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猪价行情(猪价网生猪价格)「建议收藏」

明年猪价行情(猪价网生猪价格)「建议收藏」近日,农业农村部猪肉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接受邢正国际电话会议采访。 朱增勇认为,上半年总体供应比较充裕;预计3、4月份猪价将跌至10元/斤左右,4、5月份后猪价将逐步回升。9月份可能处于一…

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近日,农业农村部猪肉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接受邢正国际电话会议采访。

朱增勇认为,上半年总体供应比较充裕;预计3、4月份猪价将跌至10元/斤左右,4、5月份后猪价将逐步回升。9月份可能处于一个反弹的阶段,但整体可能还是围绕16元/斤的盈亏平衡点上下波动。预计全年猪价最高值将出现在今年12月,最高价可能在18元/斤左右。

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农业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

或者暂时延缓猪价下跌。最近猪粮价格跌至5.57,进入二级预警空后,国家发出了及时收储的信号。

朱增勇认为:首先,从收储时间来看,预计在2月底或3月初。从效果上看,可以延缓或暂时降低猪价下跌的速度和幅度,但对整体下跌趋势应该不会有太大影响。后续还可能进行第二轮收储。

朱增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后期猪价走势。

首先,从上游饲料来看,从育肥猪的饲料产量变化来看,基本上在去年8-9月份一直到11月份都呈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虽然12月份略有下降,但总体产量水平高于上半年。也就是说,从育肥猪饲料的角度来看,基本预示着未来两三个月左右商品猪会出来,一季度整个商品猪的供应量还是。当然,这几年可能也有人关注了。虽然从去年12月第二周开始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年前猪肉价格略有回升,但我认为这主要是受消费提振的影响。最近两周猪价整体呈现小幅下跌,最近两天出现明显下跌。

另外,从仔猪供给来看,去年下半年,尤其是三季度仔猪饲料产量整体呈现较高水平。基本上预示着未来半年左右的商品猪供应。因此,2021年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整个仔猪饲料的产量是可以预测的,也就是今年上半年,供应比较充裕。

另一个是7月以后能繁母猪数量减少对周期的影响。从能繁母猪的全母猪饲料产量的变化来看,虽然与全国能繁母猪的产能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也就是说从三季度开始,全母猪饲料的量是在下降的,但是总体下降比较温和,反映了实际的生产过程。从猪的存栏量来看,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的能繁母猪总数仍然呈现这种增加的趋势。从统计局公布的整体库存数据来看,与我国整体规模领域的库存数据基本一致。从去年全年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变化来看,只有10月份的存栏量出现了环比小幅下降。另外,从能繁母猪的存栏量来看,有两种,因为北方可能会有一些省市,比如山东的一些地方,可能会有比较大的下降。但从全国来看,相比7月份的高峰,12月份只有100万头左右的下降。反映出当前整体能力水平仍处于较高位置。

2022年猪肉供给或再增5%

朱增勇认为,2022年前,12家猪企整体商品猪出栏量将比上年增长20%-30%左右,出栏重量可能比去年有所下降。

从小规模农户的角度来看,有些调查可能基本稳定。从定点监测的情况来看,基本上包括散户在内的行业中小养殖场整体库存都处于下降趋势,但整体降幅并没有之前很多调研数据那么大。

因此,无论从规模场、养殖企业还是中小散户来看,从去年三季度到四季度,总体来看,整个能繁母猪的生产力变化还是处于一个比较温和的状态,尤其是10月中下旬,直到12月初猪价出现反弹。11月和12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降幅明显收窄,12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仅持平并略有下降。即使是规模场也呈现出与前四个月的明显差异,这意味着去年四季度猪价的反弹延缓了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减少。

统计局公布的12月底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327万头,距离生猪调控实施方案中4100万头的上限仍有较大差距。所以从全年的整体供给和国内的产量来看,我和另一位专家也对2022年的生猪出栏量做了一个预测,我们的预测同比增速仍然在15%-16%之间。当然,考虑到2022年初进口量大幅下降,预计今年在250万吨左右,去年为371万吨。如果考虑到去年冷库部分猪肉将于2022年投放,猪肉整体供应量同比增长5%左右。

猪价反转至少要等到2023年上半年

朱增勇和业内专家预测,猪价至少会在2023年上半年出现反转,届时整体供需形势可能会有所好转。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如新冠肺炎疫情,已在2023年得到缓解,消费得到提振。预测2023年二季度猪价可能进入新一轮周期。

但短期来看,因为去年年底能繁母猪整体产能并没有大幅降低,另外虽然淘汰了一批能繁母猪,但是淘汰了落后产能,整体能繁母猪的效率也提高了。所以从今年四季度来看,即使供应量同比涨幅有所放缓,但这应该在一个小范围内。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年整体均价应该还是亏本的。

但是今年还有两个问题,就是饲料整个成本可能会居高不下,甚至会出现上一轮。因此,今年上半年将出现第二轮能繁母猪产能的减少,这将影响到11个月左右的商品猪供应,也就是2023年的商品猪供应。从全年整体猪价来看,预计高点将出现在今年12月份,高点可能在18元/公斤左右,8、9月份可能处于反弹阶段,但整体盈亏平衡点可能仍在16元/公斤左右波动,全年相对高点可能要到四季度才会出现。整体来看,全年的整个养殖收入都会处于亏损状态。

另外,从生猪存栏指数和能繁母猪存栏指数来看,虽然十三五中后期我们整个生产主体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规模场来看,整体规模场整体产能水平较2017年正常水平提升近40%。与当时相比,能繁母猪整体存栏水平提高了20%左右,生猪出栏量提高了30%左右。另一个是从整体龙头养殖企业来看,因为2021年龙头养殖企业基本占全国总屠宰水平的15.6%,预计今年可能接近20%。因此,从整体产能判断的角度,更应该关注这部分龙头或规模以上养殖场的产能变化。

另一方面,从能繁母猪饲料的角度来看,因为我们对比了饲料产量和能繁母猪整体下降的情况,讨论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在猪价下行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养殖户可能会减少配合母猪饲料的使用,所以相对来说,能繁母猪整体生产能力的下降幅度可能会低于整个饲料的下降幅度。从商品猪存栏量和仔猪饲料产量的存栏数据来看,去年四季度并没有出现明显下降,甚至出现了小幅增长。这可能是因为猪价下跌导致部分养殖户减少母猪饲料的使用,导致母猪饲料整体产量下降幅度高于实际。以上是我对整个猪肉收储,猪周期,猪价走势的预测。

问答环节

1.母猪效率的提高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和几年前相比差距有多大?

朱增勇:从能繁母猪来看,基本上能繁母猪的产能现在处于恢复状态。也就是说,在2019-2020年,因为当时有三元杂母猪和超能母猪,所以当时整体能繁母猪的效率明显下降。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随着超役和相应的三通母猪的淘汰,当然可能还有一部分养殖户仍然只保留一部分,但是这个比例应该已经下降到10%以内了。事实上,从整个尺度场来看,基本上平均PSY水平已经能够上升到17-18级的水平,也就是说,基本上已经恢复到瘟疫之前的水平。

2.最新一轮能繁母猪去产能主要是散户还是规模养殖场?

朱增勇:主要是散户和小户走得多。我们在开头提到,其实从能繁母猪的规模来看,他的去产能主要是去年8-10月份,9-10月份是高峰期,环比下降1%以上。前8月和11月环比略有下降,12月甚至略有上升。但6月份以来,中小农户能繁母猪数量一直在下降。9-10月环比跌幅超过2%。比如9-11月份有较大跌幅,但到了12月份,随着猪价的反弹,环比跌幅不到1%。另外,从不同地区来看,北方地区的去工业化速度比南方快。原因之一是猪价下行叠加了部分地区在部分时间段可能发生的动物疫病,导致部分能繁母猪去产能。

3.最近很多质疑在于规模养殖场的经营不如散养户,包括最近披露的上市公司严重亏损。那么,在计算2022年的计划发行时,是否需要打个折扣呢?

朱增勇:从成本上来说,我觉得规模场如果单纯以全流量成本来看,其实应该相对更低。但是如果叠加财务成本、固定资产折旧等其他部分,那么他的整个成本肯定会比散户高。但我觉得这也是目前暂时的现象。对于散户和小户来说,总体来说可能更关心流量成本。但实际上,如果加上一些人工成本等因素,他们的成本并不低。而我认为这种成本分化只是暂时现象。

从中长期来看,未来整个养殖成本的下降在于这些龙头养殖企业。当然,从绝对成本的比较来看,中等户的成本相对更有优势。因为这些养殖龙头企业的效率,包括全员,还有一些防疫的成本肯定比中小户高,他们这方面的成本就高。此外,由于养殖密度相对较高,一些大型养殖企业在发生动物疾病时,损失可能会超过中小型散户。所以他们在计算成本的时候,必须把这部分死亡的损失加进去。另外,就整体死亡率而言,2020年死亡率可能是30%。去年,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率可能会下降到10-15%之间。

4.从养殖总成本来看,目前散户和规模养殖场的区别有多大?

朱增勇:有两种。第一,从自育和外购仔猪的角度来看,目前外购仔猪的成本肯定更低。因为相对来说,饲料等两项成本基本没有太大的悬殊。同样的规模下,更多的是仔猪的成本。目前仔猪价格处于9月份的相对低位。虽然11-12月份有所回升,但整体应该在200元左右。目前仔猪农户外包成本比自繁低1元/斤左右,所以从今年上半年整体市场风险来看,外包仔猪整体市场风险小于自繁。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一般来说,做得好的都是那些养殖效益好,母猪养殖业绩好的企业。目前成本在14元/斤左右。目前平均成本在16元/斤左右。对于散户和中小户来说,基本上他们的成本在14-15元/斤左右,比行业平均成本低1-2元/斤左右。

5.如何看待正邦母猪存栏量锐减?如果今年上半年大型企业继续亏损,他们的现金流将无法承受。会不会加快去资本化?

朱增勇:从目前来看,这些龙头企业今年肯定会是一个增产的过程。从能繁母猪的产能对后续市场的影响来看,我觉得龙头企业考虑的可能与中小户不同。我觉得今年他们的重点可能更多的是在能繁母猪存栏结构的优化上,重点不会放在实质性的去产能上。中小家庭今年整体可能会有一个去工业化的加速过程。对于龙头养殖企业,部分上市企业的屠宰量可能会减少。但总的来说,他们的宰量不会有太大变化,可能会有逆势增长。因为从整个行业的生产主体来看,尤其是在猪价下行周期中,市场竞争变成了散户和这些规模龙头养殖企业的竞争。那么对于每个个体企业来说,他们的现金流是否足以抵御今年的低价,我个人不好判断。

6.你对2-3月猪价的判断是什么?生猪供应充足,消费旺季不旺,会导致猪价再创新低吗?

朱增勇:我觉得可以。我们做了一个预测。我觉得三四月份的猪价可能会跌破上一轮的低点。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的猪价,上一轮最低点在13.7元/公斤左右。10月第一周跌至12.5元/斤。根据今年整体供应量和猪价走势,预计3、4月份会跌到10元/斤左右,这个时候可能是新低。预计4、5月份以后猪价会逐渐回升。

7.关于行业内不同科目的成本,我们也看到,2021年12月,有企业称其成本在16元/公斤左右。2022年这个成本大概在什么范围?会比2021年低还是高?

朱增勇:我觉得这个问题主要看今年饲料成本的变化。因为仔猪的成本,其实变化应该不是特别大,主要看饲料。最近饲料价格也涨了。综合来看,我觉得饲料可能处于微涨状态。如果按照自育的标准测算,成本预计在16元/斤以上。去年四季度成本跌破16元/公斤,但如果今年饲料价格上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行业整体成本较去年四季度略有上升。

8.你刚才说今年四季度猪价会反弹到高点,2023年猪周期才会反转。如何理解这两者?

朱增勇:我认为今年年底的反弹只是季节性趋势。因为即使在猪价下行周期,也是有季节性趋势的。为什么今年年底猪价会出现小幅反弹?主要依据是今年10、11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比7、8月份有所下降。所以到年底,供应紧张的情况会有所改善。另一个是去年下半年在冷库里堆积的冻品,今年上半年可能会逐渐流向市场,被逐步消化。所以下半年从自身供应来看,其供大于求的局面有所缓解;二是冻品在市场上的流通会逐渐放缓;另一个是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整体形势的好转,下半年整体消费需求将得到提振。

从周期反转的角度来说,其实我觉得很多人可能对周期反转有不同的理解。但我个人的理解是,只有当供给明显下降,比如同比下降5%以上,才能带来新的周期。如果它的整个变化幅度只有正负1%,那只能是小周期趋势。从以往有监测数据以来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变化来看,2015年下半年,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下降15.6%,在2016年6月份的价格上涨前期带来了历史新高。

所以从过去整个周期的变化来看,如果单纯是市场价格规律引起的能繁母猪生产能力的变化,只能带来一个小周期。也就是说,在某一段时间内,比如消费刺激、政策干预,或者在各方市场力量的一致预期下,会有这种出乎意料的上涨,比如去年10月中下旬到12月初的上涨。其实我觉得当时猪价是有这种超跌成分的,实际供求情况并没有明显变化。这种供求状况无法解释为什么猪价在短短八周内上涨了7元/斤左右。

所以,其实猪价的反弹除了供求形势之外,可能还有一些市场力量,凭借当时的一些供求形势,包括市场信心的变化,促成了猪价的反弹。但从周期性反转的角度来看,如果产能的减少只是单纯的市场规律造成的,并不会带来明显的周期性持续增加。除非猪价下行的时候再叠加一些其他因素。就像2016年的环保政策,以及2010年部分地区影响较大的动物疫病和仔猪腹泻。这些因素会导致能繁母猪整体产能同比下降10%以上甚至15%以上,所以在这种状态下会迎来一个大周期。

而且你对比这些周期可以发现,其实这些周期比较高的时候,猪价处于历史比较高的时候,只有两个周期,2007年和2019-2020年。虽然2011年和2016年的猪价都创出新高,但是可以看出两个周期的高点差距并不是很大。只是其他一些外界因素导致当时整个能繁母猪的生产力下降幅度较大,但还是处于一个相对合理适中的水平。但在2007年和2019-2020年,无论是猪价处于高点的时间,还是本轮的高点,都明显高于上一轮。也就是说,这种大周期只有在叠加一些其他外界干扰因素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如果仅仅是这种单纯市场规律下的去产能,我觉得整个市场前景可能没有2011年2016年的反弹那么高。当然,从整个成本来看,因为前几年,周期行业平均成本在13元/斤左右,现在已经涨到16元/斤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未来周期逆转,如果2023年能繁母猪产能以目前的速度减少,我认为整个生猪高峰的价格可能会涨到20-25元/斤。但如果没有其他外部因素,很难涨到25元/斤以上。

9.去年猪价最低降到10元/斤,当月能繁母猪2%以上。根据你的预测,如果今年跌破10元/公斤,行业产能去工业化是否会加快?

朱增勇:我觉得这个问题分两个方面。对于中小家庭来说,他去产能的速度是很快的。连续三个月的环比跌幅,包括7、8月份的跌幅都比较大。但从规模场来看,即使在高峰期,也低于中小散户整体产能的去化水平。如果趋势与我们的预测一致,那么这个去产能时间很可能会持续到5-6月份。如果走势像去年9月,与预期走势不符。可能是在3、4月份的一波下跌之后,4月中下旬再次出现这种反弹,所以很可能这第二轮反弹的整个幅度和速度都比较小。因为相对来说,从屠宰量来看,其实在5-7月这几个月,整个屠宰的水平在全年的常态中是比较低的。如果从3月份开始减量,我认为目前整个周期反转的话,更多的是看这部分规模领域整个产能的减量水平。如果大家对2023年有一个一致的预期,认为2023年会进入一个新的周期,那么很可能相当一部分养殖户即使处于深度亏损状态,也不会在这期间有这么大的量,也就是你跌到10元/斤左右的时候。如果是这样的话,意味着这个周期的时间可能会进一步拉长。产能的减少更多的是看农户的现状,包括今年上半年它的整个流动性。

另外,要区分主体,一个是养殖龙头企业,一个是中大型养殖户。如果财政条件允许,这部分农民可能不会降低整体的速度。那么,产能的减少更多的是针对中小散户,无论是他的资金实力,还是他对市场的敏感度。从去年它整体产能的减少来看,我觉得也是一个产能调整速度逐渐加快的过程。如果3、4月份猪价真的达到10元/斤左右,那段时间可能是大幅度的下调。但一旦5月份猪价出现如此小的季节性反弹,下调的速度可能会再次放缓。所以更重要的是看3、4月份创新低后猪价是否真的很低。到时候整个产能的缩减速度是否和我们预期的一样,会有这个明显的下降。

10.非洲猪瘟对散户影响还大吗,防控成本如何?

朱增勇:就在今天,我们讨论了一个问题,就是基本上从兽医和兽药的角度来说,目前每头猪的成本大概是150-200元。可能冬天用的多,夏天用的少。夏天每头猪50元左右,冬天100多元。至于非瘟疫对整个产能或者中小户的影响,我觉得目前还是分区域的,就是北方的一些地区,比如山东的一个地方,可能确实在2020年12月到2021年2月出现了明显的产能下降。不仅仅是这样的散户和小户,包括一些大的上市公司,那段时间也是亏损比较大的,所以很多专家在去年上半年的时候,对去年的形势判断错误。如果看2021年冬天一些地方的动物新疫病的影响,比如安徽,我们调查的结果是这种动物新疫病死亡率比较低。这时候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出现小白条,和病逝前提前放条有关。此外,与非瘟疫的第一次相比,当前地区的整个疾病的毒力与非瘟疫的最初时间相比明显下降。

但是对于散户和小户来说,我认为除了非瘟疫之外,相当一部分养殖户在猪价下行的时候亏损,或者其他一些原因,比如流动性的影响,疏于管理。我觉得这个可能比非瘟疫本身影响更大。这种情况下,冬天除了非瘟疫,还有其他呼吸道疾病。所以当猪价下行的时候,对于散户来说,这种病,包括非瘟疫,可能就高了。但就整个行业而言,与非瘟疫初期相比,无论是软硬件环境还是养殖户防控损失、拔牙等措施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所以整个行业,无论是散户还是中小户,都不是影响行业的主要因素。但是对于一些地区,一些农户来说,一旦出现懈怠,可能会造成比较大的损失。

11.中型养殖场从去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情况如何?

朱增勇:目前我们不单独把中型养殖场拿出来,只是把年产500头以上的养殖场全部拿出来,监控它整个存量的变化。我刚才说的是,无论从生猪和仔猪的供给端,其实都没有明显的下降,只是在逆势增长。能繁母猪整体存栏量仅在去年9-10月份出现明显下降。相对而言,在其他月份,整体下跌相对温和,尤其是二元母猪价格大幅下跌后,部分养殖场甚至逆势增加了后备母猪数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使2023年产能反转,我认为也是一个小市场,而不是大市场。我们上次也和企业讨论过这个问题,我觉得他们的观点和我们是一致的,就是小市场,小周期市场。

12.为什么觉得母猪逐年繁殖比逐月繁殖更有意义?如果你说在7%去肥的情况下,母猪存栏仍然高于需求,理论上猪价是否会在此轮跌破历史最低点?

朱增勇:历史最低猪价,我觉得这个只能说是去年10月初的猪价。因为历史猪价,前几轮,跌破10元/斤。因为我们用的数据标准是全国统一价格,有些地区可能会跌破10元/斤,因为在过去的周期里,每斤有六七元或者七八元,这个不好说。为什么我不那么关注环比数据?与环比数据相比,仍代表其未来十个月供应量的走势。比如从去年8月份开始,能繁母猪的整体存栏量开始出现明显的环比下降,也就是说11个月以后,大概是今年6、7月份以后,它的阶段性供应过剩就会得到缓解,因为市场价格就是这样。如果你在供给和需求的某一方变化相对较小,只有需求变化较小,那么供给相对收窄的话,很可能会给市场主体带来一些信心,再加上其他因素,可能会导致这段时间猪价出现明显的反弹,所以从环比上预测猪价的走势更为重要。

但是对于周期来说,因为周期意味着它有这种反转,也就是说它不是短期的季节性波动,至少它的上涨要维持半年以上,那么它就真的是这个周期的反转。相反,核心是看能繁母猪,其绝对量或相对量是否远低于或超过正常水平的10%。如果仍然是正常情况下的调整,可能说明你的供求状况有所缓解,而不是供求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但如果能繁母猪的数量已经恢复到正常范围,比如4000万头左右。但还是保持下降,因为能繁母猪的产能下降的话,很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也就是短期内不会只增不减一两个月,其同比降幅超过10%,所以可能会继续下降,导致未来两个月的同比降幅在10%以上,达到15%左右。这两个条件都必须满足。在产能已经压减到正常水平之后,仍然表现出这种持续的下降,同比下降超过5%甚至10%,所以会带来一个新的比较大的上升周期。

如果只是在高于正常的水平上波动,甚至在4000-4100万头猪之间波动,那么可能是带来季节性小周期的趋势,因为你自身的能繁母猪能力,也就是未来商品猪的供应能力并没有逆转。如果绝对量下降过度,未来会使整个供求发生逆转。而且我觉得这个周期和上一个周期相比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例子,就是大家都开始用三元母猪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大产能。那么,在新的周期中,如果猪价出现如此明显的季节性上涨,由于进入新周期的预期,如果没有大的疫情,很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养殖户再次使用三元母猪,这也可能导致即使出现周期反转,整个猪价也会处于之前几个周期的上涨时间和区间。

来源:邢正国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4653.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1月 24日 09:51
下一篇 2023年 1月 24日 10:4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