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会人格障碍测试题目_反社会性的人格障碍

反社会人格障碍测试题目_反社会性的人格障碍三字经上说,“人生之初,性本善”,意思是人性本善,没有人生来就是坏的。 但今天我要告诉你的是,有些人天生就是“坏人”。 这种天生的小人,患有一种无法纠正的性格缺陷,这种缺陷有50%来自于出生,也就是…

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三字经上说,“人生之初,性本善”,意思是人性本善,没有人生来就是坏的。

但今天我要告诉你的是,有些人天生就是“坏人”。

这种天生的小人,患有一种无法纠正的性格缺陷,这种缺陷有50%来自于出生,也就是说,这种人从出生就带有50%的“坏”基因。

这种人格缺陷俗称“无良症”,也称反社会人格障碍。

有这种心理疾病的人,不是分不清是非,而是不受这种“是非观念”的束缚。

著名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在《犯罪心理学研究——在犯罪防控中的作用》中指出:“反社会人格障碍属于变态心理学或精神病学的术语之一,特指个体行为中普遍存在的忽视和侵害他人权益的模式。具有反社会人格的人会频繁打扰周围的人,并对他人的力量表现出冷漠。”

相关人员在反社会人格障碍者身上做过一个叫“诱发电位实验”的实验。

“诱发电位实验”就是对你的大脑进行监控,然后给你看一些文字,观察你看这些文字的时候,大脑的哪个区域会发光。

普通人看到牵手、拥抱、接吻、爱情、父母、恋人这些词的时候,大脑的某个区域会亮起来,因为这些和情绪有关的词会让你兴奋、温暖。

但当这些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接受这项测试时,研究人员会发现,当他们看到爱、拥抱、父母等相关情感词汇时,他们的反应与看到杯子、桌子、沙发和冰箱时是一样的。他们的大脑中没有所谓的“情绪反应”。

更重要的是,当这些人看到情感图片时,他们大脑中明亮的部分就是我们正常人用来解数学方程的部分。

也就是说,他无法理解正常人的情感诉求。他在通过解方程来思考感情。

从这个实验中,你可以看到这些人的大脑结构和神经元连接与常人不同。

这样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做了坏事之后没有负罪感,没有悔意,因为他们感受不到伤害别人的痛苦。这种行为被相关人士称为“情绪异常”。

情绪异常是指情绪正常的人在感知到他人的友谊时会做出努力。

回应,从而融入群体,学习群体规则,形成与他人的互动。

有这种人格障碍的人,从来不会感知别人的感受,更不会去回应或回报。

所以,看很多案件的嫌疑人。警方在作案后对他进行调查,发现他的背后有爱他的家人,有温暖的家庭,甚至有些嫌疑人的家庭非常好。所以我们想不通:“他为什么这样?”

那是因为一个“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对爱和亲情没有感知,不会被情感所束缚。他只是从“犯罪”这一行为中获得满足和刺激。

多年前有一个案子,主犯王因抢劫入狱。在狱中,他毫无悔意,反而想出狱后大干一场。但他想到,如果他做了坏事,他妈妈一定很痛苦,正常人也会因为这样的顾忌而停止自己的犯罪行为。但王的第一个想法是:“我先杀了我的母亲,让她不知道痛苦的瞬间,然后我就可以放手。”

所以,你看,这种人是无法对自己的母亲或者至亲形成感情的。这种在我们正常人看来不可思议的地方,就是这种反社会人格的典型标志。

同样,在2018年的章莹颖案中,当法官宣布判决时,嫌疑人实际上笑了。

了解这个案子的人都知道,嫌疑人的所作所为令人发指。在犯罪之前,他已经过了“12次”生活。这时候我们会问“这样的人半夜梦回难道不害怕吗?你不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吗?”

那么让我告诉你,他们不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因为他们是“无良”患者,没有良心。

良心是什么?“良心”是一种基于情感依恋的义务感,会激发我们做出非理性的判断。通过这些判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事情是合理可行的,哪些事情是违背常识的,需要我们克制的。

卢梭曾说过:“良知是善与恶的万无一失的评判者。”

你不能像章莹颖案中的犯罪嫌疑人那样,与一个丧失了良知的人谈论善良和正义。

那么有这种人格障碍的人最初的表现是什么呢?

这样的人往往容易冲动,易怒,好斗,说谎,破坏东西,虐待动物。

这种人格障碍在15岁之前就会有相关症状,从15岁开始症状会更加明显。

玛莎·斯托特的《当良心沉睡时》一书中引用了一个案例。

12岁的男孩Skip,聪明可爱。他在学校很受老师欢迎。但是孩子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杀青蛙”,用各种方法杀青蛙。

后来他觉得杀青蛙还不够,就想给青蛙放个“鞭炮”。结果他在青蛙嘴里放了一个鞭炮,引爆了。青蛙被炸得血肉模糊。

正常的孩子看到这一幕都会吓一跳,但是12岁的Skip看到这只“血淋淋”的青蛙却很开心,觉得很过瘾。

这种从小就有暴力倾向、以虐待动物为乐的行为一旦出现,家长就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了。如果他同时伴有说谎、无法遵守社会规则、易怒、具有攻击性不顾及自身或他人的安危,那么这个孩子很有可能患了“反社会人格障碍。”

那么既然这种“心理疾病”是先天性的,那么早发现不是很有意义吗?不完全是。

因为先天因素只占50%,另外50%的因素可能跟他早期的情感依恋和社会文化有关。如果发现得早,及时控制在视线内,监控得当,不一定会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但如果你放弃或者放任他们,你就给社会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一些人还提出,患有这种精神疾病的人有精神问题或发育迟缓。

不,恰恰相反,“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在犯罪和操纵他人方面非常聪明。

“反社会人格”的临床诊断之一是:习惯性欺骗和操纵他人。

他们善于观察对方的弱点,利用对方的弱点,抓住对方的要害进行控制和胁迫。

因为没有情感和道德的约束,这类人在从事犯罪活动时往往表现出特别高的智商。正因为如此,这种人作案时特别可怕,手段通常极其残忍。

曾经有一桩轰动全世界的命案。犯罪嫌疑人不仅杀人,还把自己杀人分尸的照片拍下来上传到网上。

整个过程中,他没有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丝毫愧疚,一条生命的逝去在他眼里不值一提。他更在意的是上传到网上后能吸引多少人的眼球,以此来寻求刺激和欲望的满足。

当然,案子最终还是破了,嫌疑人也受到了相应的处罚。然而,在审判期间,他声称自己被某人操纵和胁迫,做出了如此令人发指的事情。

经警方调查,这只是嫌疑人试图掩盖其罪行的又一场好戏。

他想象着一个人在这种犯罪活动中使自己变得无辜,仿佛自己也是受害者,以此逃避法律的惩罚。

值得注意的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的惯用伎俩之一就是“装可怜”。他们用一套谎言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无辜、弱小、可怜的形象,以此来博取受害者的同情和信任。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受害者相信自己是否“有攻击性”,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关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人的特点和危害,我们说了这么多。生活中应该如何识别这样的人?当这样的人出现在我们身边,我们该怎么做才能避免伤害?

玛莎·斯托特(Martha Stout)博士指出,具有反社会人格的人有以下7个特征:

1、无法遵守社会规范;

2.习惯于欺骗和操纵别人;

3.行事冲动,无法提前做好计划;

4.易怒、好斗;

5.不关心自己或他人的安全;

6.总是不负责任;

7.伤害、虐待或偷窃他人物品后毫无悔意;

如果以上七项占了三项,那么这个人在临床上就足以被诊断为反社会人格障碍。

当然,当你意识到他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时候,我相信你会采取措施的。你害怕什么?在你无法明确判断他的真实意图,或者分辨不出他是不是“反社会人格”的时候,很容易被他迷惑。

我们上面说过,这种人相当善于伪装,同时演技高超,喜欢装可怜,博取同情。

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有自己清醒的认识和判断,不要被干扰,更不能有一颗童贞的心,以为可以改变他。要知道,这种人是无法通过说服、教育或者行动来影响的。

“每块石头都要盖上热”只出现在电视剧里,不会出现在“反社会人格”的人身上。

同时也需要关注一类人,他们利用身份掩盖自己的犯罪行为。

就像我们在很多新闻报道中看到的,“野兽教授”“变态高管”只是在用自己的身份做掩护进行犯罪。

因为普通人会想,“一个教授怎么会做这种事?”或者“他就算到了这个位置也做不出这种事。”

因为这些人熟悉大众的心理,所以在实施犯罪行为时会对受害人进行威胁,让受害人在案发后不敢声张。所以这些“禽兽教授”可以屡屡得逞,轻易逃脱法律制裁。

可见这种人不仅坏而且很狡猾。

曾有句话说:“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用来形容这类人再恰当不过了。

在地球上不幸遇到这样的恶魔,我们该怎么办?我觉得没有比远离它,让它像“新型冠状病毒”一样永远远离我自己的世界更好的办法了。

为什么今天要写文章谈“反社会人格”?

因为在生活中,当身边有人经常偷东西的时候,我们会认为这个人在偷东西;

如果他打老婆孩子,我们会认为他脾气不好,有暴力倾向;

他对人对家庭漠不关心,没有责任感。我们会认为他性格孤僻,缺乏责任感。

但我们很难把他和“反社会人格”联系起来。

然后你会说家暴、责任缺失、偷窃等行为和“反社会人格”都是有害的。我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吗?这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而且关系重大。

简单来说,盗窃和家暴可能只是这个人在一段时间内的行为。

这种行为会随着环境、时间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你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去影响他,让他改变。

“反社会人格”的人,身体里就有这种“犯罪基因”,是天生的人格障碍。你很难通过外界去改变他。

李玫瑾教授称这类人为“心理上的高位截瘫”,基本无法治愈。

这种“心理截瘫”患者其实是需要终身监护的,只是人们从来没有这样的意识。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罪犯服刑后不改过自新,反而变本加厉地进行犯罪活动。

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章莹颖案”和轰动世界的“加拿大碎尸案”。这些“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法律制裁对他不起作用,只要有机会,他就会卷土重来,重新寻找机会和目标下手。

这种人相当于社会的“隐形炸弹”。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爆炸。

所以李教授提出,这种人一旦进入我们的视线,就要长期监控,否则对社会危害极大。

通过这篇文章,我想告诉我的家人,当这样的人出现在你身边时,你要第一时间远离他们。如果他们已经有伤害你的倾向,那你就赶紧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不要对这种人抱有幻想。

如果你对这类人心存侥幸或幻想,他心里的“炸弹”一爆炸就会把你炸成碎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23762.html
(0)
上一篇 2022年 11月 21日 22:40
下一篇 2022年 11月 21日 23: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