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一旦不小心刷到这个众星云集的穷叉,恭喜你,你再也不怕孤独了。
因为在你的脑海里,哈利波特会骑着扫帚上百次,刘浩然会陪你穿梭在无数个日出日落之间,古力娜扎会给你发“可怜哈”语音聊天不停,关晓彤简单粗暴的“你XX”会在生活中挥之不去…
上周,贾玲邀请了《穷叉》的“原唱”之一关晓彤,在一档录制节目的背景下,现场重新演绎了这首朗朗上口的“合唱”。
在杨迪和亚当旁边,这是两个没有“世界名曲”机会的局外人。我看到他们加入关晓彤唱歌比谁都多。反而是地地道道的“原唱”之一的关晓彤笑点频频。
凑半个娱乐圈洗脑神曲。
《穷叉》每一帧都被单独剪掉,是一个明星恨不得让它原地消失的尴尬场景。
如果说这些艺人的知名社团在他们去世的那一刻是辉煌的,是他们在鬼畜圈里独占鳌头,那么现在他们找到了共同的、更高的舞台。
在一分钟加长版的穷叉里,开场台词是关晓彤横扫“你XX”。她不高兴地用食指指着照相机。
这个片段来自关晓彤早年在某部电影中表演的“空姐姐的歌”。
在去年的《王牌对王牌》第五季中,沈腾调侃关晓彤是凭借《空姐姐的歌》这首歌成名的,而关晓彤则坦言,自己年轻的时候,受不了别人对自己不好的评价,一度讨厌这首歌,但随着经历慢慢释怀。
当时那个说“作为一个演员,能出一首歌是我莫大的荣幸”的关晓彤,大概万万没想到,时隔短短一年,过去的阴影又在网络上以另一种形式回来了。
正如古力娜扎没有预料到的那样,颁奖典礼上的一句“可怜的哈”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两年来席卷了所有平台。
眼看着群嘲和打梗渐渐平息,一首《穷叉叉》一夜之间唤起了全网的记忆。
陈学冬老师,听起来像洪钟,被认为是穷叉的“主唱”,贡献了最令人难忘的一部分。
他眉头紧锁,表情严峻,仿佛在用尽全身力气唱着:“哈利·波特骑着扫帚飞,而我的扫帚只能清理垃圾。”
这种尖叫的表现可以追溯到2018年,当时陈学冬在一个节目中演唱了童话镇加。
说实话,节目组为陈学冬创作的歌曲所营造的舞台效果还是一种浪漫而悲伤的基调。
虽然其中的魔幻说唱成为了当年娱乐大众的素材,但至少从表面上看,陈学冬深情的唱功气质延续了《小时代》中的角色光环。
然而,相关视频底部的评论都是呼吁“陈学冬和他的扫帚应该在鬼畜区有一席之地”。
浩然的弟弟,一开口就被网友调侃“好好唱,下次别再唱了,多演戏。”童年时以一句“什么是幸福星球”陪伴过无数人的马齐家,以及至今仍生活在“对不起”梗中的达尼,也没能逃脱厄运…
一个“穷叉叉”前所未有地把他们最想燃烧的“黑历史”的影像连接起来。
制作《可怜的福克》的音乐家王波非常有自知之明。视频开头他说自己“得罪了半个娱乐圈”,但求生欲似乎并不明显。
他更新了以下三个版本的《穷叉》,不断加入更多著名的“经典场景”,包括李淑昕、杰克森·易、西蒙、黄晓明、刘敏涛、查理…
02
网友需要的不仅仅是一首《穷叉》
在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之前,常年在公开场合调侃明星的大概只有娱乐八卦杂志了。
现在回想起来,借用狄更斯的一句话,当明星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至少,明星们不用担心自己会不会成为博主下一部视频的剪辑素材。
从2006年开始,胡歌将陈凯歌的电影《无极》改编成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悲剧》,引起轩然大波,恶搞的种子在网友心中种下。
从此,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生根发芽,迅速发展壮大。明星的言谈举止,影视作品的解构,都可以成为绝佳的恶搞素材。
从三天缠绵的成龙大哥的《duang》,到薛姨妈的《有本事你去抢男人,有本事你去开门》,到沈腾怒目而视的《过来》,再到今天洗网友耳朵的《穷叉》,网友的恶搞精神从未停止。
所谓戏仿,并不是真的恶毒或恶意,而是对某个人、某件事或某部作品的戏谑性、娱乐性的表达。
今天有一个比较时髦的词,叫“鬼畜”。它起源于日本,植根于二次元文化,是一种视频风格的统称。
这种风格的特点是画面和声音重复率高,并伴有强烈的节奏感,这也是很多人容易被鬼畜视频洗脑的原因。
无论是号称得罪半个娱乐圈的《福萨卡》,还是上半年席卷而来的刘华强层出不穷的瓜梗,这些鬼片都不是针对某个明星,而是追求一些好玩的、娱乐大众的东西。
好玩的东西自然有缓解压力的作用。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对于一部恶搞鬼畜的视频的接受度远远高于一部严肃的电影。
比起看那些日薪“很酷”的明星有多光鲜,月薪6000的工作者更愿意看明星如何落魄——至少在恶搞视频里,明星是用来调侃的。
而且很多出圈的恶搞视频本身就映射了社会热点,能引起广泛共鸣。
只要看看《全城都是加班族》《高考,高考》《春运高峰帝国》这些名字,就能猜出它们各自的主题。
这些恶搞视频有一种草根的韧性,既能幽默地反驳精英们的能力和价值观,又能在自己的处境中自得其乐。
鬼畜恶搞视频的流行梗和魔幻旋律能在短时间内口口相传,与互联网提供的便捷传播渠道密不可分,也蕴含着人们对群体属性的追求。
想象一下,在饭桌上,朋友聚会上,或者公司团建上,有人提到“哈利波特的扫帚”,别人都笑,你却不知所措。会不会突然觉得格格不入?
03
不容易恶搞
珍惜你此刻所拥有的。
网络恶搞风潮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走在“红与黑”的道路上。
当年陈凯歌起诉胡歌是因为“一个馒头引发的悲剧”,当时舆论一片哗然。
陈凯歌的人认为胡歌的二度创作侵犯了电影《无极》的著作权。而拥有巨大声量的网友则反对,认为大众有影视作品的解释权。
也有旁观者指出,出名是被恶搞的必经之路。作为一个创作者,陈凯歌太大方了。
事情以陈凯歌放弃起诉雨果而告终,委婉地说“我不会再关注无聊的人了”。然而,这些年来,关于网络恶搞和鬼片的争议不时演变成一个小高潮。
2019年,当红偶像桑昆的歌词“只因为你漂亮”听起来就像“小鸡你漂亮”,因为它独特的唱法和发音。相关恶搞视频迅速占领了国内某视频平台的热门位置。
随后,坤工作室向视频平台发出律师函,称其网站上充斥着诋毁、侮辱坤的视频,侵犯了当事人的名誉权、肖像权、表演权等权利。
坤的工作室来势汹汹,却一直没有后续。反而连律师函本身也成了网友嘲讽的材料之一。
如果说陈凯歌与雨果、坤、视频网站之间的拉锯战还是围绕“二次创作视频是否侵权”的讨论,那么一些恶搞视频无疑会滑向低俗的深渊,是人民群众所不能接受的。
有些人为了赚取流量,吸引眼球,把经典作品改编成丑陋、色情、暴力,把榜样污蔑成可以被大人惩罚的无耻之徒。标题和内容都刻意向猎奇媚俗的方向靠拢。
扭曲之下,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变得“很忙”;让孔融梨害怕哥哥的暴力而不是传统美德;对红色经典《黄河大合唱》的恶搞也引起了公愤…
好在这位网友的眼睛还是雪亮的。对于低俗恶搞,舆论是义正言辞的拒绝和批判;对于一些只是为了娱乐和适度的恶搞,大家显然更加宽容。
关于“二次创作是否侵权”的问题,新版著作权法指出:
为学习、研究、欣赏、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然而,如何在合理的范围内“适当引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而不跨越盗版和抄袭的界限,始终是个人难以把握的尺度。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问题没有搞清楚之前,二创视频的博主们真的是在铤而走险恶搞——
你不知道,明星或者导演不开心的时候,给他们发律师函。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23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