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资源讯享网的编辑为各位收集并分享了“关于二十大精神学习感悟”。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接触过感言吧,当我们经历某些事情和场景时。我们都会有一些重要的感言去发表,感言对于我们来说意义重大。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生动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党和人民应变局、开新局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在第十四专题“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新境界,为我国新形势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确定了任务,明晰了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空前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使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阶段、新征程,党和人民对我们提出了新的使命任务。结合地调中心职能职责,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生态文明建设和能源资源安全,加强新时期的地质工作,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业发展全过程,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基本工作思路。
一、坚持规划引领,做好勘查部署,保障能源资源安全
地质工作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特点,而地质勘查工作是先行,必须超前谋划和部署安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统筹地质矿产勘查与生态环境调查,保障能源资源安全。
近年来,中心编制或参与编制了《安徽省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安徽省地质勘查规划(2021-2025)》《安徽省“十四五”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规划》等规划,其中对地质、找矿、环境等工作均有部署,对于推进资源高效利用、促进绿色发展、完善管理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有着重要作用。2021年9月7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就地质工作支撑服务安徽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重要成矿区带清洁能源及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作为主要任务之一,并制定了《战略合作实施方案(2021—2025年)》,这对我省紧紧抓住长江经济带建设、中部地区崛起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机遇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目前,中心参与编制的《安徽省战略性矿产资源找矿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其中针对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也作出重点部署。这些规划与方案,都是谋划地质工作项目的重要依据。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主要围绕国家级重点勘查区、国家能源资源基地、国家规划矿区、省级重点勘查区,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力度,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着力部署煤、铁、铜、金等传统优势矿产勘查并增加资源储量,积极开展晶质石墨、萤石等新兴矿产和煤层气非常规能源勘查工作。采取设项目与上专项、开新区与挖老点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地质找矿成效,“探边摸底、攻深找盲”,开拓找矿新区,扩大找矿空间。进一步巩固我省“北煤、气,南钨钼,中铜铁”的找矿格局。
二、坚持绿色方向,把控矿业全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深入谋划矿业发展新路径,在充分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发展绿色矿业,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水平,实现矿业全生命周期的高质量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注重绿色勘查。将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环保的要求贯穿于地质勘查全过程,降低地质勘查活动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扰动,尤其做好勘查区内钻探、槽探、井探、坑探等工程实施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恢复治理,推动勘查装备更新升级,逐步实现勘查模型可视化、勘查工艺环保化、恢复治理生态化。加快推进我省绿色勘查地方标准的发布,制定绿色勘查项目管理规范,逐步健全绿色勘查地方标准体系。
中心在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项目立项上下功夫,注重绿色勘查。在生态红线内本着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要求,开展基础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资源远景调查等工作;在生态保护红线之外加大地质找矿力度,选择有市场前景、有资源潜力的资源富集区开展绿色勘查,实施勘查全过程环境影响最小化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并督促勘查单位对受扰动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二是推动绿色开发。选择有市场前景、有资源潜力的国家能源资源基地、国家规划矿区等资源富集区,统筹安排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指标、项目、技术、资金等建议,按照“三线一单”要求(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严把规划准入关,开采中严格执行开发利用水平要求。依据国家绿色矿山建设行业和地方标准推进绿色矿山创建,突出信息化、智能化绿色矿山特点,构建全省绿色矿山建设格局。
中心将协助完成“安徽省绿色矿山管理办法”,着力完善绿色矿山建设体系,开展绿色矿山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做好绿色矿山建设地方标准的评估工作。引导矿山企业制定绿色矿山企业标准,形成一批全国一流的标杆企业,打造绿色矿山安徽样版,推动我省矿业绿色转型,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三是推进生态修复。依据我省“一心两屏四廊”的生态安全格局,坚定守护好山好水,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为主线,大力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按照“谁开采、谁治理,边开采、边修复”原则,严格落实矿山主体责任,实现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改善。
中心在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中,加强修复项目督导和技术服务,采用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财政支持与市场推动等相结合的方法,综合治理,全面施策,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不断提升矿区生态功能和环境质量。
三、坚持科技创新,聚焦成果应用,促进矿业低碳发展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现代化地质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坚持用科技创新改造、支撑和引领地质工作,厚积发展优势,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实现重大理论、核心技术与关键装备的突破。
加强重要成矿区带、重点勘查区基础地质、成矿规律和找矿关键技术方法研究,深化区域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认识,建立找矿模型,动态评价区内资源潜力,开拓新地区、新类型。研究生态修复技术和基于自然恢复的科学生态治理模式,总结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推进新技术应用示范。创新地球科学固碳机理研究与增汇技术研发,开展岩溶与土壤碳汇、利用地下采矿空间进行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等研究。加快地质数据综合集成,完善地质调查、地质矿产勘查数据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重要基础信息和资料支撑。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中心将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转化为抓好党建工作的具体举措,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为全省自然资源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党的二十大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对指引党和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
讲清楚党的二十大的主题,讲清楚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讲清楚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讲清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讲清楚对党和国家事业的新部署新要求,讲清楚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和要求,讲清楚以顽强斗争应对风险挑战的要求……党
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在宣讲中围绕大会精神、结合相关部门地区单位具体实际,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既是一次生动的理论辅导,又是一次深入的思想动员。
“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新时代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决定性保证,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
思想之旗领航向,砥砺奋进开新篇。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以更加坚定的政治自觉、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举措,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吴忠大地付诸于行动、见之于成效,坚定不移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和推动现代化美丽新中国建设。
以喜闻乐见的方式突出“形式实”,让宣讲“接地气”。基层宣讲要在方式上推陈出新、不断丰富,通过双语宣讲、山歌传唱、院坝小讲堂、送学上门等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充分运用网络、电视、广播等资源开展线上讲,立足田间地头、村舍庭院、学校社区、企业厂房等深入一线讲,通过“茶话会”“院坝会”“火塘会”“微视频”等情景式。要原原本本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同时要把学习大会报告同学习大会系列重要讲话和相关文件结合起来,突出重点学和系统学相结合、学实务和学理论相贯穿、学文件和学精神相统一、勤更新和重实践相呼应,阐释到位的研究解读,增强学习宣传的理论深度、实践力度、情感温度。要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载体,大力宣传各地各部门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激发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的精神。
以通俗易懂的解读突出“内容实”,让宣讲“冒热气”。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切合群众口味,紧贴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把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好,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播好,用真情实感打动群众、鼓舞群众。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向深入,必须坚持理论结合实际,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把握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广大党员干部要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一步一个脚印推动党的二十大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在吴忠大地落地生根、见到实效。要自觉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
以示范引领的行动突出“成效实”,让宣讲“聚人气”。“实践出真理。”形式与内容只是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的过程,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取得怎样的成效,若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坐而论道的阶段,势必会事倍功半。“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活动,迅速作出部署,强化督导检查,坚决抓好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安排部署、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做到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干。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以“辛苦指数”换取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落实指数”、发展的“上升指数”、群众的“幸福指数”。
宏伟蓝图已绘就,奋楫扬帆正当时。全市上下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项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真正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专题,关于“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等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讲话、最新重要论述,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前三卷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篇章,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生动展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和发展,系统阐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核心要义,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屋建瓴、思想深邃、鼓舞人心,是一份指导性很强的纲领性文献。报告提出的“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内容,对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回信中,明确指出“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希望同志们大力弘扬爱国奉献、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
能源资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我国是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是部分能源和矿产资源自给不足,对处依存度高。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70%、40%以上。而近年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加,国际环境更加复杂严峻。矿产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国内能源资源保障能力、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刻不容缓。
2021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胜利油田看望慰问石油工人时说:“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能源资源的重要性,为自然资源工作者立足国内,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力度,有力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引。自然资源部已从深化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大力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主体的作用、推动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开发、强化地质找矿科技支撑等方面,对服务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作出部署。
作为省级矿产资源管理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把握矿产资源管理改革新形势,落实 “两统一”职责,加强制度创新、深化管理改革,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宏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矿产资源管理方式转变,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一是加快推进建立矿业权出让区块项目库建设。依据地质工作成果和市场主体需求,广泛征集矿业权出让区块项目建议,结合国土空间管控要求,在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确定的勘查开采规划区块内合理确定拟出让矿业权出让范围,建立矿业权出让区块项目库,统一纳入厅综合业务审批“一张图”并实施动态管理,科学统筹省、市、县各级矿业权投放。
二是加强矿业权“净矿”出让前期工作。按照国家关于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管控要求,积极做好勘查开采与用地用林等事项衔接,加快研究确定我省“净矿”出让标准,严格落实“净矿”出让要求,明确后续办理用矿、用地、环保、安全、取水、产能建设等涉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的相关要求,力争拟设矿区范围内的采矿行为不存在政策障碍,提高矿产资源开发时效。
三是持续开展矿产资源差别化管控。根据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优先保障煤、铁、铜等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加强我省玻璃用石英岩等优势矿产开发力度;根据矿产资源禀赋和市场供需变化,科学调控水泥用灰岩新增产能;严格执行钨矿总量调控;提高砂石资源供应能力。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布局,促进大中型矿产地综合利用和整体开发,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四是落实生态保护和能源资源保障的多目标平衡。根据国家统一安排时序,落实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内矿业权差别化管理政策,充分考虑能源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空间需求,努力实现生态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多目标平衡,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贯穿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全过程。加强监管,督促矿权人按照法律法规履行勘查开发责任,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严肃查处无证勘查开采、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
五是根据国家部委修订完善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新政策的出台,及时研究制定我省矿权人自行出资探明矿产地探矿权转采矿权出让收益政策,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者权益。加大找矿成果转化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商业性矿产勘查,形成国有地勘单位、市场主体、社会资金多元化共同参与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新格局,提升矿产资源供应保障水平。
准确把握绿色发展内涵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回顾十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时指出“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展望未来着重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结合近期在党校理论学习,粗浅谈谈对绿色发展的学习体会。
一、深入学习领会绿色发展的重大意义,增强绿色发展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第一,绿色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有机构成。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为理论渊源,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为文化底蕴。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出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物构成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但“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运用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认识,阐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与时俱进。尊重自然、热爱自然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倡导“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鲜明特色和独特标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阐明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创新性地传承了中华传统生态智慧。
第二,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而且包括绿色发展。加强绿色发展的建设和保护,把绿色发展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和贯穿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根本意义。
第三,绿色发展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迅猛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然而,在以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为主导的发展理念支配下,环境资源利用方式粗放,污染物大量排放,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如果这种粗放式发展模式得不到根本改变,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如何在确保一定经济增速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急需进行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彻底变革。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成为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准确把握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自然资源部门是生态文明建设主责部门之一,推动绿色发展,是党中央对我们的要求,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一是保持绿色发展战略定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及其实践,推动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增强了我国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信心。但绿色发展毕竟是一场深刻地生态文明变革,之所以是深刻地,就在于它从理念到实践、从经济发展到生活方式、从城市到乡村,都必须完成艰难的绿色转身。当我们在经济运行遇到困难和挑战时,还要不要坚持?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9年就已经给出来答案,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推动绿色发展,既要考量一城一地一企的得失,更要从大处着眼,从长远做选择,这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到“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在我们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优不优”的过程中,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绿色发展理念越来越成为普遍共识。不能再回到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的老路上去,也不容再走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路子,必须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
二是统筹生态建设与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两者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最为关心、强调最多的“国之大者”。但一些地方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偏差,产生生态文明建设与耕地保护“争地”现象。如占用耕地造林绿化、挖湖造景等。之所以出现这样问题,主要还是对绿色发展内涵把握不全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水稻田也是生态湿地和美景。生态建设和耕地保护,两者皆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应相辅相成,既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挚肘制约。因此,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妥善处理好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红线关系,按照耕地优先序要求,坚持现状耕地应划尽划,应保尽保,合理安排生态建设布局。要尊重自然规律。对不符合自然地理格局的土地利用方式,通过国土空间规划进行调整,并严格依规划实施。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前提是科学,要依据国土调查、国土空间规划成果通盘安排未来生态退耕、国土绿化等,科学确定并带位置下达新的绿化任务。
三是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节约集约是绿色发展的应有之意,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特别是要以有限的土地资源保障更为长远发展,以更小的资源消耗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不断提高新增建设用地产出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就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做出多次指示批示,要坚持节约集约,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率。要坚持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引导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推动城乡建设由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品质提升转变。推动城乡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推进城乡土地资源流通,保障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用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统筹推进农用地、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牵引作用,强化土地使用标准和节约集约用地评价。
四是严格落实绿色发展法规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体系作出系统安排,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四梁八柱基本建立。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法规不少,主要问题在于执行不力,有的是缺乏执行能力,有的是缺乏执行底气。要强化法规制度执行,不能打折扣。一分部署,九分执行,不执行,再完善的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再好的蓝图只能是空中楼阁,再美的夙愿只能是镜花水月。执行的关键在人。要增强党员干部对生态文明法规制度的认知能力,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其次要增强党员干部对生态文明法规制度的执行能力。这方面,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干部执行法规制度具有极强的引领示范作用。执行的效果在严格。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危害更大。要严格执行生态文明制度,真正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要不打折扣、不加选择、不搞变通。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执行的监督问责,对制度执行不彻底、不到位的要严格勒令整改或坚决追究责任,用监督检验执行效果。执行的质量在科学。良规是善治的基础,提升生态文明制度的执行力必须要以科学制定制度为前提,要增强生态文明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118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