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说到中国古代的谏官,相信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魏徵,他以直言不讳出谋划策而闻名,被唐太宗李世民视为自己的一面镜子。此外,明朝名臣海瑞扶棺而死、邹忌识破战国时人吹捧自己的原因,说服齐王广为纳谏的故事也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
相对于历史上很多著名的谏官,汉初的汲黯并没有那么出名,甚至很多人知道这个名字是因为元代书法家赵萌有一部代表作《汉书汲黯传》。作为一个让汉武帝又爱又恨,并称赞他为“宰相”的谏官,汲黯不仅以直言不讳的谏言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为后世留下了两个发人深省的成语典故,至今广为使用。
汲黯出生于东郡濮阳县,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濮阳一带。据史书记载,他出身官宦之家,祖上几代都受到魏国君主的重用。从汲黯这一代算起来,汲黯的祖上已经连续七代担任青大富,地位非同一般。汉景帝时,汲黯因其父在朝为官,被任命为太子洗马。当然,这个官职不是给太子洗马,而是给太子当侍从。
在担任洗马太子期间,汲黯严肃正直的性格使他受到人们的崇敬,而车,也就是汉武帝继位后,汲黯做官,继续担任贴身侍郎。有一年,河内县发生了一场巨大的火灾,成千上万的家庭卷入其中。汉武帝立即派汲黯带着象征皇权的符节去视察。途经河南县城时,吉安发现当地水旱灾害严重,一万多户家庭受到牵连,部分地区甚至出现父子相残的恐怖现象。于是,他冒昧地要求地方政府开仓,将粮食交到天子杰夫手中,救济灾民,并在返回朝鲜后,向汉武帝谢罪。
他在吉安虽然打着自己的命令的幌子做事,但目的是安抚百姓。汉武帝没有判他有罪,而是派他出国做荥阳县令。但汲黯认为自己做县令是在自取其辱,于是干脆告病,回了老家。汉武帝得知后,急忙把汲黯召回朝廷,让他做了中医。但是汉武帝的脾气没有汉太宗好,也没有他的孙子或者皇后及时出谋划策。所以不久之后,汲黯因为直言不讳的建议,被汉武帝赶出了朝廷,被任命为东海太守。
在担任太守期间,汲黯并不是事事亲力亲为,而是奉行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引导民众在大框架下自主发展。过了一年多,东海县发展的很好。汉武帝听说,召回汲黯,封他为太尉,九卿姓。比起官场上的很多人,汲黯还是比较有个性的。他不讲究礼貌,直接指出自己的不满。正因如此,虽然包括汉武帝在内的所有人都知道他的节操,但他很难得到提升。
对于汲黯,汉武帝是又爱又恨。他爱的是他的正直,他恨的是他的正直。刚上朝的时候,汉武帝讲了很多自己的想法,汲黯马上说自己内心欲望很多,仁义是表面的,不可能真正达到尧舜的成就。事实上,汉武帝为了平定匈奴,确实让百姓吃了不少苦头。然而,当时的汉武帝只是怒而退庭,当着侍从的面把汲黯臭骂了一顿。
他之所以只敢在背后训斥,是因为汉武帝真的很怕不知道“死”字怎么写的汲黯。当卫青将军和公孙弘丞相入宫谒见时,汉武帝可以直接坐在床上随意接见。但有一次汲黯来讲学,一向气势磅礴的汉武帝竟然因为没戴帽子而慌了手脚,躲了起来。
虽然受到武帝的尊崇,但汲黯其实也有自己的烦恼。他曾向武帝抱怨,“陛下起用大臣,如收俸禄,后来者居上。”也就是说他身边很多曾经的男人都得到了提升,地位超过了他。人们从这句话中提炼出“后来居上”这个成语,来表示后人超越前人,新事物超越旧事物。
另外,太史公司马迁写《汲黯传》时,举了汉武帝时期担任廷尉的翟公的例子。翟公刚当了朝廷大帅,来了无数客人交游,而他被贬的时候,他的前门甚至空宽到可以捕鸟,这就是成语“门庭若市”的典故。司马迁认为,翟公的遭遇,其实是和汲黯这样的直人大臣联系在一起的。
后来居上,一事无成,是现在广泛使用的成语,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让人深思。在此之上,吉安的故事其实也值得人们思考。他一生都在贯彻他的信念,即他的朝臣要及时指出皇帝的错误,他因此受到崇敬。但与此同时,他被很多人讨厌,遇到很多挫折,遭受很多打击。其实汲黯是讨厌,但无论什么时代,都需要像他这样敢说真话,热衷于“找茬”的人。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24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