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都说秦朝因暴政而短命,其实这些才是真正的原因。
秦朝是指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的开始,一直持续了15年,直到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占咸阳。
秦始皇画像
为什么战国中后期的秦国这种虎狼之国很强,强了两百多年?六国最终灭亡后,变得如此弱小。从陈胜光武起义到子营刘邦投降,只用了两年零四个月。
秦子婴向刘邦投降
之前的观点是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暴政。南征百越最多用50多万壮丁。北伐匈奴,修筑长城,是动员几十万人的力量。这些只是为了扩张领土,对抗匈奴的威胁,无可厚非。关键是秦始皇还动员了大量的人的力量修建咸阳新城,豪华的宫殿阿房宫,秦始皇陵,历时十余年。招募的民工数量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
阿房宫想象图
所以你看,还有一场战争,长城和皇陵。大皇帝建国后,老百姓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虽然国内没有战争,但他们不得不承担繁重的劳动和兵役。而且修建这些大型公共工程,很容易丢了性命。而且据说秦朝的法律非常苛刻,如果不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服劳役,就会被斩首。这就是陈广造反的原因。
汉汉夯土长城
于是,在秦朝的暴政和严刑峻法的压力下,老百姓无路可走,就造反了。
然而,持这种观点的人没有注意到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在秦末轰轰烈烈的起义中,秦故里,也就是统一六国(关中、汉中、巴蜀)之前的秦故里,并没有所谓的“农民起义”。
秦末反秦战争态势图
如果说秦末大起义是秦暴政造成的,那么起义为什么没有在秦国老地方爆发,起义地区基本都是六国老地方?
此外,在王朝建立初期,有很多王朝大兴土木,对外战争不断,明朝就是一个典型。明朝建立后,明太祖广招民力,修建了南京城墙、南京宫、凤阳中都、七次征服蒙古的长城、明长城等。使用的人民力量绝对不在秦朝之下。而且秦朝修建长城连接原来的燕赵秦长城,工程量小很多,而明朝零基础重修万里长城,工程量是秦朝修建长城的几十倍。
明城墙
为什么明朝用了比秦朝多几十倍的人的力量,还能安然无恙的延续200多年?秦朝使用的人民力量是明朝的十分之一,却在短短十五年内灭亡?
可见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并不是所谓的暴政,而是其他原因。
秦国六国灭亡后,秦国高层就如何治理东方六国旧地发生了争执。宰相王万和医生春于越主张分封制。因为六国老地方比较远,就让始皇帝的儿子在六国老地方当国王,以便更容易控制偏远地区。廷尉李斯坚持郡县制,认为分封制会导致天下再次陷入战乱。
最终,秦始皇倾向于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实行单郡制。但是这个决定的直接结果就是秦朝在六国旧地的统治非常薄弱。
秦国旧地长期处于秦国统治之下,早已习惯了秦国的法家政策和法律。而且国民性已经融入到秦国的体系中,习惯于以种田打仗为业,能够承受强度稍大的大规模劳动和兵役。
但六国的法家程度比秦国差很多,尤其是楚国,人们习惯了相对自由的生活环境,国民性与秦国不同。所以秦国在吞并了六国旧地之后,仅仅统治了十几年,六国遗民并没有和秦朝产生民族认同。
秦六国灭亡前夕的地图
而郡县之治,对六国、秦旧地一视同仁,从而将六国遗民的国民性与秦的法家制度置于最大的对立之中。再加上郡县制对边远地区的统治软弱涣散,六国地区的民众从一开始就对秦国敬而远之。
比如秦始皇还在世的时候,亭长刘邦押送民夫劳动的时候,大批民夫在途中逃亡,逼得刘邦落草。比如秦始皇还活着的时候,英布、彭越这样的人就已经称霸山中,偷梁换柱了。再比如,像这样的名人,在秦始皇还活着的时候,就潜伏在陈的土地上,伺机反秦复辟。
刘邦是著名的张耳的客人。
在六国人民暗流涌动的基础上,陈胜和光武敢于揭竿起义,起义后仅仅四个月,赵岩、楚、魏、齐五国就各自回国了。韩国因为离秦国故土太近而没有复辟,镇压了这一带的反秦活动。
但即便如此,天下局势也只是回到了战国时期,秦国还能压制东方。为什么最后被“六国”反攻所灭?
秦国遭到东方国家的攻击,被肢解成雍、翟、赛、汉四国。
在光武陈胜大起义的推动下,六国几乎同时复辟,在反秦的层面上空前团结,共同作战,达到了战国未能达到的效果。意料之外的亡国和复辟,反而是六国(包括韩王信和张亮,没有复辟国家的南朝鲜贵族势力)空联合在一起,打回关中,灭了老秦。
如果秦始皇不是这么快吞了六国,而是慢慢吃,最终统一天下,也稳定了东方的统治,不会引起六国反咬一口。而且即使六国被吞并,如果没有实现单一郡县制,皇族先统治东方,然后慢慢消化,就像后汉那样,也不会导致六国暴走,咬秦国(其实汉朝吸取了秦国的教训)。
所谓才华横溢的秦始皇,其实是一个急于求成,导致秦国百年基业毁于一旦的庸才。
本文为寒山历史讲堂原创文章。更多历史文章请关注头条寒山历史讲堂。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22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