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说起王阳明,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本名王守仁,阳明,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心理学大师。他精通儒释道,在心理学方面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大。尤其是“知行合一”的修养标准和“心学四决”是他心学的最高成就。
人们总以为中国儒家有两个半圣贤,第一个是孔子,第二个是王阳明,另一半是曾国藩。由此可见王阳明在修养和教化上的崇高地位。
王阳明心学博大精深,以其深刻而普遍的内涵而备受推崇。尤其是4句28字的《心学四决》,可以对人生有透彻的理解,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看待事物,都会提升一个层次。那么也能达到“知行合一”、“知物”的无上人生修养。
明,王阳明,心学四决
没有善良和恶心的身体,但有善良和恶意的行为。知善恶是良心,行善作恶是事。
没有善良,没有恶心。
这句话很像三字经里“人生之始,性本善”的意思。都说人出生后,是没有善恶观念的,这是他们心智的基础。
王阳明认为:“头脑中不能有任何杂念和杂念,就像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一样。这个想法不只是指私念,连好的想法都不能有一点点。”
由此可知,无善恶是心灵最自然的状态,是心灵的本体。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物,心的本体无善无恶,所以天地万物应该无善无恶。
有善有恶。
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有良心。俗话说,生命之初的本性是好的,但如果心失去了本体,那么良知就会被蒙蔽。良心一旦被遮盖,发出来的思想就会有善恶,但有了善恶之后,又不肯以恶为善,所以人生观就会有善恶,一个好人就会慢慢改变。
王阳明的结论是:习惯是传染的。习惯是我们生活的社会。这个观点和韩寒当年那篇《杯具偷窥男人》的观点是一致的,也就是说,随着人进入社会,慢慢被腐蚀,人的思想会发生变化。
知善知恶,就是良心。
良知是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在王阳明看来,良知是与生俱来的,是一种很好的判断自己和外界的能力。良知是至善,即正义。王阳明对“良知”的推崇,怎么说都不为过。他说:“干坤归我管,我愿意请他帮忙。”圣人皆有过阴影,良心是我的老师。” “
他还说:“良心是历代圣贤传下来的一点真骨真血。就像乘舟得舵。平澜浅滩都是最好的。纵使逆风破浪,舵柄在手,可以避免溺水。”这些赞美良知的话,有“良知在手,我拥有世间万物”的意思。可见良心的强大驱动力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行善和作恶是一回事。
理学认为“物”是分析现实事物。要认识正义,就要不断地分析现实事物。后来,王明阳挣扎了7天7夜,一无所获。所以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观察事物”不是对事物的分析,而是一种社会实践。在这里,“知道”不是正义的知识,而是正义的实践。
知道了这个重要的关系,就很好理解了“以怨报德”这句话。在社会生活中,人要参加社会实践,在复杂具体的事务中锻造自己的心理素质,做到沉着、冷静、正确,才能进入“淡泊”的境界。
学心四决告诉我们:对于自己,不仅要知善知恶,更要心中无善无恶。对于别人,虽然他“有善恶”,但也要引导他“行善去恶”。如果你能做到这四点,你就能有所成就。
读者们,你们认为王明阳的观点怎么样?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24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