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什么是实时收视率?它和传统的收视率调查有什么异同?为什么实时收视数据受到电视人的追捧?不同的查看数据有什么不同的逻辑、路径和方法?实时收视率能给内容市场带来哪些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看电视》走访了酷云、CSM、尼尔森网联,揭秘实时收视背后的一切。
现在每到周末,大型节目扎堆,朋友圈就成了营销推广的战场。除了各种海报和文章,实时收视率截图已经成为一种时髦的手段,尤其是收视率排行榜上的曲线相当强劲的时候。
从2014年开始,实时观看进入了电视行业的视野。过去至少隔天能看到的收视情况,在节目播出时就能实时观察到,这对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都很有吸引力。所以没多久,实时观看就成了业内热议的话题。
纵观目前提供实时看房服务的公司和机构,酷云应该算是将实时数据公之于众的始作俑者,先后推出了酷云眼、酷云眼PRO等相关实时看房产品。
除了互联网公司的进入,目前,Sowery等传统收视率研究机构也开始了实时收视率的开发和应用。CSM与王浣在去年年底达成战略合作,推出了基于互联网电视数据采集的实时收视率数据产品,并于今年6月正式发布。
尼尔森一直在实施大规模的抽样收视率监测。在此基础上,居然还推出了实时收视率产品,这是其大数据解决方案的开创性尝试。尼尔森与固定客户合作多年,目前正计划披露和分享更多的收视率数据。
什么是实时数据?它和传统的收视率调查有什么异同?为什么实时收视数据受到电视人的追捧?不同的查看数据有什么不同的逻辑、路径和方法?实时数据能给内容市场带来哪些实用价值和指导?
带着这些问题,《看电视》走访了目前市面上三家提供实时收视数据产品的代表性公司——酷云、CSM、尼尔森网络,揭秘实时收视背后的一切。
中国电视行业对实时数据的需求超出预期。
最早为行业提供开放实时收视率数据的酷云互动,并不是传统收视率调查的机构。酷我互动董事长兼CEO李鹏在接受《看电视》采访时表示,进入实时观看领域确实是一个错误的结果。
2013年成立之初,酷云一直定位于家庭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智能电视大屏被视为这家互联网公司占领和争夺的领域。2014年底已经积累了几千万终端的用户数据,于是无意中开始尝试一些数据可视化的研究,分享到微博和贴吧上。
酷我互动董事长兼CEO李鹏
当时,《跑男》中的《我是歌手》、《武媚娘传奇》等现象级节目和剧集相继播出。在粉丝效应的带动下,酷云的实时数据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云目前的实时数据产品分为开放的酷云眼和付费的酷云眼PRO。“云计算的成本比较高,所以我们给一些有专业数据需求的人提供付费合作。”李鹏强调,所谓的支付是为了抵消成本,而不是为了影响数据。这是两个概念。
目前在酷云眼上可以看到两个主要指标,一个是关注度,是和传统的收视率对比,一个是市场份额,是和传统的市场份额对比。
起初,我甚至不知道收视率的概念。现在和很多广电机构、影视制作机构、广告主都建立了合作。李鹏认为,这套实时数据产品和所有互联网产品一样,触动了用户的心理。
云酷实时数据是一套基于大数据的理论模型,不同于传统的抽样调查的收视率统计模型。收视数据实时传回服务云,分析计算,最终得出一些关于电视收视的结论。目前酷云数据终端的来源主要是智能电视,加上数字机顶盒、IPTV、OTT等渠道的终端数据,积累的终端数据已经达到上亿。
目前CSM提供的收视数据仍然是中国电视市场通用的货币,采用的是抽样调查的方式,数据要在第二天获得。
2015年12月,索傅锐与王浣达成战略合作,推出CSM——王浣实时收视率系统平台。今年的“春晚”和“两会”都尝试推出实时数据。今年6月,国网实时数据交互平台已经内测发布,后续52个城市的数据,35个城市和部分重点城市的实时数据平台也将陆续上线。
索副总经理肖建兵负责实时收视数据和平台建设。他告诉Watch TV,之所以推出实时数据,其实是基于目前的市场需求。“应该说,中国电视行业对实时数据的需求超出了我们最初的预期。”肖建兵说,其实Sowery的国外母公司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收购了南美最大的实时取景公司IBOPE,而这家公司早在90年代就已经推出了实时取景的测量仪。
索福瑞副总经理肖建兵
如今,索夫瑞和王浣推出的实时观看平台是基于50万个互联网电视终端收集的数据。不过,肖建兵告诉看电视,索福瑞-王浣的实时数据系统其实是大数据和小数据的融合。除了使用王浣提供的智能电视实时大数据,索福瑞的历史家庭收视率数据也将加入计算过程,以更准确地反映和预测电视收视率。
肖建兵介绍,其实这套实时数据是一个附加产品,是现有产品的实时服务。利用智能电视的大数据和CSM的历史数据,可以对第二天发布的收视数据做出准确的预测。
这组数据有一个计算公式,其中代表历史家庭观看率的P值实际上是CSM在数据融合过程中的核心方法。理想情况下,第一天的实时数据可以预测第二天。
CSM-HUAN实时平台数据与次日发布的CSM数据对比
除了使用大数据的方法,CSM还计划引入100个实时观看仪表,并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在一些重点城市进行升级。
另一家收视率调查公司尼尔森网络是尼尔森集团在中国从事媒体研究的专业公司。尼尔森网络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张虹告诉Watch TV,事实上,从2010年开始,尼尔森网络就减少了测量仪器的投入。在有线电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基于机顶盒的软件植入,采集大数据。
“大数据评级并不意味着数据越大越好。”在张虹看来,在收视率的应用场景中,仅仅依靠一个数据源会有很大的误差。
尼尔森网络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张虹
目前,尼尔森网络拥有超过2000万的直播大数据源,其中一半以上来自DTV(数字电视)、IPTV和OTT。
“无论非实时收视率还是实时收视率,最重要的研究是直播的行为,而目前中国拥有2.05亿家庭的DTV是观看直播频道的最主要渠道。”张虹认为,目前IPTV的电视行为与DTV不同,直播收视率低于DTV,而智能电视不能按规定传输直播内容,直播行为更低。“智能电视数据源只能作为直播观看的补充。”
“目前实时收视率更多的是对直播频道播出的一个参考,从安全播出的角度去改编唯收视率导向是不现实的。”在张虹看来,实时观看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实现了与人同源的下一个大数据,以及跨屏、跨媒体的测量。
我国电视行业对实时收视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实时数据大数据的基本原理被视为未来电视收视调查和家庭互联网发展的基础和趋势。
每个机构都推实时观看,方式和基因都不一样。
不管背景如何,方法论几乎是几个机构提出的话题。目前,无论是传统的基于样本统计的CSM,还是进行过海量数据联网样本的尼尔森网络,还是具有互联网公司强大基因的酷云,都在实时数据统计中运用了大数据采集的理念和方法。
在李鹏看来,库云的实时数据采用了与传统样本数据采集完全不同的理论,其实就是大数据的理论。随着网民的逐渐增多,这个理论的基础会越来越牢固。在他看来,在目前的情况下,大数据理论在电视上的应用其实是有明显的利弊的。
正是优势数据的海量性和实时性导致了源头不被污染。理论上可能更接近真相,从源头上干扰数据会变得无效。但他也表示,目前大数据有自己的不足,这与大数据的数据源必须具备的几个特性有关。
“毫无疑问,第一个特征必须是海量数据,”李鹏说。相对于国内几亿的观众,其实就算是几千万的数据在某种意义上也不能称之为海量。第二个特点是分布要合理,从地区到人口的分布要科学合理。第三个特点是数据必须是多维的,数据背后的用户画像需要多维度还原。第四个特点是数据必须是第一手的。
大数据有相对严格的要求,如果不能满足一些条件,甚至大数据的还原也不一定真实准确。“大数据和抽样调查理论上都是科学的,但都是有条件的科学。”李鹏说,这两种做法不同,但目标都是为了恢复中国电视收视率的真正价值。
基于对大数据这四点的理解,李鹏向看电视介绍,酷云正在积极布局。从海量样本来看,目前酷云覆盖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1亿。从分发的合理性来说,酷云是在尝试覆盖全家数据启动的终端,让不同用户在不同终端的数据都可以收集到。
“首先是获得智能电视。目前我们已经和市面上80%以上的智能电视品牌合作,电视出厂时就会内置酷云的软件。”据李鹏介绍,除了智能电视,电视机顶盒、IPTV、OTT也是酷云正在拓展的数据采集终端。
从多维特征来看,目前酷云已经开发了ACR软件技术,与阿里巴巴、百度、新浪等合作。,并根据各种数据建立了每个个人用户的画像。“其实这是从家庭观看到个人观看的一个技术门槛。”李鹏还告诉记者,目前酷云的软件都是自主开发的,信息都是一手资料,没有第三方的参与。“虽然还不完善,但我们一直在努力达到这四点的要求,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大数据的数据孤岛也是肖建兵提到的。在他看来,从目前中国电视观众的收视习惯和使用习惯来看,无论是数字电视机顶盒还是互联网电视,如果只是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整合,必然会出现一些数据孤岛问题。
例如,数字机顶盒包括IPTV机顶盒。很多用户都有晚上开着机顶盒的习惯,实际上他们还在记录自己的观看行为。但是目前智能电视机的激活率并不是很高,造成了数据传输的障碍。再说品牌厂商的地域分布也容易造成数据孤岛,而目前OTT机顶盒用户的直播行为变少了。
CSM-HUAN实时查看数据
“我们研究了智能电视机的数据,发现大部分都是非直播用户的数据。”因此,在肖建斌看来,如果将智能电视机的数据简单组合,并不能反映全国电视观众电视直播的观看特点。
所以在CSM和王浣的实时数据合作过程中,达成了几个共识点:一是数据到人,二是提供方法学数据,三是这个实时数据是王浣大数据和CSM抽样数据相结合的融合产品。
“我们内部的定位是,这个实时数据产品服务于现有产品的实时性。”肖建兵介绍,这个实时系统的主要目标是预测第二天的观看率。所以CSM对于终端数据的选取,大小数据的融合,建立了自己的一套方法。
目前,王浣拥有4200万智能电视数据,CSM选择了其中的50万。50万的评选标准是最大限度地贴近全国电视观众的收视特点。人均电视直播观看时长与目前平均电视观看时长结构一致,50万台智能电视样本也将按照地区进行加权。
为了准确预测第二天的收视率,CSM在数据融合过程中引入了P值的概念,即将大数据整合的当前家庭收视率乘以个人和家庭的收视率比率。这个P值是基于过去的收视习惯,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比如过去一周家庭和个人的收视率。所以P值其实是一个历史数据,可以预测当前数据。
CSM-HUAN实时数据预测模型
找到合适的P值,准确预测第二天的观看量,将终端的数据连接到个人,这是Sofery实时数据系统的最大特点。
数据偏差的问题也是尼尔森网络非常关注的问题。在张虹看来,目前智能电视的数据采集过程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仅仅依靠智能电视收集的数据来做收视率,最大的挑战不仅是收视率绝对值低的问题,还有地域分布的问题。”
张对“看电视”进一步解释,一方面智能电视存在用户分布偏差的问题,同时智能电视城市的定位取决于IP。如果IP地址匹配一个城市,就会出现严重的IP漂移现象,这就需要有足够的本地各大直播频道用户行为的数据基础。
张虹还表示,实时收视率面临很多技术问题,但技术本身不是问题,数据处理经验的积累更为重要。比如如何利用截断原理来判断哪些机顶盒用户是有效的常规收视率,比如用户在打电话却没有实际观看的普遍现象,这就需要大量的处理经验和研究验证来更准确地屏蔽这种误差。
据张虹介绍,目前,尼尔森网联的实时收视率监测业务已与多家广电集团合作多年。前段时间,实时收视数据的公众直播已经在官方微信进行了尝试,更多的收视数据正在计划公开和分享。
当大数据遇上收视率统计,实时收视率只是开始?
目前电视行业对实时观看的热情很大,背后有很多因素。在肖建兵看来,目前电视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电视投入越来越大,制作方的压力自然也越来越高,这可能是行业对实时观看非常迫切的原因。
“但实时收视数据对于电视广告投放和结算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也没有简化电视广告投放的流程或提高其工作效率。所以实时收视数据未来的发展更多的是提升节目制作者对于收视数据服务的用户体验。”肖建兵说。
在李鹏看来,对真实数据的渴望也是目前基于大数据的实时数据受到关注的重要原因。不容易从源头污染,是大数据的一个优势。他还表示,抽样调查和大数据无疑是科学的方法,但都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才能达到真实的状态。
酷眼的实时收视数据
除了提供附加产品和另一个维度的对比产品,实时数据和大数据还能给电视行业提供什么价值?
告诉李鹏“看电视”,酷云一直将自己定位为一家互联网公司,而不是一家收视调查公司。数据不是商业变现的渠道。“我们的变现模式其实和BAT一样,就是广告。”
做一个家庭互联网的服务平台,专注于家里的智能电视大屏,了解这个屏幕背后的每一个人,然后进行精准的广告推荐,包括硬广、软广、创业广告、贴片广告、定制广告推送等多样化的广告展示方式。通过广告变现是酷云目前商业变现的主要模式,或者说理想模式。
大数据确实可以引导内容创作。剧本开发、播出平台选择、明星选择、广告投放选择、收视率预测都可以通过大数据实现。李鹏介绍,酷云在《狗小七1》中就有过这些方面的合作,“其实就是中国版《纸牌屋》的范本,虽然自己的案例还没有达到这个高度。”在他看来,未来媒体大数据大有可为。
虽然张虹对当前电视环境下实时收视率对具体创作的价值持怀疑态度,但在他看来,大数据包括所有样本的收集绝对是大势所趋,对大数据背后的人的研究也是大方向。他判断,实时数据未来可能会成为社交媒体的话题。
“这种屏幕电视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在李鹏看来,并不是电视在逐渐衰落,而是看电视的定义在改变。直播、点播等应用成为看电视的方式。
“认为年轻人不看电视的观点也是一种误解。当四屏相连时,他们最终选择电视,但他们观看电视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李鹏卫视,第四屏,被视为互联网竞争过程中的最后一块屏,也是被忽视的一块屏。“未来的趋势是智能屏幕,这是我们互联网公司的真正重点。”
观看电视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欢迎来到“看电视”!
深入的行业视角,独特的客观评论,新鲜的内幕消息。
广电行业、娱乐圈资深媒体人运营管理。
看电视就是要做一个有品格、有思想、有见识的内容产业自媒体。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19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