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当深圳的通关便利化,以及“三合一补贴”的购房模式都成为过去式的时候,也代表着第一代“深漂”的退休。那些激情的岁月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都是真实发生过的,现在是新一代“深漂”很少知道的深圳发展。
先说二线关。深圳分为关内和关外,“关内”是深圳经济特区范围内的区域,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相当于现在的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关外”是指深圳经济特区以外的深圳地区,面积约1670平方公里。
“通关”指的是“二线通关”。深圳特区建立初期,由于在全国的特殊地位,存在关税、边防等问题。为便于管理,自1982年6月起在深圳经济特区与非经济特区之间修建了一条“经济特区管理线”,全长84.6公里,西起盐田区梅沙贝子角,西至宝安区南部的安乐。全线被近3米的铁丝网隔开。
铁丝网,非当年场景,仅供参考铁丝网,不是当年的场景,仅供参考。
这道铁丝网把深圳分为关内关外。深圳特区和香港是“一线”,关内关外称为“二线”。
我爸妈说过,当年“通关”是要边防证的。然而,许多人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进入海关,因为这需要许多章。很多人在“二线”铁丝网下挖坑,进特区。1988年,潘石屹就是用这种方法进特区的,他在潘石屹的《韩束》里提到过。
边防证,仅供参考边防证,仅供参考。
钻入经济特区只是第一步。当年来深圳的人鱼龙混杂,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大多数是去工厂工作的农民。其中一些质量不高。他们和老乡组成利益团伙,搞敲诈勒索,成了黑社会混混。
我父亲告诉我,当他在90年代初到达深圳时,他和他的老乡一起乘坐一辆面包车在那里生活。没想到他一上车就被几个大男人围住,要钱。最后因为没有钱,所以比较淡定。这群人以为他有关系,就放了他,转而求福。
现在这种事情在深圳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时代在发展进步,人的素质也在提高。说到底,工作机会多了,大家都能赚钱。没必要在刀口舔血,做违法的事情。
深圳,大潮起珠江展览,复现当年工厂场景春潮中的珠江展深圳,再现当年的工厂景象。
先说深圳发展初期所依赖的“三来一补”模式。三来一补是“来料加工”、“来料装配”和“补偿贸易”的简称。其中,“三来”可以简单理解为外商提供原材料、技术和设备,中国大陆企业按照外商要求的规格、质量、款式加工组装成产品,并支付加工劳务费的一种合作形式;补偿贸易是一种分期付款和易货贸易的涉外业务关系。
为什么会有“三来一补”企业?因为制造业初级加工品附加值不高,比如手袋、塑料袋,当时香港这类企业因为工人工资太高,工厂太贵,跟不上,而内地工厂便宜,劳动力便宜,深圳离香港最近,有港口,成为“三来一补”企业的首选。
深圳,深南大道深圳,深南大道
如今,深圳的“三支一补”企业基本已经成为历史。今天,深圳已经诞生了许多高科技企业,如华为、腾讯、DJI等。而“三支一补”企业在一无所有的时候,为深圳向上发展提供了资本,是这座城市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深圳的故事?欢迎交流留言!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23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