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春天,武汉家家户户的餐桌和宴席上都少不了菜梗。一盘咸肉炒蔬菜闻起来很香。曾经是很多武汉人的家乡味道记忆,承载了很多回忆和乡愁。
近日,武汉画家江中潮发布了一个推荐洪山菜花的短视频,称“洪山菜花是上帝给湖北人最大的祝福”。没想到,这一说法引发热议,不少外地网友“不服气”:苏州、湖南、安徽、温州都有菜梗。为什么说菜梗是湖北特产?
蔬菜秸秆的主要产地有哪些?
能算湖北特产吗?
针对上述主题
第11
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
网友:你没出过湖北吧?
“洪山菜梗是上天赐予我们湖北人最大的福气。为什么?由于南方气候温暖,难以生长;北方气候寒冷,不容易种,只有武汉有红山的菜梗……”2022年2月19日,武汉著名画家江中潮发布的一段短视频获得了超过15000个赞和多达11000条网友评论。
在众多评论中,不少网友直言“不服”,甚至有网友开玩笑说“你不是出了湖北吧?”
一位苏州网友说,“在苏州,3.5元的菜梗很多,很常见。”另一个网民说,“湖南到处都是。”有网友表示“安徽沿江一带很多”“温州说可以种”…
“别的地方当然能长菜薹,但我要表达的是,洪山菜薹是上天赐给武汉人的口福,特殊的气候和土壤,造就了武汉这道地标美食,我们对食物要心怀感恩和敬畏之心……”11日,江中潮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发视频前,他在东西湖石榴红村的文艺家农场创作了一幅菜薹国画。“别的地方当然可以种菜梗,但我想表达的是,洪山菜梗是上天对武汉人的祝福。特殊的气候和土壤造就了这种武汉标志性的美食。我们应该对食物心怀感激和敬畏……”11日,江中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做出回应。发视频前,他在东西湖石榴村文艺农场创作了一幅菜梗国画。
“创作后我就感觉到了,但没想到会引起网友这么大的关注和争论。”江中潮说。
在中国的外国人自己种菜梗,以解乡愁。
蔬菜秸秆的主要产地有哪些?11日,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聂介绍,长江中下游是菜心的主要种植区,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四川等地。三地菜心品种各有特色,已发展到七八十个品种。
他介绍,上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菜篮子工程的兴起,菜芽在全国各地推广种植,南北方的宁夏、云南、贵州、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都有种植。但作为一种适合室外生长且不抗冻害的蔬菜,大棚种植缺乏经济性,所以基本分散在北方。
如今,菜梗早已漂洋过海,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也能看到菜梗的身影。
家住日本埼玉县的武汉市民尹女士告诉记者,一小把(约半斤)的红白菜售价140日元,约合人民币8元。她特意看了一下产地标签,日本本地生产。
尹女士说,当地气候和武汉差不多。想种红甘蓝,只需要去超市买种子,就能体验到播种和收获的快乐。中国人在当地有一个院子,他们会自己种植蔬菜并食用。如果他们吃不完,就和中国人分享,以解乡愁。
论品质,花菜应该是湖北特产。
据聂军介绍,洪山花菜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大份额、胭脂红、十月红”等湖北品系,其特点是生长旺盛、耐寒、晚熟、口感香甜、综合品质好。相比湖北,他们的叶子少,符合湖北人不爱吃叶子的习惯,炒菜的味道也不错。
据介绍,红山菜梗有两个公认的产地,分别位于红山区宝通寺和石牌岭西路1号。相比普通菜心的30到50克,红山菜心可以重达100克左右,有些粗壮的菜心甚至可以达到300克。红山花菜除了外观肥美,颜色浅红,味道香甜。
菜梗能成为“湖北特产”的称号吗?聂说,红山菜花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因其花厚、味甜、无苦味、品质上乘,最适合鲜食,甚至可以直接生吃。武汉秋短冬长,独特的地理环境,适宜的低温凉爽气候条件,决定了洪山花菜的品质。
“无论是历史还是气候,长江中下游都是菜梗的主要种植地。其他地区有,但零星有。从规模上看,湖北拥有全国最大的40万亩种植面积,从品质上看,武汉有红山油菜特色地方品种申请了原产地保护。从这两点来看,说菜梗是湖北的标志性蔬菜一点也不为过。”聂琦君说:
市民更喜欢家乡菜梗。
对于网上的争论,一位离家在外的武汉网友表示,家乡的菜好吃,更甜,尤其是霜雪过后。“我对比过,和其他地方买的菜梗相比,家乡的菜梗味道更甜。”
朱是江苏溧阳人,在武汉经营一家眼镜店。她告诉记者,自己老家也有红菜薹,但比武汉洪山的要细很多。刚来武汉时,她听说洪山花菜是武汉的特产,于是花198元买了一个礼盒邮寄给朋友。
郑州的武汉人徐先生说,几乎每年春节,他都会回汉南老家探亲,每餐都要吃腊肉和炒菜。回程时,他和妻子会在车后备箱里装几捆武汉菜带回家。“我在郑州的时候,朋友亲戚来我家做客。我总是推荐我的朋友和亲戚去尝尝武汉的蔬菜,他们都很受欢迎!”徐先生笑着说。
这些年,洪山彩台协会会长冯军一直致力于推广洪山彩台。“每个季节我都会接到很多电话,有一半是找我买菜的。
长江日报制作采写:记者尹摄影:记者报道
来源:长江日报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22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