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通用13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篇1 一、把握课标、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角的度量》第二课时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37—39页的内容,本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角的度量是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介绍量角器和角度量的方法。第二层次,让学生通过对两组角的度量,进一步明确“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概念,这不单纯是让学生获得有关图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操作和作图的技能。 (二)教学目标 综合考虑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照“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制立如下学习目标,确定重点、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对1度角的认识以及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与操作充满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 2、教学重点、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二、发挥主导、说教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现代教学论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本课时我力图在结构上有所突破,改变了惯有的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从而采取了“以情动人、以境吸人、合作探究、自主创新”为主的教学模式,其各个环节也利用了直观教具创设“情境”,加强“合作”,从中也渗加了“开展游戏”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愉悦与轻松的学习过程中更深层地领略角度量方法及比较角大小的概念。 三、确定主体、说学法 因此,我把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参与状态、合作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在通过创设情境的趣味性,既让学生感到好奇,又倍感亲切。在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时,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同桌合作后进行全班交流,集体合作的方式。在探究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时,通过小组同学之间的动手、动脑、动口,主动获取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操作的技能和创新意识。 四、合理安排、说程序 (因本节是第二课时,学生对角的概念已有大致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师生互动、加深巩固(教师携带面具扮演森林之王“虎大哥”。) 虎大哥:“请同学们看大黑板,这是一个点,从一点引出两条什么线?就组成了一个?”“这一点是角的什么?两条射线是?” 2、以境吸人、初步感知 导言:“同学们,你们看,和平鸽和丑小鸭他们在做什么呢?”(出示和平鸽和丑小鸭争论角大小的直观画面。) 师:它们在争论什么呢?它们听说咱们班的同学学习数学棒极了,所以恳请我们班的同学去帮它们解决这个难题。在学生讨论和探究中,让学生找到能解决问题的工具—量角器,此时根据学生的思维动机推进新的学习内容——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建立“1°”的概念。 在巩固和建立概念的基础上,我采用了导问法:“我们测量线段的长短用什么单位?”“那测量面积的大小用什么单位?”顺着学生的思路,我反问学生测量角的单位是什么?我让学生从书中找答案,让学生自主看书。在学生略知时,我这样问学生:“通过看书,你学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小组互相交流。”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我以小组为单位,各派代表汇报小组的成果。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板书:1度记作1°,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我把书上的概念: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那么1°它是怎么样的呢? (三)思品情节、明确任务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我引出一个全新的东西—量角器,它与以前学生常用的直尺这种度量工具从形状,组成到内涵都复杂的多,但又是必须掌握且要灵活运用的工具。因此,本环节我采用了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同桌交流及全班合作的形式。我让学生拿出量角器,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我再提问:“看谁的眼睛最明亮,说说你看到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导学生认识量角器的各部分名称:外圈刻度、内圈刻度、中心点、零刻度线。在学生初步认识量角器后,我顺水推舟地说:“把一个半圆分成是180等份,其中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2份所对的角是?3份?4份呢?”随着我便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和平鸽和丑小鸭所遇到的困难。(注:是课本37页测量∠1,∠2的度数。)在学生解决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归纳量角的方法,让他们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看“量角器外圈的刻数”,什么情况下看“量角器内圈的刻数”。 此时,我引导学生掌握量角步骤: 1、把量角器搁在角上后,第一步怎么办? 2、第二步做什么? 3、接着第三步呢? 4、怎么判断是看外圈刻数还是内圈刻数?探索性的过程让学生去自主理解,同时我也编了一个量角口诀: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刻度,内外要分辨。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比较角大小”的概念。从直观到演示,旧知过度,设疑引入,直至大胆放手,目的就是让师生共同操作,利用动态的观点,让学生对比较角大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叉开的大小有关系。 (四)自学督查、开展游戏 1、学生自学也是新课程的要求之一,我让他们去感受生活中的“角”,让他们去量一量国旗的角,书本的角,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三角板的角各是多少?之后,我又让学生感受游戏教学的愉悦性,让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下获取知识。我让学生带上动物头饰,每一位小动物左手拿量角器,右手拿一支小木棍,说到量角器哪个部位,就用笔尖指到哪个部位,看谁指得又准又快? (五)质疑反思、交流情感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你是如何评价这节课呢? 五、直面体现、说板书 角的度量。 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刻度,内外要分辨。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叉开的大小有关系。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p26~28角的度量及练一练 二,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3,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并进行安全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1,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2,正确认识量角器的内外刻度线,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 四,教学预案: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两组角(如图).通过看一看,猜一猜要求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并说出比较的方法. 2,想一想:测量线段的长短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的大小要用面积单位,那么测量角的大小呢 (二)合作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一认 (1)拿出量角器,指导学生观察.通过观察你发现量角器上都有些什么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 (2)小结:量角器是半圆形的,半圆的圆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半圆边上的刻度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小格标上一个数,右为起点的是内刻度,左为起点的是外刻度. (3)介绍周角,平角及1°. 2,试一试 (1)量一量p27∠a∠b各是几度,说一说是怎么量的 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第一步: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步: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 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2)质疑:量角器上内外刻度一样吗 什么情况下看内刻度 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 (3)怎样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呢 与同桌交流量角的方法. (三)练一练: 1,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 2,p28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判断谁说得正确 为什么 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对还是错呢 (教会学生先估计是锐角还是钝角) 3,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 (四)小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怎么来量出一个角的度数 (五)作业:练一练 2,3 (1)第2题 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所量的角是什么角 大约是多少度 这是培养学生估计能力的一个载体,也是学生直觉思维的基础. (2)数学游戏:先让学生读懂游戏规则,然后同桌两人比赛.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对线和角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 2、熟练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 3、学会复习旧知的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合作能力。教学重点:熟练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 复习方法的学习与应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交流有关学习的名言。 2、老师也带来一句名言。 老师也带来一句名言,想知道吗?想知道的同学坐的可端正了。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是复习旧的知识,能得到一些新的收获,看来复习是非常重要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1、谜语:“有始有终”打一线的名称?它有什么特点? “有始无终”打一线的名称?它又有什么特点? 师:看看,这是一条直线,它的特点是?(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2、直线、射线、线段的关系。 师:观察课件,你发现了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3、复习角的分类相关知识展示角的图片 师:这是什么?什么是角?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个活动的角,你来观察这是什么角 你认为哪些角比较特殊,直角、平角、周角特殊在哪里?(因为它是固定的90°、180°360°) 师:那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1周角=平角=直角 师:那我们还提到了什么角?如果按角的大小重新给他排排队,你会排吗? 这些知识就是我们所学的角的分类的知识。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1.量角 (1)多媒体展示角的图片 师:这个角是多少度,你能估一估么?那我们要知道它的准确数应该怎么做? 拿出你的量角器,量一量这个角的准确度数。 哪位同学能到前边来展示最优秀的你? (2)师生共同交流画角的方法 (3)小动物量角,生纠错。 2、画角 (1)师:量角器除了量角之外,它还有什么作用?(画角) 你能画一个65°的角么? 哪位同学能到前边来展示最优秀的你? (2)师生回顾画65°角的画法。 (3)生练习画135°的角。 师:画完的同学,可以同桌交换互相量一量这个角,帮她检查检查她画的准确么? 如果我们不用量角器,135°的角还可以怎么画?(三角尺拼一拼)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一)明辨是非 1、小于90度的角是锐角。 2、大于90度的角是钝角。 3、平角就是一条直线。 4、周角就是一条射线。 5、直线比射线长 (二)精挑细选 1、有一条60米的直跑道,在平面上画出的图形是A、直线B、线段C、射线 2、用一个放大5倍的放大镜看一个20°的教,看到的角的度数是A、10° B、20° C、100° 3、一个周角等于个直角 A、2 B、3 C、4 (三)心灵手巧 用一副三角尺拼出75°,150°,15 °的角。 (四)智勇双全 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关于角的知识还有许多,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知角的计量单位——“度”,认识量角器,并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知道角的大小是由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决定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摆”,“量”,“画”,加深对角的大小的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究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实践中产生发现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方式: 观察、比较、练习、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评价方式: 1.通过自评、集体评议及课堂展示评价等表现性评价手段,检测目标一、二的达成情况。 2.通过基本评价题目和课中学生的回答和做题情况,检测学生对“角的度量”的掌握情况,从而检测目标三的完成情况。 教学准备: 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景引新,以情激趣 1、学生进行画角活动,教师任意的选两个角进行比较,提出问题:角1和角2比,哪个大?大多少?有谁知道? 2、揭示课题:看来角是有大有小的,但光用眼睛我们是看不出来大多少,这就需要我们去进行测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 二、目标导学,自主探究 建立1度角的表象和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1、过渡语:我们在以前学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是需要有统一的长度单位和相应的测量工具;今天我们需要测量角的大小,同样也要有自己的计量单位和相应的测量工具。 2、建立1度角表象 课件演示:将一个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份所对应的角就是1度角,将1度角用蓝色显示并出来,让学生感知他有多大,再看看自己量角器上的1度角。 3、出示量角器:学生观察,看看量角器上都有些什么? 学生发言时教师抓关键词:中心点、0刻度线、内圈读数、外圈读数、90°刻度线。(课件演示) 三、尝试用量角器读角,为量角做铺垫 过渡语: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学习,我们了解了角的计量单位和测量工具,现在我任意地出示角,你能利用量角器读出这个角的度数吗? 1、出示30°角,学生尝试读角,并说明自己读角的方法。教师引导让学生明白读角时要看角的两条边:一条边要和0°刻度线重合,这样才能从0开始读起,另一条边对着的刻度选哪圈刻度要看0°在哪圈。 2、分别出示60°、90°、120°这些角让学生读,并说方法。 四、学法指导,合作质疑——在活动中探究量角方法 1、尝试量角:出示两个角(P37的角),学生先估一估,(结合直角、锐角、钝角的知识进行估计),到底有多少度,学生自己用量角器进行测量 2、交流方法,从而得出量角的方法。学生上台展示并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3、教师小结:两重合,一读数。分别用课件演示 两重合: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一读数: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 4、出示两个角(角的开口一个朝上一个朝下)学生上台操作,教师再次强调两重合再读数。 5、练一练 (1)做一做第二题 (2)判断题。学生判断后说明理由。 6、出示一个边很短的角,量角器放上去无法清楚地看准读数,学生想办法。方法:利用直尺或将角的边延长 五、目标检测 1、填空 量角的大小要用,角的计量单位是,用符号表示,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 量角时,量角器的中心与重合,0刻度线与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 2、判断 角越大,角的两边越长。 用一个5倍的放大镜看角,这个角也扩大5倍。 画在黑板上的40度的角比画在纸上的40度角大。 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 五、全课小结 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角1 计量单位:度“°” 角2 测量工具:量角器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篇5 (一)说教材 我说的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中的《角的度量》一课,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线段、直线与射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后面学习画角、角的分类的基础。教材注重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量角的必要性,认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的特征,在自主探索中体会、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一)说学生 学生对于角的有关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体验,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开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对量角器有初步了解,但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体验,小小的量角器虽然被拿在学生的手中,但学生对它的认识是陌生的,一条条放射状的线,不同的刻度,会使学生找不到量角器上的角,至于怎样用它测量角的大小,就更显得无从下手了。而且,在实际中,学生似乎没有度量角的需要,他们所掌握的完全是抽象的数学知识,很少能应用到生活中。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本节课的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 能力目标:在测量角大小的活动中,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情感目标:1、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大胆尝试,积极表达,使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2、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学生的应用意识得到培养。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在自主探索中逐步体会、总结量角的方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量角,是一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去的教学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操作,然后进行大量的练习加以巩固这项技能。无疑,这种方式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低效的。新课程标准倡导: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且,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因此,本节课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量角的意义和量角的方法,形成度量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了一个放风筝比赛,怎样判断谁的风筝放的高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进而展开新知的学习,然后设计几个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即找角和量角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量角的意义,探索、总结量角的方法,逐渐掌握量角的技能。最后,在研究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中,来体会角的大小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下面我分别说一说。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首先,与学生谈话,你喜欢风筝吗?放过吗?参加过比赛吗? 这样,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小动物们放风筝比赛的图片,看,他们放得多认真!到了评比的时候了,这可急坏了刚当上裁判的小猴子,它只记得比赛规则是同样长的绳子,看谁放的风筝高,却忘记了怎样才能知道谁放得风筝高的办法。怎么办呢?你们能帮帮小猴子吗?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确,要知道谁的风筝放得高,只要知道绳子与地面所形成的角的大小就可以了,所成的角越大,风筝放得越高。在这里运用多媒体课件,抽象出绳子与地面所成的角,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形成抽象思维的能力。 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思维,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量角的方法 1、体会用量角器的必要性 你们真有办法,要知道谁放得风筝高,只要知道风筝线和地面所成的角的大小就可以了,可是,怎样才能知道角的大小呢? 这一句追问,进一步激活思维,学生会积极参与讨论,知道角大小的方法,从而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在交流中,学生会有不同的知道角大小的方法,如,用小一点的角进行测量;用直尺测量;把两个角重合比较大小;用量角器测量等方法。 在这里,教师顺应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使用自己的方法,在使用这些方法的过程中,学生会体会,在这种情况下用把两个角重合的方法不适用,用小一点的角测量虽然可以知道角的大小,但是不能较精确的知道一个角比另一个角大多少,这几个方法在使用时都有局限性,只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才是最简单、最有效的,使学生产生学习用量角器量角的愿望,为学习量角奠定情感的基础。当学生有了学习的需要时,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参与学习活动。 2、认识量角器 请拿出准备的量角器,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汇报。 认识量角器上的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18个大格,180个小格、1°的角。知道度是量角时用的单位。 学生拿到量角器后看到的就是这些,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量角器,同时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里,我先引导学生自由汇报,然后运用多媒体演示量角器量角的原理及各部分的名称。帮助学生形成较完整的认识。 3、在量角器上找角 你们的眼睛真亮,找到了量角器这么多的秘密,其实量角器上还藏着很多角呢,你能试着找一找吗?请你在练习纸上画出你找到的角。 学生尝试在纸上的量角器上画角。 你找到了哪个角?你知道它是多大的角吗? 请学生到前面展示自己画的角,并试着说出这个角有多大。 这个活动实际上就是体验量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量角器的中心点,就是所有角的顶点,从这一顶点引出的任意两条射线都可以形成角,而且每个角都可以知道度数,为后面量角做好铺垫。 4、尝试量角 你在量角器上已经找到这么多的角了,能尝试着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大小吗? 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应该是学生早就想知道了,在学生认识了量角器后引导学生尝试测量角的大小,要学习的内容就呼之欲出了。 学生尝试测量练习纸上的几个角。给出的几个角的开口有的向左,有的向右,有的向下。目的是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逐渐掌握量角的方法,研究解决量角时出现的问题,如读内圈刻度还是读外圈刻度;把角的一边对准“0”度刻度线比较简便等。 这样教学就是前面提到的“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师要熟悉学生学习的思维,顺应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站在更高的角度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 5、总结量角的方法 刚才在展示量角方法的时候,同学们有几个共同的地方,你发现了吗? 引导学生交流总结量角的方法,即:量角器的中心点要和角的顶点重合,角的一边和量角器的“0”度刻度线重合,看另一边的刻度。因为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深有体会,怎样量角学生在实践中一点一点的体会,一点一点摸索,所以量角时的注意事项完全可以总结,并且能深刻理解量角的本质,逐渐形成量角的技能。从而使本节课主要内容的学习达到了水道渠成的效果。 6、解决问题 同学们已经会用量角器量角了,我们就可以帮助小猴子裁判,判断谁放的风筝高了。 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小猴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前面创设的情境更完整,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更主要的是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功乐趣,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三、联系生活体会量角的用处 出示生活中量角的例子:滑梯的角度;椅子靠背的倾斜角度;踢足球时选择射门的位置;这里充分运用多媒体演示生活中抽象的角,让学生感知测量角的大小的作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给学生进一步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感受到量角的大小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的意识和习惯,体会数学的价值。 (五)说板书设计 在学生总结量角方法的时候,根据学生的交流,相应地板书,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的重点、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角的度量 角的顶点——中心 角的一边——0刻度线 角的另一边 ?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篇6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一课时。教材的主要内容学习角的度量方法,能正确度量角的大小。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新课标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以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标,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另外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练习,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趣味性,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读出度数。 3、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操作活动,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勇于探究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量角器,并正确使用量角器。 教学难点是: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二、说学情: 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学生已探究过角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本节课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提出: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激发创新意识。力争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将设计四个环节突破教学目标: 1、出示简笔画、激趣引入; 2、合作交流,观察研究; 3、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4、趣味练习,拓展延伸; 5、小结语 (一)出示简笔画、激趣引入。 出示简笔画并提问:大家从这两幅简笔画中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图形是由线段、圆、角组成的,从而教师提出问题:你了解哪些关于角的知识?简单的问题,促使学生动脑回忆所学过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总结,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也为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了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在此环节根据小学生喜欢简笔画的特点,通过简洁生动的简笔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动机,顺利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合作交流,观察研究(观察间) 整个过程是由参观“图形研究所”贯穿起来的,提出研究内容——怎样量角。在此环节主要是参观“观察间”——认识量角器,首先出示量角器,让学生观察量角器的组成,师问:现在自由观察时间,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小组合作,比一比谁找得多?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并亲自将自己的发现通过小组的形式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使学生充分的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在“比一比”中,学生的各种学习动力被激活,认知和情感得到同步发展。学生认识了量角器的结构和计量单位,并观察1度角的大小,观察量角器的刻度,重点认识内圈和外圈。通直观演示,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1°角的表象,这样也符合学生认识规律;接着让学生动手在量角器上找找几个比较特殊的角,在此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量角器上有两个刻度30°、150°你认为应该读哪个才正确,为什么?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锐角小于90°,钝角大于90°,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同时使这几个特殊的角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表象;再通过学生找一找刻度线,读一读大小不同的角的度数,来突破内外圈刻度容易读错的难点,为后一环节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操作间) 这一环节一开始,教师提出:试着量一量,边量边想,你们是怎样量的?有什么好办法?学生带着问题,亲自动手量角,并与同学讨论如何量这个角的度数;在学生开始介绍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严格运用数学语言,并及时纠正,针对难点,教师设计: 1、量角器的边和角的一边对齐,正确吗?应该怎么办? 2、看度数时,有两个数,应该怎么看?什么时候看内圈,什么时候看外圈? 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深化,是发展学生记忆力、思维力的重要手段。最后,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研究方法”,并重现量角的过程,既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又能对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释疑。 整个环节,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问题,从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体现人人参与,人人是学习的小主人,再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趣味练习,拓展延伸——研究成果汇报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本节课的练习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 (1)量一量,排排队 动手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各个角的度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这些角排排队,不仅能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 (2)量一量,摆摆图 量出一幅三角板每个角的度数,并摆出75、120、135、180。 (3)剪一剪,量一量 动手剪个五角星,小组合作,量出五角星每个角的度数 整个练习环节,让学生通过比角、拼角、找角、量角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创设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生动有趣的游戏,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四)小结语 首先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小结,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既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信心。布置开放性的课后作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篇7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上课之前,我就在想,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因为这部分内容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知识盲点多,几乎没有旧知识作铺垫,操作程序复杂:顶点和中心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看另一边在量角器上的刻度,还要分清内外刻度,(尤其是反向旋转的和不同方位的角)。所以在教学时,我采取了一些措施:1.上课伊始,我就开门见山向学生提出要求,使学生明确目标,告诉学生,今天学的知识比较难,有没有信心学会,在学生充满信心回答后,他们精神饱满地听课,上课都比较认真,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2.在学生认识量角器时,我多次强调开口朝左,看外圈,开口朝右,看内圈,使学生弄明白在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线,在什么情况下看内刻度线。 3.借助多媒体,演示量角方法,使学生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建立表象。这样,在量角时,大部分学生会自觉地将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对齐,读数时也会顺着旋转方向找到对应刻度,也避免了刻意区分内外刻度而引起的困惑,不知不觉中掌握了量角的方法,形成了技能。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一直是许多教师感到头痛的一个知识点。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知识盲点多,几乎没有旧知识作铺垫,操作程序复杂,尤其是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次关于手与脑的挑战。跟以前相比,课中尽管使用了多媒体演示量角过程,并示范量角,量角过程也用歌谣的形式教给学生。可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是那么艰难:顶点和中心重合简单,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却非易事(度量不同方位角时更是如此),内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难,(尤其是反向旋转的和不同方位的角)。这些都是教学完新授后学生所反应出的问题。 课后反思,发现是教学设计不够合理、完善,没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知识经验的差别。四年级的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完整的角,还没有认识到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量角为什么要“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没有建立表象,加以认识,自然读度数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线或内刻度线,尽管总结出量角方法,学生仍是不知所措。实践证明,那些歌谣也没能指导学生形成技能,只不过是比传统教法多一些花样,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把握远远逊于对形象的记忆。尽管也有教师的示范,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仍然太抽象。 课后反思的结果是:让学生全面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和如何指导学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参与到对量角器的产生过程(知识的源头)中去,不能只让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停留在中心点、内外圈、零刻度线、刻度等一些标识性的静止状态,而无法用思维的连续性去指导量角行为的连贯性,“量角器为何能量角”这一问题解决了也就突破了量角这个难点。为此,我重新设定了教学环节,决心让学生不光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最后一个环节指导量角——有了以上的铺垫,在量角时,学生自然会自觉将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对齐,读数时也会顺着旋转方向不难找到对应刻度,也避免刻意区分内外刻度而引起的困惑。不知不觉中掌握量角的方法,形成了技能。只有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无形中也教会了他们学习的方法。 四年级数学上《角的度量》课后反思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角单位以及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讲量角方法的其实就是用量角器上知道度数的角与要量的这个角重合,读出的量角器上角的度数就是要量的这个角的度数了。而怎样进行重合学生是容易理解的,所以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能很快地读出量角器上大小不同的角上。依据以上的认识,我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下面三个层次来进行: 第一层是课题的引进。这里我创设了让学生画角的情境,从而产生学习量角的需求。 第二层是让学生认识量角器,重点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上。这里又分认识量角器、认识1°角和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3个层次进行教学。认识量角器时,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这种自主探究的方法。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有部分学生是具备这种自主探索能力的。课堂中学生的回答有的也很精彩,如:“我发现量角器上的有数;“我发现量角器最中间有一个点”。“我发现量角器上上下两个数加起来正好是 180。”认识1°角时,采用的方法是:(1)出示使学生初步感知1°角的大小的直观图;(2)猜一猜这个角多大;(3)在量角器上找1°的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深化理解1°角。通过以上三个环节,学生容易形成1°角的观念,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时,又分以下三个层次来学习的:(1)在量角器上读出一个角的度数(50),(2)读一个刻度上没有标数的角(52)。此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注意,不仅要会读有标上刻度数的角,而且要会读没有标刻度数的角,要认真地看清楚量角器上的刻度,才能正确地读出量角器上的角。(3)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它的两条边。学生有了以上读角的经验,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就容易了,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也证实了这点。 第三个层次是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学生有了以上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角的经验,用尝试的方法来探求量角的方法是可取的。课堂上有的学生会量但说不出来,有的学生讲量的方法时也讲得可以。 从学生的掌握情况来看,本课的教学情况还是可以的,但还是有一少部分学生没有能够掌握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和技能,经过反思,问题主要是:准备不充分。本课需要学生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课前布置学生购买量角器时,没有强调量角器的质量、规格等要求,课后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所使用的量角器不规范,这些不规范的量角器对学生测量角的度数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对于少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顶点和中心重合简单,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却非易事,内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难。这些都是教学完新授后学生所反应出的问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第64—65页“角的度量”和“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建立角的概念,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角的符号以及读、写法。 (2).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正确地度量角。 (3).培养学生观察对比的能力以及认真细致有序操作的良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合作交流中探究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让学生亲身体会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 (2). 让学生充满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角的意义,能正确的度量角。 教学难点: 内、外圈读角的度数以及角的两边不够长的量法。 教具准备: 课件、量角器、活动角、每人一份量角资料。 学具准备: 量角器、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角,谁能说说下面哪些图形是角?(课件出示) 二、探索新知 1、教学角的意义。 (1)角的概念和各部分名称。 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角是怎样组成的呢?现在仔细看老师画一个角,联系学过的知识,想想角是怎样组成的,引导学生理解角的意义。 这个点叫做角的什么?(板书:顶点)这两条射线呢?(板书:边 边) (2)角的符号和读写法。 教师说明角的符号“/”的写法(注意与小于符号的区别),并举例写成/1,领学生读“角一”。(板书) 提问:如果写数字2,应该怎样读? 2.教学角的度量。 小游戏:“比眼力”。 出示两个角,提问:哪个角大?是怎样比出来的?你能具体说出大多少吗? 你能具体说出这两个角都是多大的角吗?(不能) 刚才有的同学能直接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但不能说出它们具体有多大。如果能像量线段那样,用一种单位去量一量一个角的大小,就能很方便地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了。那么,究竟用什么去量呢?量出的结果用什么做单位呢?怎样去量角呢?这些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1)认识量角器 a.认识计量角的单位 说明:量角的大小,要用到量角器。这就是一个量角器。(出示量角器)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量角器。(投影出一个量角器) 提问: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半圆) 现在我们来看这个半圆,从0开始到180为止。想一想,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说明: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叫做1度角。也就是说,计量角的单位是“度”。(板书:度)写“度”可以用一个小圆圈来表示,此为“1度”,我们这样写。(板书1 ) 领学生读“1度”。 追问: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1度的角有多大? b.继续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学生同桌说一说量角器上都有些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在大屏幕上认识。 a.量角器的中心。(师板书) b.认识0刻度线。 c.认识内外圈的刻度。 再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几圈刻度?内圈的刻度0~180度是从左到右排列的还是从右到左?外圈呢? 指出: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内圈刻度从右往左从0~180度,外圈刻度从左往右从0~180度。同学们看明白了吗? 现在来观察内圈的刻度线,从右边起看到0刻度线了吗? 提问:谁能从右边起找出内圈50度的刻度线。 谁再来找出90度的刻度线?(指名演示) 再请哪位同学来找出内圈56 刻度线?(指名演示)180度呢? 外圈的刻度会找吗? 从左边起,外圈的刻度怎样找呢?哪位同学来找外圈的80度?90度呢? 我们已经认识了量角器,能指出量角器上的度数。怎样用量角器量一个角的度数呢? (2)用量角器量角。 教师指出:我们可以把量角的方法简单的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 两重合: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一看数: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 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量这个角的度数。(投影一个50度的角) 先要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然后做到“两重合”。(边说边演示重合的方法,学生仔细观察后,再跟着做。) 再看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现在知道这个角多少度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为什么要看内圈? 指出:在量角时要特别注意,弄清看哪一圈的刻度。这里是用右边起内圈的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的,要按逆时针方向找出另一条边对着多少度。这条边对着50,这个角就是50度,可以这样写。(板书:50度)再次反问,量角要注意什么? 现在,你们看看这个角又是多少度?(课件出示一个120度的角)并让学生在资料上量。 三、巩固练习 1、判断。(课件出示3道量角的练习题,让学生纠错) 2、练习量角:“课堂活动”2题。(老师巡视指导,注意每个角的量法,强调量角器的放法,突破难点) 3、研究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边长短不同的角) 提问:请你看一看屏幕上这两个角,哪个角大? 现在请同学们量一量,这两个角各是多少度,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提问:左边的角多少度?当角的边不够长时,怎么办?右边的角呢? 提问:这两个角大小怎样?为什么? 刚才比较时,我们看出这两个一样大的角,画的时候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边的长短不一样)角的大小跟这有没有关系? 指出:角的两条边是两条射线,可以无限延长。所以,角的大小和画出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追问: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请拿出你们做的活动角同桌说一说。(用木条角再演示,说明跟两边*开的大小有关系)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用量角器量角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 课本70页练习十三第4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 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你能迅速判断下面的哪个角大吗?(投影出示) 2、用硬纸片剪出一个小角分别去度量∠1和∠2的大小。 3、与同学交流度量的结果。 第①组∠2比∠1大,能迅速看出。第②组学生的答案会不一致,其实∠1=∠2,又因为摆的方向不同,边画的长短不同,学生是不能迅速看出的,由此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1、认识量角器。 (1)刚才我们看出第①组中∠2>∠1,究竟大多少呢?还有第②组是∠1大还是∠2大?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我们对角进行度量。(揭示课题:角的度量) (2)度量角的工具是量角器。(老师投影实物,有机玻璃量角器)计量角的大小的单位是“度”,用符号“1°”表示。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通常用 “1°”作为量角器的单位。 (3)学生观察量角器,认识量角器。 ①量角器是什么形状?(半圆形的) ②找到半圆的圆心,也就是0刻度线正中间的一点,(老师在投影仪上指出),这一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 ③以半圆的圆心为中心,把半圆平均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记作1°,也就是半圆边上的一小格。(在投影仪上指出) ④从0刻度线开始,按逆时针方向往上数,标有10°、20°、30°……180°,这些刻度标在内圈,就是量角器的内刻度。内刻度的零度所在的刻度线就是内刻度的零刻度线,就是在量角器右边的零刻度线。(在投影仪上指出) ⑤在量角器左边的零刻度线就是外刻度的零刻度线,顺时针方向在外圈的刻度就是外刻度。(顺时针方向指给大家看) 2、教学使用量角器。 (1)怎样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呢?打开教材第26页自学。再回答老师的问题: ①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要注意两个“重合”,是哪两个重合?(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②怎样重合?学生在学具卡上练习量∠1,老师在投影仪上操作,同桌互相检查,是否遵循了两个重合。 ③怎样读数?角的另一条边上有两个刻度读哪个刻度呢?(学生讨论) (2)如果用了内刻度的零度线,就读内刻度的度数;如果是用的外刻度的零度线就读外刻度的度数。 (3)看你们量的’∠1,用的哪个零刻度线,读出度数。 (4)回顾一下怎样量一个角的度数。 (5)自己动手量教材第26页两个角A、B的度数,比较它们的大小,老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提示:另一条边指不到刻度上怎么读数呢?角的边可不可以延长? (6)学生交流量角的方法 从刚才的度量可知两个角的度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的长度有没有关系?与什么有关?(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自己量,老师巡视辅导。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在量角前,先让学生估一估所量的角是什么角,大约是多少度,然后量出各角的度数,并记下来。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量出三角板各角的度数,并记住各角的度数。学生自己量,老师巡视辅导。 4、组织学生进行“猜角度”的小游戏。 规则根据教科书第27页,通过游戏提高学生估计角度的能力,可同桌两人进行。 四、课堂小结 怎样度量角的大小?(注意两个重合,怎样读数) 五、布置作业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篇10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之上,接着学习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给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实践,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中交流的机会。当学生通过操作体会到用对折的方法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有一定的误差,比较麻烦,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不可能总是用对折、撕等方法进行比较,我就提出:要知道生活中的角的大小都能用刚才所说的对折、撕开的方法去比较去度量吗?因此,就引起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问题。我觉得这样的设计既自然,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事物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篇11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两组角(如图)。通过看一看、猜一猜要求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并说出比较的方法。 2、想一想:测量线段的长短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的大小要用面积单位,那么测量角的大小呢? (二)合作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一认 (1)拿出量角器,指导学生观察。通过观察你发现量角器上都有些什么?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 (2)小结:量角器是半圆形的,半圆的圆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半圆边上的刻度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小格标上一个数,右为起点的是内刻度,左为起点的是外刻度。 (3)介绍周角、平角及1°。 2、试一试 (1)量一量p27∠a∠b各是几度,说一说是怎么量的?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第一步: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步: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 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2)质疑:量角器上内外刻度一样吗?什么情况下看内刻度?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 (3)怎样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呢?与同桌交流量角的方法。 (三)练一练: 1、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 2、p28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判断谁说得正确?为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对还是错呢?(教会学生先估计是锐角还是钝角) 3、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篇12 【说教材】 我说的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中的《角的度量》一课,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线段、直线与射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后面学习画角、角的分类的基础。教材注重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量角的必要性,认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的特征,在自主探索中体会、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说学生】 学生对于角的有关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体验,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开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对量角器有初步了解,但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体验,小小的量角器虽然被拿在学生的手中,但学生对它的认识是陌生的,一条条放射状的线,不同的刻度,会使学生找不到量角器上的角,至于怎样用它测量角的大小,就更显得无从下手了。而且,在实际中,学生似乎没有度量角的需要,他们所掌握的完全是抽象的数学知识,很少能应用到生活中。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本节课的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 能力目标:在测量角大小的活动中,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情感目标:1、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大胆尝试,积极表达,使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2、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学生的应用意识得到培养。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在自主探索中逐步体会、总结量角的方法。 【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量角,是一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去的教学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操作,然后进行大量的练习加以巩固这项技能。无疑,这种方式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低效的。新课程标准倡导: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且,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因此,本节课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量角的意义和量角的方法,形成度量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说教学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了一个放风筝比赛,怎样判断谁的风筝放的高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进而展开新知的学习,然后设计几个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即找角和量角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量角的意义,探索、总结量角的方法,逐渐掌握量角的技能。最后,在研究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中,来体会角的大小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下面我分别说一说。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与学生谈话,你喜欢风筝吗?放过吗?参加过比赛吗? 这样,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小动物们放风筝比赛的图片,看,他们放得多认真!到了评比的时候了,这可急坏了刚当上裁判的小猴子,它只记得比赛规则是同样长的绳子,看谁放的风筝高,却忘记了怎样才能知道谁放得风筝高的办法。怎么办呢?你们能帮帮小猴子吗?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确,要知道谁的风筝放得高,只要知道绳子与地面所形成的角的大小就可以了,所成的角越大,风筝放得越高。在这里运用多媒体课件,抽象出绳子与地面所成的角,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形成抽象思维的能力。 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思维,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量角的方法 1、体会用量角器的必要性 你们真有办法,要知道谁放得风筝高,只要知道风筝线和地面所成的角的大小就可以了,可是,怎样才能知道角的大小呢? 这一句追问,进一步激活思维,学生会积极参与讨论,知道角大小的方法,从而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在交流中,学生会有不同的知道角大小的方法,如,用小一点的角进行测量;用直尺测量;把两个角重合比较大小;用量角器测量等方法。 在这里,教师顺应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使用自己的方法,在使用这些方法的过程中,学生会体会,在这种情况下用把两个角重合的方法不适用,用小一点的角测量虽然可以知道角的大小,但是不能较精确的知道一个角比另一个角大多少,这几个方法在使用时都有局限性,只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才是最简单、最有效的,使学生产生学习用量角器量角的愿望,为学习量角奠定情感的基础。当学生有了学习的需要时,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参与学习活动。 2、认识量角器 请拿出准备的量角器,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汇报。 认识量角器上的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18个大格,180个小格、1°的角。知道度是量角时用的单位。 学生拿到量角器后看到的就是这些,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量角器,同时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里,我先引导学生自由汇报,然后运用多媒体演示量角器量角的原理及各部分的名称。帮助学生形成较完整的认识。 3、在量角器上找角 你们的眼睛真亮,找到了量角器这么多的秘密,其实量角器上还藏着很多角呢,你能试着找一找吗?请你在练习纸上画出你找到的角。 学生尝试在纸上的量角器上画角。 你找到了哪个角?你知道它是多大的角吗? 请学生到前面展示自己画的角,并试着说出这个角有多大。 这个活动实际上就是体验量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量角器的中心点,就是所有角的顶点,从这一顶点引出的任意两条射线都可以形成角,而且每个角都可以知道度数,为后面量角做好铺垫。 4、尝试量角 你在量角器上已经找到这么多的角了,能尝试着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大小吗? 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应该是学生早就想知道了,在学生认识了量角器后引导学生尝试测量角的大小,要学习的内容就呼之欲出了。 学生尝试测量练习纸上的几个角。给出的几个角的开口有的向左,有的向右,有的向下。目的是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逐渐掌握量角的方法,研究解决量角时出现的问题,如读内圈刻度还是读外圈刻度;把角的一边对准“0”度刻度线比较简便等。 这样教学就是前面提到的“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师要熟悉学生学习的思维,顺应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站在更高的角度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 5、总结量角的方法 刚才在展示量角方法的时候,同学们有几个共同的地方,你发现了吗? 引导学生交流总结量角的方法,即:量角器的中心点要和角的顶点重合,角的一边和量角器的“0”度刻度线重合,看另一边的刻度。因为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深有体会,怎样量角学生在实践中一点一点的体会,一点一点摸索,所以量角时的注意事项完全可以总结,并且能深刻理解量角的本质,逐渐形成量角的技能。从而使本节课主要内容的学习达到了水道渠成的效果。 6、解决问题 同学们已经会用量角器量角了,我们就可以帮助小猴子裁判,判断谁放的风筝高了。 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小猴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前面创设的情境更完整,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更主要的是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功乐趣,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三、联系生活体会量角的用处 出示生活中量角的例子:滑梯的角度;椅子靠背的倾斜角度;踢足球时选择射门的位置;这里充分运用多媒体演示生活中抽象的角,让学生感知测量角的大小的作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给学生进一步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感受到量角的大小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的意识和习惯,体会数学的价值。 【说板书】 在学生总结量角方法的时候,根据学生的交流,相应地板书,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的重点、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角的度量 角的顶点——中心 角的一边——0刻度线 角的另一边?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篇13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角的度量》,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把握课标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角的度量》是西师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节课是属于空间与图形测量中的一部分,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部分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学好这节课不仅能为他们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几何知识创造了条件。 (二)、教学目标 综合考虑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照“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制立如下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对1度角的认识以及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与操作充满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 教学重、难点确认为:精确度量角的度数。 二、发挥主导说教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现代教学论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从而我采取了“以情动人、以境吸人、合作探究、自主创新”为主的教学模式,主线为:找角——画角——量角——用角。让学生在愉悦与轻松的学习过程中更深层地领略角的度量方法。 三、确定主体说学法 在新授前通过创设情境的趣味性,让学生既感到好奇,又倍感亲切。在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时,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同桌合作,集体合作的方式。在探究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时,通过小组同学之间的动手、动脑、动口,主动获取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操作的技能和创新意识。 四、合理安排说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三个滑梯: 让学生感受:第一个:不好玩,第二个:很好玩,第三个;不敢玩。 并着重让孩子比较这3个滑梯不同之处?孩子的回答也许千奇百怪,但最主要的是让他们用数学的眼睛发现:角度不同。那么滑梯的角多大才算合适呢?这就需要量角的大小。从而引出课题:角的度量。 【此环节运用有趣又能引发学习需求的问题创设生活情境,创造性地对教材加工,使学生怀着一份愉悦而又好奇的心理不知不觉地走进数学的殿堂。】 (二)、自主探究另类学习 1、仔仔细细去找角 首先我会让孩子擦亮自己的慧眼,搜索身边的角。并思考那种物体上角最多,有多少? 当找到第一个身边的角时:强调角的静态定义: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并介绍角的另一动态定义:角也可以看做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所组成的图形。有始边和终边。我们再来看看身边的角。 【此定义为后面学习0刻度线是表示起点的。埋下了伏笔】 接下来引导孩子去发现量角器上有没有角,角在哪儿?聪明的孩子很快会发现量角器的角。而且最先发现的一定是90度的角。 2、认认真真去画角 既然量角器上有角,我会让孩子在纸量角器上把他画出来: 任务1:画90度的角。解决并强化:角的顶点在量角器的中心点,一条边是0度刻度线,另一条是90度刻度线。 任务2:画60度的角(尽可能和别人画的不一样) (量角器上有两个60度,究竟看哪一圈?我们要想一想是从哪边开始的。) 教师解决并强调:0度刻度线是表示起点的,就是从这边开始数的意思。始边对着那边的0就看就从那边开始看,并思索角的变化过程。 (课件演示分别从左右两条0度刻度线开始旋转而成内外圈刻度的角。) 任务3:画1度的角。 强调:全世界都这样规定:把一个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应的角就是1度的角。 3、专专心心去量角 数学的眼睛,让我们在量角器上看到了若干个大小不同的角。那怎么用量角器来量角呢? 这时大胆放手让孩子自主合作探究:并思索:放量角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孩子们会发现: 角和量角器上的角重合了。 角的顶点和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 0度刻度线和一条边重合。 还有一条边和量角器上的边重合。 教师提纲挈领归纳总结一句:量角其实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和要量的角重合。 (要量得准,就要重合准。怎样才叫重合得准呢,二合一看)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 4、实实在在去用角 【拓展延伸】风筝比赛是用同样长的线比谁的风筝放得高。怎样才能量出风筝的高度呢?能不能用梯了爬上去量,那是个笑话。那怎么比呢?是把风筝线放到地上,(出示两个角度)然后量一量谁的风筝线与地面的夹角大,夹角大的风筝飞得就高。 (出示课前的滑椅)滑梯的角度多大才合适呢?我请教了3位工程师,他们告诉我:滑梯的角度应该是——(板书40°~50°)。 【感受量角的意义,进一步形成度量意识。不仅让孩子学会了数学的知识和技能,还学会了数学的思想。】 五、直面体现、说板书 量角器中心点0度刻度线?度刻度线 角顶点一条边另一条边 通过上面的板书,把有关角的知识和度量角的技能逐一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看了一目了然。角的认识和角的度量,反映整堂数学课的精华,让学生从板书中,掌握知识的纲要,受到美的熏陶。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127783.html