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有多少口人_美国人口多少亿

中国目前有多少口人_美国人口多少亿[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华的舞台极其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极其光明。”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报告,并在报…

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华的舞台极其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极其光明。”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报告,并在报告的结尾语重心长地寄语青年。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实力增强,不仅给了广大青年更广阔的舞台,也增强了他们面对西方国家的自信心。《环球时报》全球舆情调查中心连续两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年轻人“仰视”甚至“看不起”西方的比例持续上升。中国在社会安全、历史和文化方面的出色表现是他们自信的重要来源。

超九成年轻人“看不起”或“看不起”西方。

今年9月23日至30日,环球舆情调查中心对中国100多个城市14岁至35岁的年轻人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通过样本库成员填写的在线问卷收集数据,回收有效问卷1655份。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年轻人越来越自信。对于“今天提到西方国家,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选择“平等、平视、无感”等“平视”态度的受访者(39.3%)和选择“没什么了不起、轻蔑、讨厌”等“平视”态度的受访者(54.6%)加起来超过93%。2021年,中国90%的年轻人选择了这两种态度。

与此同时,选择“仰视”西方的受访者,如“羡慕、崇拜、尊重、自怜”,则呈现大幅下降。今年,中国有3.9%的年轻人选择仰望西方,比2021年(8.1%)减少了一半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环球舆情调查中心进行了一项“五年前你去西方国家的感受如何?”当时选择“仰视”态度的年轻人占37.2%。

中国的发展进步是年轻人自信的重要原因。在认同中国现在可以“仰视”西方国家的受访者中,20.8%的人认为这是中国不断发展和实力提升的自然结果;20.7%的人认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作用显著,可以也应该更加自信;3.5%的人表示中西方在不同领域各有优势,可以相互借鉴,9.4%的人表示西方国家存在的各种问题让我们更客观的看待。

有专家对《环球时报》表示,中国这一代年轻人的成长阶段正是国家高速发展时期。中国国力的上升,海外影响力的增强,全世界都有目共睹,所以这些年轻人增加自信是很正常的。同时,在中国快速强大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始终保持稳定,人民普遍安居乐业。然而,近年来,西方国家因政治分裂、种族主义和党派斗争而不断陷入动荡。中国和西方的鲜明对比让中国的年轻人更加自信。此外,当今世界已经进入数字时代,这使得中国的年轻人能够通过互联网和其他渠道获得更加丰富多样的信息,从而对不同的国家做出更加客观的判断。

当被问及“您认为中国在以下哪些领域的表现优于西方国家?”当时分别有45.1%和40.5%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在社会保障、历史文化等方面优于西方国家,超过1/3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在人权方面优于西方国家。

这些数据有力地驳斥了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人权状况的指责。在中国年轻人眼中,一些西方国家是暴力冲突频发、人权状况不佳的代表。有分析称,美国国会山的骚乱让所有人明白,美国所谓的“自由”、“民主”、“人权”,其实是内部动荡,甚至是内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美国研究所所长沈亚梅表示,美国和西方所谓的“民主”和“人权”都是虚伪的。在实践中,不同种族和阶层的公民不能保证充分行使他们的政治和公民权利,这实际上有利于少数白人精英。相比之下,中国在更大范围内解决了更多人面临的生存权、发展权等根本问题。从制度上看,除了人权保障,中国的优势在于治理的有效性。比如制定长期稳定的计划,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调查还显示,约20%的受访者认为,与西方相比,中国在科技、医疗和保健领域仍然落后。对于这一结果,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杨希雨表示,这反映出中国西部年轻一代既有自信也有不足,承认不足是更高层次的自信。

诸多因素导致对西方好感度下降。

调查显示,中国年轻人对西方国家的整体好感度呈下降趋势。对于“近年来,你对西方国家的整体好感度有什么变化?”在这个问题上,超过40%的受访者表示好感度变差,其中四分之一的年轻人对西方国家的印象“由好变坏”,近20%的人“由坏变坏”。只有13.7%的受访者对西方国家有较好的感情。近六成受访者不想去西方国家,比2021年增加超三成;想去西方国家旅游的人数比例比2021年下降24%左右;想去西方国家留学或访问的学生比例下降了5个百分点左右,不到6%。

为什么中国年轻人对西方国家的好感度降低?对于这一问题,超过50%的受访者选择了“部分西方国家排挤、遏制、打压或敌视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国际上态度傲慢、双重标准”;选择“部分西方国家通过加剧对抗的方式介入乌克兰危机”和“西方国家未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受访者占总受访者的三成以上。此外,西方国家国内政治问题和社会治理问题也是中国年轻人对西方整体好感度恶化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日、澳、英、加、德、法七国中,中国年轻人对美国和日本的好感度最差。其中,72.1%的受访者对美国的好感度为“差”(包括“差”和“很差”),70.1%的受访者对日本的好感度为“差”。有专家表示,中国年轻人对美国和日本的印象不佳可以理解。既然中国被定为“主要威胁”,美国“就会反对中国”,这必然会引起中国年轻一代的反感和愤怒。而日本却甘愿做美国在亚太制造动荡的推手,试图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让日本年轻人对美国和中国都反感。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43%对西方国家感觉不好的受访者表示,这是因为“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对抗”。全球舆情调查中心展开了进一步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的受访者认为中西在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或冲突,18.1%的人认为中西矛盾或冲突明显,超过20%的受访者认为不存在矛盾或冲突。值得注意的是,超七成受访者认为美国故意挑起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矛盾。

“现在中国与美国和西方的意识形态对立比几年前更加尖锐。”杨希雨分析称,随着美国和西方遏制中国的战略投入不断加大,利用意识形态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抹黑或攻击中国的行动越来越多,中国对此进行了回应和反击。“根本原因不在我们,因为真正咄咄逼人的是西方的意识形态。”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38.9%的受访者认同“西方文化渗透中国”的说法,主要是因为“西方文化本身更具有膨胀性和对抗性”或“这是随着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而来的”;3.1%的人反对这种说法。

过去几十年,西方媒体以煽动性、夸张性的报道操纵舆论,成为西方国家对他国进行意识形态侵略的工具,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在这次调查中,近四成的受访者认为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新闻报道是负面的;30.2%的人认为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新闻报道是“正面和负面的”;不到20%的受访者认为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新闻报道是积极的。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沈阳表示,西方媒体有时对中国话题的报道不够深入和客观。如果要让世界看到一个更全面、更立体的中国,一个不被极端声音所主导的中国,那么首先要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让研究者和公众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交流,用事实对不实报道给予最有力的回击。杨希雨认为,无论西方如何诽谤,我们都应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始终集中力量,朝着第二个百年的目标前进。

我们应该继续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专家们普遍认为,在当前中西意识形态冲突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应该继续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对于“您认为中国近日应重点关注哪些西方国家(和组织?”在这个问题上,近40%的受访者选择了欧盟,其次是澳大利亚(33.1%)、英国(31.7%)、新西兰(28.6%)、加拿大(26.8%)和美国(26.6%)。日本的选择最少,仅占总受访者的15.1%。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认为,中国年轻人认为中国近期应该加强与欧盟的沟通,部分原因是欧盟在中国的知名度提高了。除此之外,欧盟在对外关系和国际事务中表现出更多的软实力,这可能是中国年轻人对欧盟认同度较高的原因之一。崔健表示,在与欧盟的沟通中,我们应该坚持合作与对话,同时保持耐心和决心,本着求同存异、文明互鉴、分享经验的原则进行全方位交流。

至于如何向西方同行介绍中国的社会和文化,超四成受访者表示可以推荐美食、分享影视作品。分享中国的文学作品,推荐他们关注中国的媒体报道,送他们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物,教他们琴棋书画等中国传统艺术,邀请或陪同他们去中国旅游的占了1/3以上。

在加强中西沟通和理解的做法中,“通过社交媒体账号积极发声”的做法最受年轻受访者认可,约有37%的受访者选择这种做法。“华侨华人、留学生、志愿者、侨资企业积极参与对外交流合作”和“开展媒体合作,促进双方多元化、立体化报道”的认可度也较高,分别有35.8%和35%的受访者选择这两种方式。

有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与西方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请进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走出去”是多维度的,可以是人,可以是社交媒体,可以是舆论,也可以是创作,让其他国家的人从不同角度看到更真实的中国;“请进来”是多维度的,让外国人民特别是年轻人到中国参观旅游,通过生动活泼的文化交流,感受中国的变化,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杨希雨认为,中国应该通过“巧实力”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善于用外国人听得懂的语言讲中国故事,这对中西交流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22616.html
(0)
上一篇 2022年 11月 23日 23:31
下一篇 2022年 11月 23日 23:5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