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2003年9月,上海市沪亭北路上的住户们都欣喜若狂。他们收到消息,因城乡建设,这里就要拆迁了!
听到这个消息后,最高兴的,要数同样住在沪亭北路的张新国一家了。
那几天,张新国一家激动地觉都睡不着。如果拆迁,自己两套宅基地,300多平米的使用面积,赔偿的钱和房子,足够一大家人无忧无虑地生活了。
可当赔偿方案下来后,张新国愤怒不已。扬言没有6套房和1个亿,绝对不会搬走。
为此,他硬是带着全家扛了14年,那最终,他的愿望实现了吗?
01
张新国,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
年轻时,他在一家建筑公司上班,公司待遇好,工资也很高。很快他便攒下了一大笔钱,早早地过上了小康生活。
不久,他结婚了。因为妻子是家中独女,岳父岳母不舍得姑娘搬出去住,于是张新国便搬去了岳父岳母家里,而这里,就是后来的沪亭北路。
岳父一家自1951年,就生活在这里,建成40多年的房子也已经很破旧了。为了改善一家人的生活条件,1996年,张新国掏出20万元,在这个宅基地上重新盖起了一栋2层楼高的小洋房。
因为在建筑公司上班,张新国自然将自己家的房子修得别具一格。
房子的外部采用的是当时流行的仿欧式装修,粉色的瓷砖加上拱形的窗户,与周围邻居们灰旧的房子一比,别提多气派了。
就这样,一家人在这栋房子里愉快地生活下去。
很快,妻子给张新国生下了1儿1女,家里就更热闹了。
但这样的愉快随着儿女的逐渐长大消失了。
原来,儿女成人后,工作都很普通,根本就买不起新房子。
所以结婚后,孩子们依然拖家带口地挤住在这栋房子里。人多空间少,大家相处起来,就难免产生怨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2000年,张新国咬咬牙,掏出多年的积蓄,再加上儿女凑的15万,在原来的房子上,又加修了一层。
为了彻底解决住房问题,张新国还将邻居家的宅基地买了过来,一起扩建。
就这样,家里的居住面积一下子就达到了300平米。孩子们都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虽然4世同堂,但总算可以安安生生地过日子了。
与原计划一样,房子的宅基地扩大后,新修的房子不仅够自己一大家人住,还有多余的房子租出去。当时,他每个月光租金都可以收到3000元到4000元,一年算下来,也有4万多,而这些收入解决了一家的日常开销问题。
原本这样的日子过得也挺美,可是,2003年下达了拆迁通知后不久,张新国一家却陷入苦恼!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02
其实,当时收到拆迁通知时,张新国一家都是很兴奋的。毕竟自己家面积大,拆迁后儿女们既能得到房子,又能得到现金赔偿,以后的日子就更好过了。
一家人左等右等,终于等来了自家的赔偿方案。可方案一到手,全家人都傻眼了。
原来,当时拆迁政策是按照房屋宅基地证书上标注的面积进行赔偿,并不是以实际居住的面积来赔偿。
虽然张新国家实际居住面积有300多平米,但是宅基地上的面积其实跟邻居家的破房子是一样大了,这就意味着虽然自己家比领居家大很多,但能拿到手的赔偿款是一样的!
不仅如此,房屋的分配也是以家里的男丁数为标准。张新国家有1个儿子,所以可以获得大中小3套房子为补偿。而女儿只能享受多子女政策多分一套房,这样算下来,分到手的就是4套房。
可是,邻居家因为有2个儿子,就能分到大中小分别2套房子,也就是6套房子。甚至有一户领居家那个走丢的儿子,都按照政策赔偿了一大一中一小三套房。
巨大的落差让张新国全家都非常气愤,两个孩子更是为了房子分配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
原本是飞黄腾达的美事,最终却让一家人变得跟仇人似的。
这让张新国越想越气,便三番四次上门理论。但是工作人员态度坚决,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这直接把张新国惹毛了。
2003年7月,当所有人都在风风火火地签拆迁协议时,张新国直接拒签,扬言不给6套房和1个亿,就绝对不搬!
03
张新国之所以这样说,其实是怀有侥幸心理的,因为他知到自己家所在的这条路拆迁后,会被扩建成一条4车道的主路,而这条路又是必定要过自己家的。所以,他料想只要自己坚持坚持,最后一定会有谈判空间。
可是,让张新国万万没想到的是,拆迁工作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坚持而改变。
很快,施工队就开着挖掘机将周围的房屋铲成平地,紧接着,道路施工也马不停蹄地开始了。
很快,一家人就尝到了苦头,周围隆隆的拆房声整日整夜地响个不停,扑面而来的灰尘,即便关好门窗,依然在家里铺上了厚厚的一层。
张新国捶胸顿足,但他还是在不断想办法。
一天晚上,他突然想到自己从邻居家买的宅基地证书上没有盖章,如果自己证明了这张宅基地证书有效,就一定能增加赔偿。
于是,张新国有了新方向,他四处托人找关系,将当年留存在住建局档案馆里的资料提出来,还请来了当初卖宅基地的邻居给他作证,终于如愿以偿地在那张宅基地的证书上盖上了章。
由此,张新国确实可以得到更多的赔偿款。
可是,这些赔偿款依旧无法抚平他内心巨大的落差,想来想去,他又想到了岳父手里还有一张宅基地证书。
他翻箱倒柜将证书找出来后,马不停蹄地找到了开发商,可开发商看完后,却以这张证书因为是上世纪50年代时发的,已经无法认定该宅基地证书是否有效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
这样的结局让张新国火冒三丈,他想,反正都这样了,那就刚到底算了,看看最后究竟是谁会认输。
04
但是,为了赌气,张新国一家真是受够了苦头。
拆迁结束后,公路的修建如期开始,他们避开张新国家。将原计划的4车道修建完成,只是临到张新国家时,原本的4车道突然压缩成2车道。
随着公路的修筑完成,张新国家的苦日子算是真的来了。
作为主干道,这条路自通车之日起,就承载着极大的车流量。白天汽车在家门口飞驰而过,每每想出门,他们都需要小心翼翼地等待半天。
一到晚上,这条路就成了大货车进城的主力军,巨大的卡车每次经过,发出巨大的轰鸣声,甚至连房子都跟着一起颤抖。
更要命的是,因为道路突然从4车道收紧成2车道,一些路况不熟的司机,会因为刹车不及时,直接冲进家门。
接二连三的车祸,让一家人备受煎熬。
久而久之,张新国一家人还背上了贪财的“钉子户”的坏名声,只要过路的,都会指着他们明嘲暗讽一番。
最令张新国难受的是,岳母就是在一场车祸发生时,受到惊吓,导致心脏病突发去世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张新国的心态发生着极大的转变。其实,他早就不想在这里继续住下去了,可为了一口气,只能硬着头皮,不愿意认输。
就这样,时间一晃14年过去了。
05
2015年,九里亭街道在当地规划出了医院、学校、养老院等多个项目。
可要想实现这些布局,首先就得处理好遗留的拆迁问题。
而两个人的出现,很快就扭转了张新国一家的局面。
这两个人陆辉和徐民强。陆辉深知,张新国之所以不愿意搬迁,其实是有赌气成分的。
所以,他不着急跟张新国谈拆迁的事,而是隔三差五到家里去嘘寒问暖。
那时的张新国,已经69岁,上面还有87岁的老人。为了保障一家人的安全,他特地安排人在张新国家周围安了一圈铁护栏,还多次叮嘱他们出门一定要非常小心。
一开始,张新国见到新领导,也是大吐苦水。但是见到陆辉和徐民强两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心里的气也已经消完了。
张新国何尝不知,自己再坚持下去没有任何意义了,自己的这种行为也对公共利益产生了损害。
就这样,张新国开始松口,陆辉也抓住机会跟张新国深入交谈了一次。
06
陆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的环境实在不适宜他们居住,想想如果当年同意了,这14年他们其实可以过得非常惬意了。
听到这里,张新国自然是同意按照原方案进行补偿的。
为了感谢张新国的配合,当地也做了非常人性化的安排,一是提前拨给他们70万赔偿款,用于给87岁岳父购买商品房。
同时,张新国有一套自制的重达1.5吨的鱼饲料加工设备,无处存放,他们也特地安排了人将其先行搬至当地的一家仓库进行存放。
不仅如此,考虑到张新国一家人年龄比较大,所以在搬家那天,他们还安排了4名志愿者去协助他们搬运物品。
对于这些关心,张新国感动不已。
搬家那天,张新国站在这栋自己住了40多年的房子下面,久久伫立。似乎在跟多年的老友道别。他感叹道:“要走了,真舍不得呀!”
一旁的女儿听完后,忍不住地吐槽道:“有什么舍不得,这破地方我早就受不了了!”
2017年10月,这栋独自挺立了14年的3层小楼,轰然倒塌。不到一个月,这条繁忙的交通线终于被彻底打通。宽敞的道路上,司机们终于可以安心驾驶了。
那么,张新国一家最终究竟赔偿了多少呢?
据张新国透露,还是按照原来的标准,赔偿了4套房和230万拆迁补偿款。
虽然结果与14年前一样,但此时的张新国却很坦然。他说,新房子很宽阔,每天早上阳光洒在房间很美。最重要的是,那里很安静,再也没有汽车的轰鸣声。
“以后啥也不想了,就想安安心心养老!”
到最后:
很多人认为,张新国是太贪,最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但是,张新国有权利维护自己的利益,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有冲突,就会逼着人想办法解决,而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进步。
从以往的处理方式上,我们就能看出很明显的进步。一开始,工作人员只是按照章程办事,虽然于法无误,却因为沟通的生硬加深了双方矛盾,最后不仅事情解决不了,还让双方处于敌对的状态。
但是,在进行调整后,他们的处理开始人性化,懂得听取他们的声音,愿意听他们的诉苦。只有愿意听到老百姓声音的人,才是真正愿意推动事情解决的人。
这种进步,是一次很好实战演练。
所以,这件被全网讨论了14年之久的“钉子户”案例,最后被成功搬上央视新闻,因为这场拉锯战,最后引来了完美的结局,实现了政策与百姓之间的双赢。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47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