为香港市民提供更全面的本地信息服务。所以懂粤语的记者们,我们欢迎你们!”采访中,孙雨生笑着说自己粤语不好。“我对新闻的敏感度还可以,对语言的敏感度也很一般,但我要求香港卫视和香港V的记者和制作人都要用粤语,要面向香港,就要多用香港员工。”
香港,一定要关注当地的民生。“从新闻的角度来说,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贴近。香港人最关注的新闻都是本地新闻。?‘房’在香港是个很热的词,我是特意去字典里查了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是把一套完整的套房切割成几套,转租给他人。切割成几套后,每套都有一个小卫生间,可以独立居住,但是很小,只有几平米,设施很差。一些三口人甚至四口人的香港家庭,就住在空这样的几平米里。香港有多少人住这种房子?20多万。”在孙雨生看来,这个问题可以说是“香港之耻”,“曾经的‘四小龙’,新加坡没有这个问题。特区政府不是没钱。目前香港全境只开发了22%,还有大片空土地。但由于环保、利益等各种原因,这些空土地不能用来建房。真的很奇怪。”
“去年10月,我们就这个问题做了6个辩论节目,也是香港建台以来最大的一个节目。它叫做“告别?房间辩论”。我们邀请了香港政府官员、地产精英、立法会议员、香港人大代表,以及相关社会组织、住户、环保团体的代表。况且现场还有观众提问,辩论气氛活跃。我想强调的是,这个辩论节目不是娱乐节目,也不设置正反两面,而是真实意见的表达。到目前为止,我们是香港唯一以辩论方式做这个节目的媒体。播出后反响相当不错。前阵子我跟香港电台台长说,我们做了这样一个节目之后,他说他们可以播出。我们准备继续这一计划。”
“辩论让事实更清晰,真相也越来越清晰。”在孙毓生看来,香港还有一个适合辩论的话题,就是香港是否需要改革。「内地在过去四十年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是因为改革。如果香港不改革,说再见?除非填海造地,否则解决不了房子的土地问题,但这样就能解决?住房问题需要20年。不是没钱,不是没地,而是这个地怎么用,受到很多过去的条条框框的束缚。我曾经参加过一个香港本地的媒体论坛,TVB的一位副总裁说?关于住房问题,有哪些规章制度是不能改的?这不是上帝的规则。坦白说,我来了之后,发现香港在某些方面的效率还是很低的,尤其是这几年社会动荡不断,很多法案无法决定,很多事情明明看到了却无法落实。亚洲四小龙中,香港曾经超过新加坡,现在已经被新加坡超过了。我也在这里和当地的朋友聊天。他们对内地很了解,还开玩笑说这种20万穷人的住房问题,真的把中建(中建集团有限公司)带给我了。只要有土地,这20万人肯定会在两年内住进新居。我认为香港是否需要改革仍然值得争论。美国罗斯福新政是改革的时候,加大了国家干预,立竿见影。改革也是香港下一步发展的应有之义。”
“有三张‘嘴’来品尝这个词。自己说,专家说,观众说。”
前阵子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冲突越来越紧张。凤凰新闻客户端打开时,俄罗斯知名记者卢宇光戴着皮帽和护目镜,身后的背景是雪地下一簇簇俄罗斯坦克。他几乎每天都从俄乌边境发视频报道。“这两天,我们在欧洲的记者又进入了乌克兰,去了乌俄边境。我们的记者已经全部进入俄乌边境和乌俄边境。”孙玉生说,“去年塔利班重新掌权后,凤凰是第一家向卡布尔派出记者的国际媒体,没有第二家。”
“跑”得比谁都快?凤凰卫视风格不变。令孙玉胜非常自豪的是,去年在阿拉斯加举行的中美高层对话上,“凤凰卫视记者改变了第一轮会谈的议程。”“我得到消息来谈话的时候,刚来凤凰不久,就说一定要派记者。美国有我们的记者站。一开始说要派一组,但是根据我的经验,应该派两组,一组会场里面的记者,一组会场外面的记者。我过去参加过很多重要的国际场合,我非常清楚如何控制记者。一组在会场,一组在走廊。我跟记者说,关键时刻,我得喊两句,一回答就成新闻了。”
结果大家都知道。注重外交对等。按照计划,中美发言结束后,记者们离开。但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显然有话要说,并示意现场记者不要离开。美国强硬表态后,直接要求中国记者离开。“这是不合理的。这时,我们的记者喊道:‘请杨主任留下来!’现场录音有真实的声音。(杨洁篪说:‘为什么怕记者在场?没必要害怕记者的出现吧?不是讲民主吗?你美国的两轮发言,也应该给中方两轮发言的权利。”)我们的记者真的留下来了,录下了实际声音的场景才传播出去。”
在《十年》这本书里,孙雨生曾提出“不要做取代别人的专栏,要做别人取代不了的专栏。”今天,他仍然这样认为。「我们在香港必须考虑自己的定位。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作为后来者,如何在这里生存,在这里提升自己的影响力?想做点什么替代别人,估计很难。TVB在这里被称为大台,相当于内地的中央电视台,约占80%的市场份额。它是不可替代的,当年的亚视都没有竞争过它。不要说TVB,就连其他几家电视媒体也很难被我们取代。我们只想找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做一个国际化的本土媒体。凤凰卫视的新闻报道网络遍布全球,我们在内地很了解,这是和本土媒体最大的区别。下一步是招募一些粤语记者嵌入各大新闻站,包括美国、欧洲和其他主要地区的新闻站。想要拉近交流的距离,首先要从语言入手,一定要用当地的语言(粤语)。”
198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经济系,同年分配到中央电视台新成立的经济系。我在电视行业一线多年,但看书的习惯一直没变。除了网上的书,聊天中他还向记者推荐了斯诺登的自传《永久记录》。孙雨生认为,这本书可能被很多中国读者忽略了,它从另一个角度暴露了美国政府的虚伪。“2019年出版的书,我去年读过。书中提到911事件后,美国情报机构的结论是,恐怖袭击之所以没有被及时发现,是因为对通讯的监控不够,所以当时美国出台了一个秘密计划,‘监控全球,永久保存,随时调用’。美国政府和一些媒体经常指责华为的设备不安全。中国政府可以通过其“后门”监控美国的机构和公民,但监控整个世界的是美国。他们不放过盟友德国前总理默克尔的电话。”
回顾上世纪80年代让孙雨生印象深刻的一本书,是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的自传《为什么不是最好的》。孙雨生讲故事的具体内容我不记得了,但这句话一直是他职业生涯的口头禅。“我常说,媒体要追求有质量的传播,因为这是提升影响力的基础。“三口”这个词就是自己说好,专家说好,观众说好。为了追求高质量的交流,我们必须经常问自己,什么是最好的?为什么不是最好的?什么是最好的?凤凰应该有更多像我们记者在阿拉斯加的报道,我们记者在阿富汗的报道,更多关于记者进入俄乌边境和乌俄边境的报道。好总是相对的。实际工作中往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也经常提醒我们的员工问自己什么是新闻,什么正在成为新闻,什么将成为新闻。这是成为一名优秀记者和优秀媒体机构的重要标志。”
“立足香港,面向全球华人,是凤凰卫视的新定位。我的任务是带好团队,振兴凤凰。凤凰的目标也很明确,那就是成为世界一流的华语媒体。香港需要这样的媒体,中国也需要这样的媒体,通过凤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特别是通过我们的传播,增强全球华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在这次采访的最后,孙玉胜说。
编辑:陈
校对:丁晓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24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