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
1、资本产生历史前提是商品流通,最初以货币形式作为商人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与地产相对立,货币流通公式为G(货币)-W(商品)-G(货币),而货币占有者就变成了资本家,资本家投入货币流通,直接目的不是获得商品使用价值,而是追求剩余价值,也称为利润循环运动增值;
2、货币占有者(资本家)要把货币转化为资本,就必须在商品市场找到自由工人,这里所说的自由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工人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商品来支配,另一方面工人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的一无所有,没有实现自己劳动力必需的东西;
3、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高度产物,但仅有商品流通和货币交换并不能产生资本,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的时候,资本才会产生;
4、劳动力价值可以归结为一定量生活资料的价值,包含满足自身生活资料、子女生活资料和技能教育费用三个方面,劳动力消费过程就是商品和剩余价值生产过程;
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1、劳动过程就是人的劳动借助劳动资料是劳动对象发生预定变化,其中人的劳动表现为生产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二者则表现为生产资料;
2、资本家消费劳动力过程有两个明显特征,其一是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的劳动属于资本,其二是产品是资本家的所有物,而不是直接生产者工人的所有物;
3、资本家不仅要生产价值,即生产具有交换价值的使用价值,又称用以出售的商品,同时还要生产剩余价值,即生产出来的商品价值,要大于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及劳动力价值总和;
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统一,对于价值增殖过程,资本家占有的劳动是简单社会平均劳动,还是复杂繁重劳动都没有区别,因为剩余价值只来源于劳动量剩余,即劳动过程时间延长,
5、资本家投入原料、辅助材料即劳动资料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并不改变自己价值量,因而称为不变资本,资本家投入劳动力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改变自己价值,因而成为可变资本,由此资本两个组成部分,从劳动过程分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价值增殖过程则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6、商品价值=C(生产资料资本)+V(劳动力资本)+M(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M(剩余劳动)/V(必要劳动),剩余价值率是劳动力受资本剥削程度或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程度的重要体现,通常工人用它工作日的一半以上生产剩余价值,都被利润、利息、地租和税收等名义瓜分干净;
7、工作日是一个可变量,首先由不断再生产工人所必需劳动时间决定,但其总长度总是随着剩余劳动的长度和持续时间变化,其最高界限取决于两点,第一是劳动力的身体极限,第二是道德界限,即劳动力必须有时间满足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其需要的范围和数量由一般文化状况决定,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上,工作日正常化过程表现为工作日界限斗争,这是全体资本家和全体工人之间斗争核心;
8、剩余价值量=预付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受剥削工人减少可以由劳动受剥削程度提高来补偿,由此资本家要尽量减少雇佣工人数量,在劳动力价值和受剥削程度固定情况下,不同资本生产剩余价值量,与这些资本可变部分转化为活劳动力的量成正比,
9、货币占有者只有在生产预付最低限额超过中世纪最高限额,才会真正变为资本家,在资本主义生产初期最低限额资本很难从单个人手中找到,其一来自于国家对私人补助,其二是某些工商部门经营享有合法垄断权公司,他们是现代股份公司前驱;
10、从价值增殖过程来看,生产资料成为吮吸他人劳动手段,不是工人使用生产资料,而是生产资料使用了工人,不是工人把生产资料当作自己生产活动的物质来消费,而是生产资料把工人当作自己的生活过程来消费,并且资本生活过程只是资本作为自行增殖的价值运动,以至于夜间停止不用活劳动力的熔炉和厂房,对资本家来说是一种纯粹的损失,这也是资本家要求工人做夜工的根源所在;
三、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通过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改变工作日的两个组成部分的量比例而生产的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2、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正比,提高劳动生产力来使商品便宜,并通过商品便宜来使得工人本身便宜,是资本内在冲动和经常趋势,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发展劳动生产力目的,是为了缩短工人必须为自己劳动的工作日部分,以此来延长工人能够无偿为资本家劳动的工作日另一部分;
3、协作通过扩大劳动空间范围和缩小生产范围,来缩短社会生产必要劳动时间,从而成为资本主义生产起点,协作工人数量取决于单个资本家能支付多大资本量来购买劳动力,当有足够同时被剥削的工人人数,从而生产出足够剩余价值量,就让雇主摆脱体力劳动,由小业主变成资本家;
4、资本主义管理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制造产品的社会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资本价值增殖过程,资本家不仅是工业管理者,更是工业司令官,资本家享有工业上最高权力,他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来更有利剥削工人;
5、以分工为基础协作发展成为工场手工业,它让商品从一个要完成许多种操作的独立手工业者的个人产品,转化为不断只完成同一种局部操作的各个手工业者的联合体社会产品,这种社会分工可以用同量劳动生产更多商品,从而让商品变得便宜和加速了资本积累,这时劳动生产率不仅取决于劳动者技艺,也取决于劳动工具完善程度,从而推动了机器大工业时代到来;
6、生产方式变革在工厂手工业中以劳动力为起点,在机器大工业中则以劳动资料为起点,先是工具机,其次是传动机,最后是发动机,其中工具机创造引发了蒸汽机革命,它让人不再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而只是作为动力作用于工具机,人的肌肉充当动力意味着可以被风、水和蒸汽等来代替;
7、协作和分工产生生产力,不费资本分文,它是社会劳动的自然生产力,而机器大工业则把巨大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由此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机器总是全部进入劳动过程,部分进入价值增殖过程,对于资本来说,只有机器价值和它所代替的劳动力价值存在差额情况下,机器才会被使用;
8、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第一个口号是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它把工人家庭的全体成员都跑到劳动力市场,把男劳动力价值分到了全家人身上,让男劳动力贬值了,即通过扩大资本剥削领域,又提高了剥削程度;
9、资本主义使用机器消灭了工作日的一切自然界限和道德界限,一方面创造了无限度延长工作日的永动机,另一方面让被机器排挤工人游离出来,制造了过剩的劳动人口,不得不听命于资本强加给他们的规律,由此产生经济学悖论,即缩短劳动时间最有力手段,竟然变为工人及其家属的全部生活时间转化为受资本支配的增殖资本价值的劳动时间的最可靠手段;
10、自从剩余价值生产不能通过延长工作日来增加后,资本就竭尽权力一心一意加快发展机器体系来生产相对剩余价值,一方面通过提高机器速度,另一方面则扩大工人看管机器数量,即扩大劳动方位,来提高劳动强度,增加剩余价值;
11、资本主义生产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一方面聚集了社会发展动力,另一方面则破坏了人和土地之间物质变换,即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组成部分不能回归土地,从而破坏了土地持久肥力,同时也破坏了城市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农村工人的精神生活,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技巧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技巧的进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进步,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
12、资本主义生产不仅是商品生产,同时也是剩余价值生产,工人不是为自己生产,而是为资本生产,只有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或者为资本自行增殖服务的工人,才是生产工人;
13、劳动生产率通常于自然条件相联系,外在自然条件分为两大类,其一为生活资料自然富源,如土壤肥力和鱼产丰富的水域,其二为劳动资料自然富源,如奔腾瀑布,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属和煤炭等,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即农耕文明时期,第一类自然富源具有决定作用,但发展到较高阶段后,即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生产时期,第二类自然富源则具有决定性意义;
1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人对自然支配为前提,过于富饶自然会使人离不开自然的手,由此资本的祖国不是草木繁茂的热带,而是具备自然产品差异形和多样性的温带,这是形成社会分工的自然基础,社会通过控制自然力来节约利用自然力,用人力兴建大规模工程来占有和驯化自然力;
15、劳动力价值是由平均工人通常必要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的,劳动力价格与剩余价值相对量取决于三种情况,第一是工作日长度,第二是劳动强度,第三是劳动生产力,资本自行增殖的秘密在于资本对别人一定数量的无酬劳动支配权:
16、劳动力价值转化为工资,它总是小于劳动价值产品,因为资本家总是使劳动力执行职能时间超过再生产劳动力本身价值所需要的时间,只是相对奴隶劳动下,所有权关系掩盖了奴隶为自己劳动,而在雇佣劳动下,货币关系掩盖了雇佣工人的无代价劳动;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47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