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1对教学目标的评价
1.对长度单位“米”有初步的认识,了解认识米的意义,建立1米长度的概念。
2.知道米和厘米之间的进步率是100,你会用米尺测量一个更长的物体的长度。
3.在多样化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估算意识和能力,发展空的概念。
4.在用米尺实际测量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
2学术现状分析与评论
知米是在学生已经知道厘米并能使用厘米的基础上教授的。本课以学生认识尺子刻度的能力和短距离测量经验为基础,着重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新知识,感受新知识,灵活创造性地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重点和难点注释
教学重点是知道1m的实际长度,知道1m = 100cm,用米尺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在于建立1米的表象。
4教学过程
4.1第一节课
4.1.1新设计评审
先估算1米,提炼生活经验。
1.孩子身高,引出话题。
老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吗?生:对。
老师:谁愿意告诉老师你现在有多高?
生:1米30cm/1米28cm/1米20cm
老师:咦,刚才小朋友们描述身高都用了哪个词?生:大米。
老师:是的,我们之前学过长度的单位——厘米。今天,在这节课上,我们将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米。(板书:知米)
老师:米是长度的国际单位,它的单位符号是“M”。(板书:米)
2.老师身高,估计1米。
老师:老师今天穿这双鞋身高1.65cm。是不是说从哪里到哪里是1.65cm?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孩子们,请估算一下,从地面到老师1米是哪个位置?
(请2名学生上来指一指,在这个位置贴上标签。)
3.红绫拉游戏,估计1m。
老师:还有谁想做评估?(学生举手示意)哇,这么多人想试一试。让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
这里有一卷缎带(出示缎带,拉出一点)。问:你说它有1米长吗?
生:没有。
老师:(又拿出一条小丝带)现在有1米长了吗?
生:还是没有。
老师:没关系。老师慢慢地打开丝带。如果你觉得它有1米长,就停下来,好吗?
(老师操作,学生喊停后,老师把学生估算的1米长的丝带剪下来,贴在黑板上)
第一感知,认识1米
1.认识米尺,知道1m = 100cm。
老师:刚才我们估算了一下,从地面到老师的地方或者这里的高度是1m左右,我们也估算了一下,这个丝带的长度是1m左右(板书:1m)。如果你想知道我们的估计是否正确,你能做什么来验证它?
学生:用学生的尺子量。(学生用学生的尺子量了量缎带,说了自己的感受)
老师:(展示米尺)看,这里有一把长尺子。为了让大家看清楚,老师把这把尺子放大到课件里。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左边,从0刻度开始,是10cm,20cm,30cm……一直到100cm(板书:100cm)。哎,这个100cm和我们刚才说的1m有什么关系?
1: 1米等于100厘米。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生:1米的长度和100厘米一样。问:你怎么知道的?
生:1米和100厘米长度相等。(板书是1m = 100cm,所有学生都要看)
总结:从刻度0到100厘米的距离也可以说是1米。
人们把这样一把1米长的尺子叫做米尺。
老师:既然1米等于100厘米,那么2米等于多少?健康:200 cm。
老师:3米呢?健康:300 cm。
老师:那是500厘米?生:5米。
2.用米尺测量丝带
老师:好吧,让我们用这个米尺来验证一下之前的估计是否正确。让我们先量一下丝带的长度。谁会?
老师:现在你是小学老师了,你可以大声告诉我你是怎么测出来的,好吗?(老师引导学生说:尺子要直,要平,丝带的一端对准米尺的0刻度,看另一端)
老师问:想得到1米的彩带应该怎么做?(切掉原答案,由老师操作)
3.用米尺量老师的身体。
老师:通过测量,我们得到了一条1米长的带子。从地面到老师1米的高度是多少?那么我们可以吗?
生:用米尺量。
老师:测量前对老师有什么要求吗?(老师此时没有站直)
生:请老师站直。(学生人数,标注后)
老师:刚才两个学生谁估计更接近1米?
第三,经历多次,建立表象。
1.学生身高1米的小组合作量。
老师:你想知道从地面到你的高度是1米吗?
老师:听要求:四人小组合作,轮流测量。比如7号学生站直,用米尺测量。7号学生检查测量方法是否正确,7号学生在1米处贴标签。测完人数,继续测人数2。当小组中的4个人都测量完毕后,以正确的坐姿告诉老师。你明白吗?我们走吧!(注意活动顺序:米尺静静地躺在我们的桌子上我好高兴)
老师:看小组里的同学把标签放在哪里。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的标签贴在脖子上,有的贴在胸前,有的贴在胸前。…..
生:我们组的同学,标签位置不一样。(请在舞台上展示一组)
生:同样是1米,但是为什么标注的位置不一样?
生:因为身高不同,贴的位置也不一样。
老师:你说得对。虽然标签贴在不同的位置,但是标签离地面的高度始终是-1m。
老师:十年后,标签在1m处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小组合作示意1米。
老师:你要怎么记住这1米呢?
生:使用类似厘米的手势。
老师:你用什么样的手势?(伸直手臂)
老师:其实经过人们长期的实践经验,一个人伸出的手臂从左手指尖到右手指尖的长度大约等于他的身高。
师:现在请小组长用米尺检查三位组员所做的1米划是否准确。
注意:组长在测量时,如果发现孩子的手势不准确,立即提醒他们拉长或缩短(老师的手势)。
老师:老师,我太高兴了。再看看躺在桌子上的咪奇。
记住1米。
老师:请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有多长多高。
老师:从大家开心的表情中,我知道1米已经深深地反映在你的脑海里了。现在,请在你的生活中寻找1米左右的物体。
生:讲台的高度,黑板的宽度等。
老师:请估计一下我们上课用的这块黑板有多长。
1)学生可以自由估算。
2)验证并介绍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
老师:请小朋友再估计一下。教室门的高度是多少米?
第四,深化认知,拓展延伸
1.打开课本,标出重要内容。问: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生:为什么厘米用字母cm表示,米用字母M表示?
老师:cm是厘米的缩写。m是英语中Meter的缩写。
2.在()中填入适当的长度单位
问:你能把这五个项目分类吗?为什么要这样分呢?什么时候会以米为单位?什么时候单位是厘米?
结论:短物体的测量通常以厘米为单位。测量长物体,通常以米为单位。
(板书:测量长物体,通常以米为单位。)
老师:看来这些题难不倒我们聪明的孩子。老师会问你另一个问题。
这辆车以每小时70英里的速度行驶。答:一辈子公里。(扮演小博士)
3.离小博士1米远
老师:现在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站在离小博士1米远的地方。(请到一个学生,他站在1米开外的小博士面前,老师用米尺量了一下1米的长度)
老师:除了这个位置,还有什么位置离小博士1米远的?(指三个学生来车站)
老师:还有别的地方吗?
老师:哇,真聪明,孩子们。你觉得除了他们刚才站的五个位置,还有其他位置离小博士1米远吗?(生:还有)谁想上来站着?(请多邀请三个孩子)
老师:嘿,孩子,仔细看。这时你发现了什么?生:形成了一个圈。
第五,课堂总结
老师:从孩子们在课堂上开心的表情和精彩的表演,老师知道你们一定收获了很多!谁来告诉我你的收获?
自由回答。
黑板上的文字:
了解大米
英语字母表中第十三个字母
1米=100厘米
测量长物体,通常以米为单位。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18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