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为什么说汉字最难学?
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民族都使用拼音文字,而我们的祖先留下的方块字是无法直接通过拼写来表达声音的。汉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唯一保存下来的表意文字。因此,汉字的认读困难成为历史上人们学习汉字时不可逾越的鸿沟。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帮助人们阅读那些难以阅读和识别的汉字呢?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颁布《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成为全民学习汉字的高效途径。然而汉语拼音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
翻开东汉文献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一书,不难发现这样的例子一个接一个:
说文:“匡,吞也。从口中,会发出声音。还是快读吧。”
《说文》:“森,木铎出自林从木。如果你读了你参加过的。”
“若若”是同音字的注音方法。“快”和“快”的读音相近时,用“快”作注音。这就是汉字最初的拼音方法——直读法。
镽,音同“了”咦,音同“乐”
但是这种方法还是不能解决所有文字的注音。比如“日”字基本没有同音字,音节rērírǐ也没有对应的汉字,所以到了汉末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汉字注音方法,就是反切。
用,徒赤斩。
所谓“反切”,就是用两个字来注释一个字。第一个字的声母和字的声母相同,第二个字的韵母和谐音相同,“通”字的声母和“涂”字的声母相同,韵母和“洪”字的声母相同,所以可以用“涂”和“洪”来注释“通”字。
反切注音反切割注音
民国成立后的1918年,教育部公布了中国第一套法定拼音字母。它采用传统的国家字母表,有助于识字教育和语音统一。但由于不符合世界上大多数文字发展的拉丁趋势,在科技应用和文化交流中受到限制,符号本身也没有完全拼音化。
民国时期的注音字母中华民国的音标
建国后,经过多方征求意见,最终选定了拉丁字母的拼音方案。1958年2月11日,汉语拼音方案正式提交全国人大审议通过。1958年秋,进入小学语文课本。这个拼音方案就是我们学习和使用了60多年的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
由于拉丁字母在世界上广泛流行,而且符号本身已经完全拼音化,这种拼音方案具有国际化和拼音化两大特点,不仅有利于人们的学习和掌握,也有利于国际文化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语拼音的优势必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19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