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本报记者王宇
据新华社电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1届执行理事会12月8日晚公布了“2020年灌溉项目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申报的4个水利项目全部成功入选,分别是福建福清天宝皮、陕西龙首运河银螺谷灌区、浙江金华白沙溪36号堰、广东佛山桑园尾。
迄今为止,中国已有23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世界上遗产项目类型最多、分布最广、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
很多人会好奇。他们听说过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什么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除了最新的四地,中国还有哪些水利工程列入名单?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意义何在?
灌溉工程的世界遗产名录是什么?
要知道什么是灌溉项目世界遗产名录,首先要介绍一下背后的运营机构——国际灌溉与排水委员会(ICID)。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普遍关心增加粮食产量。同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以下简称“粮农组织”)成立,次年发起了第一次世界粮食调查。这项调查证实了人们长期以来的认识,即饥饿和营养不良普遍存在。
要解决粮食问题,自然要发展农业,提高产量。1950年,粮农组织组织了“世界农业普查”,同时与各国政府召开会议,研究是否有可能建立粮食储备,以应对战争、自然灾害或沙漠蝗虫等有害生物造成的严重粮食短缺或饥荒。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ICID于同年在印度新德里成立。
简单地说,ICID关注的是与农业生产相关的话题,之所以强调“灌溉”和“排水”,是因为它们与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密切相关——通过对水和环境的合理管理,以及灌溉、排水和防洪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水旱灾害的损失,促进粮食的稳定生产,实现一个没有贫困和饥饿的水安全世界。
ICID作为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学术组织,为灌溉、排水、防洪、河道整治等领域的科技专家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ICID最初有11个创始成员国,包括巴西、埃及、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荷兰和塞尔维亚。其最高决策机构是国际执行理事会,设主席一人,副主席九人,秘书长一人,办公地点设在印度新德里常驻中心。中国于1983年正式成为ICID的一员。截至目前,ICID已有近80个成员国(地区)。
2014年,ICID建立了世界遗产灌溉结构(WHIS)。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下的世界遗产评选不同,灌溉工程世界遗产侧重于梳理世界灌溉文明的发展。通过保护灌溉工程遗产,总结传统灌溉工程优秀的治水智慧,为可持续灌溉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和启示。
申报对象应具有100年以上的历史。
在ICID的官方网站上,你可以看到一张地图,上面显示了自2014年以来列出的所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位置。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已达105项,覆盖亚洲、欧洲、非洲、北美、大洋洲等五大洲的16个国家。
有人会好奇,哪些标准的古迹可以列入灌溉工程世界遗产名录?
根据ICID官方文件,有一个硬性标准,即“申报对象应具有100年以上的历史”,但在类别上,可以是很广的范围,包括古代水车、水坝(主要用于灌溉)、蓄水构筑物(如灌溉水箱)、拦河坝等引水构筑物,以及渠系、农业排水设施,或任何涉及农业用水管理的场所或建筑物构筑物。
不管是什么,一定是当时灌溉农业发展的里程碑或转折点,为促进一个地区的粮食生产、农业发展和农民经济状况的改善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4年,四川乐山东风堰、浙江丽水通济堰、福建莆田木兰背、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入选第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随后,2015年入选名单为诸暨橙井灌溉工程、寿县少皮、宁波塔山岩;2016年是郑国渠、陕西泾阳、江西吉安前滩、浙江湖州前港;2017年为宁夏引黄古灌区、陕西汉中三堰、福建黄鞠灌溉工程;2018年是四川都江堰、广西灵渠、浙江江西岩、湖北襄阳常璩;2019年,内蒙古河套灌区和江西抚州前进皮入选。
今年,来自印度、伊朗、日本、韩国和南非的10个项目与中国四大遗产(福建天宝皮、福清;陕西龙首渠银洛古灌区;浙江金华白沙溪36号堰;广东佛山桑园尾)。
它是世界遗产,也是一个不受欢迎的旅游地。
世界水利工程遗产名录中的许多历史遗迹,除了古代水利文化和灌溉历史外,大多是风景优美的明秀,值得一看。
比如紫鹊界梯田,位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水车镇。据说紫鹊界的梯田有两千年的历史,起源于先秦,兴盛于宋明。它是我国苗、瑶、侗、汉等民族先民共同劳动的结晶,代表了南方稻作文化和苗瑶山渔猎文化的融化与交融。
《喜鹊》中梯田的神奇之处在于“山有多高,田就有多高”。梯田依山势而建,分布在十几座海拔500米到1000多米的山丘上,层层叠叠,从空俯瞰,宛若水中涟漪。而且这里没有山塘水库,也不需要人工引水灌溉。用的是山泉天然灌溉系统,很神奇。
在紫鹊界附近,有姚人寨遗址等48处文化景观,古老的眉山民歌文化也在这里得到最好的传承。无论男女老少,站在田坎上,山歌张口就来。村民在庆丰聚会时,还有草龙舞、驱邪舞狮等民俗表演。
浙江诸暨的橘井灌溉项目也很有意思。据说这种古老的灌溉方法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当地村民至今仍在使用。堪称灌溉文明的“活化石”。
古井主要分布在诸暨市的赵家珍泉畈村、赵佳新村、花明泉等村。这里海拔只有50米,但周围的山海拔都有几百米,最高处有800多米。所以这里地下水满了,村民挖井打水。古老而简单的水利设施维持了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和生活方式。
据说六七十年代有8000多口井,光泉畈村就有上千口古井,星星点点,也是全国一绝。此外,同样大小的井还有八角井、六角井、方井、圆井、唐代古井、王千井、大王井等多种,不仅年代久远,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泉帆的意思是“泉上有池,池中有泉,泉中有池”。泉畈周围的古井,时间久了依然清澈干净。
在福建莆田,建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的木兰碑被称为“中国五大古塔”之一,是当时福建规模最大的引水工程。它把木兰溪的水源引入莆田南北洋平原,灌溉了16.5万亩良田,彻底改变了南北洋平原“只长香蒲,不长苗”的局面。然而,在其20年的建设背后,却有着许多治水英雄的传奇。
相传在没有木兰北之前,木兰溪两岸的兴化平原经常遭受洪水和潮汐的侵袭。一个叫“钱四娘”的长乐女子,在目睹了当地百姓的苦难后,拿出10万元巨款,堵住了木兰溪将军岩前的小溪,构筑恶性循环。谁知水流湍急,建成的堰体很快被山洪冲走。钱思娘义愤填膺,投溪自尽。不久,与钱思娘同城的另一位进士林,从人间带来黄金,建造了一个恶毒的池塘,但最后因为水流太急,没有成功。075年,后官郡人李洪再次捐资,构建恶性循环。他总结了前两次失败的教训,在和尚冯志日的帮助下,重新勘测了地形和水势,将恶性循环搬迁到现在的木兰北遗址,这里水道宽阔,水流缓慢,溪床布满了大石块。经过八年的艰苦建设,它终于完工了。
为纪念建邺历史名人,今附近有木兰皮纪念馆,馆内有富四娘、林从世、李红、冯至日等人的塑像,以及明清以来历史名人撰写的修邺碑文。亭子旁边是恩公亭和宋正庚的木兰书屋。每年春水初涨,溪水溢入海中时,木兰北湖风光旖旎,白浪滔天,有“木兰春来”之美誉。
编辑:徐颖
校对:刘伟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15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