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推荐度: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推荐度:
  •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推荐度:
  • 小学数学教案 推荐度:
  • 初中数学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7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它们的面积。

  教学重点:

  熟悉所学实际测量的知识,能正确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P.145页口算(四)。

  3.5+7.6  12-6.2-3.8  7÷0.25  5.6×1.01

  1.7+0.4  3+3.3  5.4-2.5-1.47  2.8÷0.8

  (1.25+0.36)×0.2  0.99+1.8  2.56-0.37

  500×0.001  3.2÷1.6  3.9+2.03  7.5×2.5×4

  0.36÷12  0.75×4  4.9÷3.5  1.2×0.4+1.3×0.4

  2.14-0.9  6.25×0.8

  二、复习指导

  1.实际测量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测量地面上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时,应先测定一条直线。怎样做才能测定这条直线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看P.86页的插图及怎样做的步骤。

  (2)在进行步测时,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怎样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看P.87页怎样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

  (3)学生独立做练习二十第7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

  练习二十第5题。

  (1)明确各是什么图形?再动手量出计算它们面积所需的数据,并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

  (2)比较它们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3)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说明,这四个图形的形状虽然不同,但面积相等。它们的高都等于2厘米,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1.5厘米,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而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了2倍,但按照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还要除以2,所以它们的面积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第9题。

  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再强调:三角形的面积是由它的高和底确定的。如果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就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就不会相等。

  四、作业

  1.练习二十第8题。

  2.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习二十第11题及思考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验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公顷、平方分米的含义。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体会1公顷、1平方分米的实际大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二、出示教学目标

  是师生共同读出目标,确立本节课的重点

  三、教师精讲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知道小明搬了新家。今天,小明高兴的邀请小朋友们到他的新家参观。点击课件:出示情境图

  2、看,他们现在来到了哪儿?

  3、观察画面,你发现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4、带着这么多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公顷的世界。

  (二)认识公顷、感受大小

  ⑴、体育课上100米大家都跑过吗?你能想象100米有多长吗?

  ⑵、如果用4条100米的跑道围成一个正方形,你能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吗?

  ⑶、小结:在数学中,我们把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规定为1公顷,通过计算我们又知道,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000平方米,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

  那么,你能体会这样1公顷的大小吗?

  课前,我们分组请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了一个正方形,这样围城的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

  ⑵大家都围过像照片上这样的正方形,你能体会这100平方米的大小吗?

  ⑶要有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才能拼成10000平方米呢?

  ⑷ 100个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顷,现在你能想象出1公顷的大小吗?

  3、生活中感受1公顷

  如果大家还不能体会1公顷的大小,那么让我们走进生活中,去找一找1公顷,再来体会1公顷的大小。

  ①问:你看出这是哪了吗?

  4、认识平方千米

  ⑴我们认识了1公顷有多大,还有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吗?

  ⑵小结: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可以写成1km2.1平方千米=100公顷

  三、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导语:不知不觉,大家把所带的问题都解决了,不但认识了1公顷有多大,还认识了平方千米,让我们一起来用这些知识,帮小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小明的妈妈给小明出了这样的几道题,你能帮他填一填吗?

  2公顷=( )平方米50000平方米=( )公顷3平方千米=( )公顷90000公顷=( )平方千米

  四、出示达标题

  五、课后拓展、巩固应用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我们认识了几个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六、作业布置

  课后,请你调查一下,你所居住的地方占地面积以及位桥镇的占地面积,好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新教材四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74~76。

  教学目标:

  ⒈从生活中感知圆,并抽象出圆。

  ⒉通过不同办法画圆,建立圆的初步概念并认识圆心、半径。

  ⒊认识圆规并会用圆规按要求画圆。

  ⒋通过认识圆、画圆和欣赏圆,感受圆的美。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认识圆并建立圆的初步概念,认识圆心、半径。

  教学难点:

  用圆规画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PPT)提问:在这些物体中,你都发现了哪个图形?

  2、揭题: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圆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

  (贴:圆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尝试用简单工具画圆。

  (1)你会画圆吗?你准备怎样画圆?

  问:工人师傅是怎样画圆的?

  也就是工人师傅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一点上,另一端绕着固定点旋转一周就画成一个圆。

  问: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这根绳子用女同学的橡皮筋行吗?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师说也就是绳子的长度要相等

  (2)学生尝试画圆。

  你会像工人师傅那样的方法画圆吗?

  要求: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图钉和短线,同桌两人合作,一人先画,一人帮忙,开始!

  展示学生作品

  小结:原来一定要拉紧这根绳子。没拉紧绳子,也就是长度不相等。

  (3)老师画圆

  老师也来画画看,你有什么要提醒我的?

  (4)认识圆心和半径

  认识半径:绳子的长度在圆中有个名字,我们叫它半径。

  用英文字母r来表示。

  问:我们画圆是不是只要定好半径就可以了?

  认识圆心:这个固定点叫做圆心用英文字母O来表示。

  提问:这个圆中有几条半径?

  小结: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

  2.认识圆规,学会用圆规画圆

  (1)认识圆规

  刚才我们小组合作才画了一个圆,用绳子控制不好,效率比较低。聪明的工人师傅发明了这个工具来画圆,它叫圆规。

  (2)尝试用圆规画圆

  下面请你用这个圆规来画画看,想想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自己尝试画

  圆规的两只脚有什么作用?

  小结: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首先要定圆心,也就是把圆心固定好;还要确定长度,也就是半径的长度不能有变化;最后绕着圆心旋转一周。

  三.巩固练习

  1、画圆

  (1)随机选取两位学生的作品提问:

  小结:原来半径不一样圆的大小也不一样。

  (2)现在老师规定好半径的大小为2厘米,你会画吗?

  请你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标上圆心和半径

  交流:你是怎么画的?

  2.画一个半径为3cm的圆,标上圆心和半径。

  3.接下来,老师请你在刚刚画的那个圆上,或者圆的边上任意画圆,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展示学生作品,如果涂上颜色的话会更漂亮

  4.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圆组成的美丽图案(出示媒体)

  四.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新知识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玩篮球吗?(屏幕出示)看,四(1)班的一、二组同学正在进行投球比赛呢,规则是每人投10次球,看哪组投的准?今天,我们班同学来给他们当裁判,好不好?第一次,每组出一人,老师用两幅统计图分别表示出了第一组和第二组投中的个数(多媒体出示第一组投中7个,第二组投中6个),哪组投的准一些?生判断:第一组投的准一些;

  问:你是怎么判断的?指名回答。

  第二次,每组出两人,(多媒体出示第一组两人分别投中6个、7个,第二组两人分别投中5个、9个),哪组投的准?生判断:第二组投的准;

  问,这次你们是怎么判断的?指名回答。

  第三次,两个组所有同学都参加比赛,(多媒体出示第一组四人,第二组五人及成绩),这次又是哪组赢呢?预设:

  生1:第二组赢,第二组投的总数多;

  生2:我觉得比总数不公平,因为第二组多一个人师:到底事实情况怎样?我们必须想个方法来说服对方,请你们开动脑筋,先自己思考,有了想法后小组内相互交流。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问:有结果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你认为应该比什么?师:你觉得哪一种比法更加合理?说明你的理由。

  指名回答。

  师:

  在刚才的讨论中,我们明白了参加比赛的人数不一样多,算总数不公平,就不能用这种方法。只有求出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第二组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才能一比胜负。

  (出示: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第二组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平均数。(板书:平均数)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师:你能试着求出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几个球吗?

  1、先合再分(多数学生都会先想到计算的方法)

  (生答,师演示)

  会列式吗?板书:6+9+7+6=28(个),28÷4=7(个)师:这种方法是先怎样,再怎样的?给它取个名字“先合再分”。这里的28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除以4?这样我们求出了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7个,反映了第一组投中的平均水平。

  那你会计算第二组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球吗?自己算一算。

  (指名答,师板书)9+8+5+3+5=30(个),30÷5=6(个)。

  问:刚才第一组用总数除以4,到了第二组,怎么就除以5了呢?(因为第二组是5个人)

  通过算平均成绩,现在你能比较出是第一组投得准一些还是第二组投得准一些了吗?(出示:答:第一组投得准一些。)

  2、移多补少法。

  ⑴(出示:第一组投球成绩统计图)我们再来看第一组同学的投球成绩统计图问:谁还有不一样的、更独特的方法求出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球吗?(预设:二号和四号本来就是7个,把一号的8个移1个给3号,最后大家都是7个。(生答,师演示)师:通过把多的移一些补给少的,使每个人都一样多。我们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叫“移多补少”。

  ⑵你能用移多补少法看出第二组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吗?(生答,师演示)(出示第一组、第二组投球成绩统计图)同学们,不管用哪种方法,刚才我们都得出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7个,这个7就是8、7、6、7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这个6是哪几个数的平均数呢?师:请问这个6(第二组平均成绩)能代表刘杰的投球水平吗,能代表刘杰的投球水平吗,那它代表的是什么?生交流;

  师:是的,孩子们,平均数是一个很重要的统计量,它不仅能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还能进行不同组数据之间的比较。

  同学们,你们用自己智慧的头脑想到了“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了本不公平的事情,老师真替你们骄傲!

  3、理解平均数的范围。

  同学们是不是都会求平均数了呢?挑一个你喜欢的数据读读,并说明它的意义吧。(出示课件)

  三、联系生活,加深理解(出示亮亮家一星期丢弃塑料袋的统计表),算一算平均每天丢几个塑料袋;

  议一议:求出的“3个”是每天实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吗?(使学生体会平均数不是实际的数,而是虚拟的数)

  平均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练习巩固,灵活应用

  1、解决问题。

  小熊冷饮店的进货问题。

  2、问题讨论。

  怎么理解“平均水深120厘米”?看来,认识了平均数,对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真有不少帮助呢。

  五、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平均数,静静地想一想,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平均数,知道平均数在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学会利用平均数解决问题板书设计平均数移多补少先合再分平均数=总数÷个数反思:能够让学生学会了平均数的求法,体会了平均数的意义,做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不足:放手还不够彻底,学生参与率不高,板书过于随意,以后在教学中要加以注意,在教学中要参考教师用书,吃透课本,讲到位,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要有准确性,学生回答要用数学术语。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想象验证、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探究发现圆的特征,形成圆的概念。

  2、认识圆心和半径,并会用字母表示。

  3、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4、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几何图形的美,激发数学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发现圆的特征,形成圆的概念和画圆技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图钉、线、圆规、卡纸等。

  教学过程:

  一、溯源生活,激发兴趣

  1、(PPT演示)雨水滴在湖面的圆形水波。

  同学们,大自然奇妙无比,小小的水珠滴在湖面也会形成美妙的景色,请看。

  问:你们发现,水珠滴在湖面上,湖面上出现了什么形状水波?

  2、生活图片欣赏。

  1)问:在这组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形状的图形?

  2)抽象出圆。(PPT)

  3、学生举例:生活中,你还看到过那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圆形的?

  4、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

  板书:圆的初步认识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抓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教师的媒体演示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圆,激发学习兴趣。】

  二、操作体验,形成概念

  (一)圆规画圆,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1、初步感知:

  1)看着屏幕上的“圆”,谁愿意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圆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图形?

  2)师评价:大家说得都有点道理,那接下来我们就自己动手,来画一个圆,看一看,圆是不是具有刚才小朋友所说的特征?

  2、圆规画圆

  1)我们可以用什么画圆?

  2)认识圆规(PPT)

  3)师:好,知道了圆规的构造,我们开始画圆,看哪个小朋友画得最漂亮(要求,不许擦,画圆失败,只要找到失败的原因。)

  3、反馈探讨画圆的方法

  1)你是怎样画的.?上台演示。

  2)讨论:画圆失败的原因

  3)讨论:画圆时应该注意什么?(生………………)

  小结:确定一个点,确定一段长度。

  板书:

  点

  长

  4)再想一想,刚才我们在画圆时,针尖和笔尖落在纸上,各自确定了一个点,也就是两个点。然后在画的过程中,这两个点的“分工职责”有什么不同?

  (一个点负责固定,一个点负责绕,旋转。也就是一个点是不动的,另一个是动的,我们暂时把着两个点叫作:“定点,动点”)

  板书:定点

  动点

  5)师:那画圆时,这个“动点”是不是可以随便的动的?还是有一定的运动规则的?什么规则?

  (动点移动到任何地方,和定点的距离保持不变。)

  6)那你如何证明你用圆规画圆的时候,这个动点和定点的距离始终没有变化呢?

  (圆规的两个脚分开后,只要没有外力去动这两个脚,针尖和笔尖之间的长度距离是不变的。如:我们人的两个脚在走路是。)

  7)师演示圆规画圆。

  师:看一看,老师如何画圆的。

  小结:圆规画圆的方法

  8)学生再次画圆

  师:根据刚才老师的演示,大家能不能在用圆规画一个圆,看一看,是不是比刚才画得漂亮?

  反馈讨论:这一次,你画得这么圆,画的时候注意了什么?

  (二)操场画圆,丰富画圆方法

  1、展示足球场上的圆。

  师:我们现在能用圆规画一个漂亮的圆,那这个圆我们能画吗?

  1)讨论:这个圆我们怎样画?说说你的想法。

  2)课件演示:体育老师画圆。

  3)教师演示(用“线钉”)

  2、探究不同画圆法的内在联系

  师:我们发现,在纸上画一般的圆,我们可以用圆规,如果在生活中画较大的圆,我们还可以用线、钉和木桩。它们画的工具不一样,但原理相同吗?

  1)讨论:相同在什么地方?

  钉子就是…… 线就是…… 小推车就是……

  2)圆的构成确定

  师:画了那么多圆,那你能告诉老师,哪一部分才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圆?

  (生上台指圆)

  3)演示:(PPT)

  揭示:到某一个定点的距离相等的无数个的点连起来组成的一条封闭的曲线,叫做圆。

  (三)圆的特征揭示

  1、设疑讨论:你认为黑板上的圆能不能画的更大些?谁决定了这个圆的大小?

  (定点个动点的距离圆规两个脚之间的距离…………)

  2、师演示验证谁决定了圆的大小。

  3、揭示概念“半径”,用“r”表示

  4、揭示概念“圆心”。(在画圆过程中的那个定点叫“圆心”,用“o”表示)

  板书:半径

  圆心

  5、学生演示画“半径”

  1)师:谁能上来画出这个圆的半径?

  2)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半径?(圆心到圆上一个点的距离)

  找一找:下图中,圆的半径是()

  6、问:在这个圆里,还能画一条半径吗?还能画几条?

  (学生在自己的圆上画半径,看能画几条?)

  得出:在一个圆里,能画无数条半径。

  7、观察讨论: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有什么特点?(相等)

  为什么?

  教师小结:(从动点到定点方面研究考虑)

  师:相信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门对圆已经有了更深的认识。其实,正是圆的这些特征,圆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应用。

  三、回归生活,解释应用

  1、展示: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1)学生讨论

  2)媒体展示解释

  2、人文素养的培养

  1)理解:墨子的“圆,一中同长也”。

  2)媒体演示。

  3、圆的归类

  1)出示篮球。问:这是圆吗?

  2)讨论反馈

  小结:球是立体的,圆是平面的,和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都属于平面图形,而篮球是立体图形。

  四、总结梳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圆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相信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门对圆已经有了新的认识,在以后的生活中,你将会发现更多的有关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圆的初步认识

  定点点圆心(o)位置

  动点长半径(r)大小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6

  一、学术条件分析

  4 (2)年级有xx名学生,其中女生xx名,男生xx名。这些孩子上学期期末考试的平均分和及格率都不理想。很多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基础薄弱。他们上课听到的知识,课后不会用到,作业正确率低。有些学生拒绝及时完成作业,喜欢拖延。这学期的数学课,要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让学生想得好,愿意思考,不怕错误,有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愉快学习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信学生在各方面都会通过上一段楼梯。

  二、本教材的教学内容:

  本教材包括以下内容:大数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二位数除、测角、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理解、多重条形图、广角数学和教学实践活动。

  三、本教材的教学目标:

  1.知道“十万”、“百万”、“十亿”、“十亿”、“千亿”的计数单位,知道自然数,掌握十进制的计数方法,按几级读写一亿以内和一亿以上的数字,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按要求求出一个数的近似值。体验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了解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公里及其换算;

  3.知道直线、射线、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知道几个常见的角度,你会比较角度,用量角器测量角度的度数,按照指定的度数画出角度。

  4.我会计算三位数乘以两位数,再除以两位数。我会相应地估计和检查乘除运算。你可以用一位数(100以内)来数两位数,用一位数来数几百个十,用整个十除以整个十,再用整个十除以几百个十。

  5.知道直线、射线、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知道几个常见的角度,你会比较角度,用量角器测量角度的度数,按照指定的度数画出角度。知道了垂直线和平行线,就会用尺子和三角形画垂直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

  6.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图,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从现实生活中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理解运筹学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9.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工作,书写工整的好习惯。

  四、教学难点:

  1、1亿以内的读写,培养学生的数感。

  2.让学生掌握乘法的估计方法。

  3.让学生理解竖平行线的概念,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出竖平行线。

  4.让学生知道两种复合条形图。他们可以根据图表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查找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通过简单的例子,让学生初步了解运筹学和博弈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提高本学期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理解大数的教学突出数学的趣味,联系生活资料,培养学生的数感;计算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数字意识。

  2、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让学生愿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学活动中。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渗透到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1)为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供丰富的素材。

  (2)注重体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和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我探索活动,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学习经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创新评价,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节省对学生数学学习结果的关注,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多关注学生掌握了什么,取得了什么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

  5、关注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加强个体辅导。

  6、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灵活处理教材。

  7、掌握套路,确保教育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我们要以教学为中心,加强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努力实现传统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认真、勤奋、求真、求知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8、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强调“好好学习”,不允许任何人落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27页例2及练习四的3、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学会对身边的事物进行编码。

  2.培养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这是重庆市高新区歇台子片区的邮政编码。你知道这个编码中各个数字表示的意思吗?

  学生:我知道,40代表重庆市,00代表市中心的几个区,41代表歇台子片区。

  教师:这是老师的身份证,从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1:我知道老师来自×地方。

  学生2:我知道老师出生于×年×月×日……[点评:复习邮政编码、身份证的编排规律为本节课自己设计编码做好了铺垫。]

  二、编排学号

  教师:生活中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地方用到了数字编码。希望小学给每位学生编学号时,设定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如2003年入学的5年级10班的24号男同学的学号就是0。

  教师:学号0的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吗?

  学生1:03表示入学年份;10表示班级,24表示所在班内学号;末尾的1表示男生。

  学生2:为什么5年级的5没有编入学号呢?

  学生3:我知道,因为年级每年都会发生改变,可我们学号为了方便统一管理,从入学时就应该是不变的,要是编入年级号,那么每人每年学号都要修改,就很麻烦。

  教师:从0这个学号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1:这是2005年入学的2班40号同学。

  学生2:并且还是一个女生。

  教师:这个班有45人,并且最后一位是男同学,你能编出他的学号吗?

  学生:能,前两位表示入学年份05,第3、4位表示班级02,第5、6位表示班内学号45,末尾表示男生1,连起来就是0。

  教师:那你们可以按上面的方法给自己编一个学号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点评:本环节通过分析学号的编排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会自主设计学号。]

  三、课堂活动

  1.教师:我们这两天学的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你们能否自己设计一个编学号的方案,给组内同学编学号?

  学生1:我打算一个数字编年级,一个数字编班级,一个数字编组号,还有一个数字编组内同学。

  学生2:……

  学生确定方案后,完成自我设计,展示并进行交流。

  2 .教师:同学们想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吗?

  学生:想。

  教师:好,我们就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

  学生动手尝试,选1~2人上台展示并说说是怎么编的。

  教师小结并指出:其实在你们的户口簿上已经预留了一个身份证号码,回家去核对一下,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3.完成练习四第3题。

  [点评:本环节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人人参与,这样既突出了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问题之间的关系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理解数学、热爱数学。]四、全课小结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编码,比如楼牌号、街道门牌号、车牌号等,希望你们用心去观察、思考,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去研究,你们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学教案11-26

初二上册数学教案12-06

初一上册数学教案03-02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03-12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亿以内数的读法03-03

幼儿园小班上册数学教案04-08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08

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03-0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3-17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55561.html
(0)
上一篇 2024年 9月 23日 23:36
下一篇 2024年 9月 23日 23:4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